父親與書法 父親張平是攝影家也是書法家。為父親在巴黎舉辦過四次攝影個展,和一次群展,其中一次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群展是聯同父親創辦的《香江美風攝影學院》同學會,和《巴黎美風攝影俱樂部》兩地攝友聯展 ,是巴黎13區市政府的邀請。 不止一次,見有法國觀眾甫進展場便發出疑問:「我們不是來看攝影展嗎?怎麼變成了畫展? 」 原因是父親的攝影風格,在作品上仿效國畫形式——書法題詞,並蓋上印章。父親刻意追求的,就是水墨國畫般的詩情畫意,鏡頭就是他的畫筆。 父親善長書寫蠅頭小楷,說這是書法的基礎。年青時臨王羲之楷書,最喜歡趙孟頫的行草。自少常見父親伏案練字,一練就是幾個小時,書桌上永遠放着文房四寶,書櫥中有很多名家字帖。 長大後才有了切身體會。下筆想稍為得心應手,還真的要在每次練上兩個小時,之後才能有些效果,少点耐性也不行。 因此特別佩服那些即席揮毫時手到拿來,一蹴而就的書法家,那肯定是經年累月不懈勤練的功力。 有不少攝友,請父親為他們的攝影作品題字。有美術專科學校校長,在大會堂專題攝影講座時介紹,有張平大師提字的作品,在參加沙龍比賽時得分也會高一些。 因此,也有學攝影的學生同時向父親學書法。 有一次,有位學生即將出差外國,希望以書法作為禮品,贈送予外國友人。父親問他寫些什么,學生答不上來。於是幽他一默,寫了个四字詞給他——「志大才疏」。父親在友儕和學生之間,也有幽默大師的称號。 父親教導,書法除了勤練字,最好心領神會字裡行間帶來的意念,獨自沉醉其間,是莫大的享受。 辦法是,平素多讀些文學歷史、詩詞歌賦、名人名句,從中提升修為,練书法時更有趣味,甚至不必動用耐心。 2024.6.04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