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見白頭春聯 昨在巴黎華人街送春聯活動的尾聲之際,驚見出現白頭春聯。那是華人藝術家蔡平配先生發現的,一向以來,白頭春聯都只是傳說中的抗倭紀念故事。想不到突然出現在眼前,大家議論紛紛。 回來查看歷史,故事源頭來自福建省的蒲田,那正是蔡先生的家鄉。 明代嘉靖41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燒殺搶掠,蒲田男女老少奮起反抗,死亡3萬餘人。 白頭春聯,是指大紅對聯頂端,留有一段約10厘米寬的留白。那是為了慶祝當年抗倭勝利,紀念戚繼光將軍戚家軍,紀念為抗倭犧牲的將士和人民。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象迎新春」。春節時,人們在家中大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習俗,用大紅紙寫上濃墨黑字,內容寓意吉祥,象徵翌年家宅平安大吉大利。 但是蒲田人家贴春聯,用的紅紙上方聯頭,有一方留白。紀念的是,戚繼光將軍拯救百姓於水火和遇難的百姓。 在平定倭患之後,逃亡山區的鄉民,紛紛返回家裡,掩埋親友遺体,收拾破碎家園。後來,大家把這天定為「探亡日」。这時,年節已過,人們只得在初四再重新過年。 後來,蒲田人定在正月初二的「探亡日」,每家都貼上綠色的對聯,但在初四,則要按慣例貼上大紅色的春聯。 在悼念親人與慶祝春節的矛盾中,人們想出了一个折衷的辦法,就是在剛貼過的綠聯上面,覆蓋大红的春聯,把綠聯僅露出一截,用來表示心有餘哀。 从此以後,蒲田地區在春節時,便流行貼綠額春聯的風俗。每年春節前夕,各家商店裡就會售賣這種有綠色聯頭寫春聯用的紅紙。 再後期,社會上主張破舊立新增產節約,便把綠色的聯頭變成白色,綠色變成留白,白纸不用上色,印刷廠得以省工減料。 筆者詢問了自備白頭春聯紅紙,參加法國潮州會館送春聯活動的朋友,可有特別用意? 答案是,原來上述歷史她也不了解,白頭春聯紅紙只是在網上郵購的。到網上查看過,看來買賣雙方也是不甚了了。它的出現,冥冥中讓人有了一個溫故知新的機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