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心灵的瞬间:让观众与作品共鸣的艺术——专访来法参加第 160届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的摄影师孙大壮(2024.6.30.)
编前语:2024年6月28日,第 160届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在巴黎参议院橘园厅(卢森堡公园)隆重开幕。 法国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由法国国家美术协会主办,是由历届法国总统冠名、法国文化部支持的国际性展览和学术活动,也是国际上最著名且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综合性艺术展览之一。
中国著名摄影师孙大壮的作品《矿工》系列成功入选。他的作品直击心灵,吸引了很多法国人。他们纷纷提问:“这样的题材,您是如何拍出矿工们的自信、微笑和充满满足的神态?”孙大壮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呈现出新时代矿工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人们在震撼之余,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力量与希望。 以下是记者采访问答实录:
记者:您能谈谈您是如何走上绘画这条道路的吗? 孙大壮摄影师答:我出生在共和国成立初期,青年时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从小喜欢画画,我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逍遥派”,既没书读也不参加运动帮派,闲散在家。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一起偷偷学习绘画。奇怪的是,那时候的自学绘画青年热衷于学习远隔重洋的欧洲古典绘画(当时革命文艺视印象主义等画派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主要以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的教学大纲为范本。我们靠着少量的印刷品和石膏像,从素描入手,开始了自学绘画之路,题材多以肖像画为主。在那个年代,凡是在吹拉弹唱或者绘画上有点小技能的人,往往可以因此摆脱沉重的田间劳动,技艺也日渐增长。 记者:您是如何转向实用美术设计的? 孙大壮摄影师答:我回城后来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从事实用美术设计和室内设计。这些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因此搁置了画笔,但我的内心始终没有“洗手不干”。后来我发现相机其实就是“光学速写”的利器,同样可以捕捉和表现形象鲜明的个体肖像。 记者:您能谈谈您拍摄矿工题材的经历吗? 孙大壮摄影师答:矿工题材历来是画家关注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北方的摄友约我一起去矿井采风。我们跟着矿工们来到地下四百多米深的矿井。矿工们非常友好、热情。震撼我们的首先是宽敞的井道和高度机械化的生产,这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不是亲临第一线,你就不知道如今的矿井生产是如此现代化,与过去印象中佝偻着腰用人力拉煤的“煤黑子”有着天壤之别。通过了解,我们发现这些矿工对工作比较满意,这从他们开朗、自信的神态中很容易读出来。 记者:您在拍摄时有哪些技巧和心得? 孙大壮摄影师答:摄影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也需要经验积累和不断探索。由于我平时专注于拍摄人像,所以在这种场合驾轻就熟。我的经验是在拍摄中要尽量弱化相机对拍摄对象的不适感。双目对视,首先主动示好,表现出友善、尊重和放松,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被拍摄对象的好感,让他能接受你。这个时候再举起相机,往往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另外,现场拍摄尽量不要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要利用现场环境和光源,使作品更接近现实,更有临场感。在这种场合一定要发挥好判断力,迅速选择符合拍摄主题的被拍摄对象,即所谓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且灵活运用不同的景深和景别,特写、单个和群像都要拿捏到位。 记者:您如何进行后期处理? 孙大壮摄影师答:在后期处理上,现在比较流行的低饱和度、景大人小等风格不适合我的艺术表达。我仍以古典油画为范本,追求厚重、扎实的肖像风格,以表现新时代矿工的精神面貌。拍下感动你的瞬间,同时也能瞬间感动观看你作品的观众。 小编点评: 以前的矿工摄影作品往往充满了悲伤和沉重的情感,而在这位摄影师孙大壮的镜头下,矿工们却展现出满足、开心的神态。 他捕捉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影像,更是矿工们内心深处的自信与希望。 这样的作品,真正触动人心,让观众感受到新时代矿工的精神风貌与生活状态。这种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与赞美。 任何艺术,首先要能触动人心。无论是绘画、摄影还是其他形式的创作,真正的艺术在于能够捕捉并传递那一刻的感动。 艺术家用心灵去感知和表达,而观众通过作品感受到那份真挚与情感,这才是艺术的真正力量。 无论题材如何变换,唯有打动人心的瞬间,才能让艺术作品在时间的长河中永不褪色。 宋冬的ODI团队作为法国国家美术协会在大中华区的全权代表,经过选拔与推荐,从中国区初评到法国大区评委会复评,此次带着中国艺术家们出海,是为了见证中法建交60周年,和法国奥运会。让艺术成为友谊的使者,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精髓带到法国,为两国友谊的深化贡献力量。
沙龙展中国区宋冬主席表示,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艺术品,更是为了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法国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宋冬主席强调,中法建交60周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此次展览旨在通过艺术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