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一大抄 天天造文章,哪來那麼多的靈感? 自己也說不清楚。有時看了一條新聞,有時看了幾頁書,有時與朋友討論時浮一大白,更多的時候來自筆記本。抄下來的時候覺得有意思,多年之後便成為源源不絕的文思。 作為海外遊子,旅居法國幾十年,思想碰撞一上來便橫跨了東西方兩個文化大國,這也應該為纈採題材帶來方便。 現在科技發達,下筆時假如碰上歷史典故,可以隨即上网查找,非常方便,感覺如虎添翼。要是問我寫作上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卻又可能就是出在這裡了。 因為网上提供的答案會有很多,很多時長篇大論,從古到今地鋪開,為了寫500字,常常要讀上上萬字。 而且,當中不乏來自機械翻譯的文字,出現的字眼會把人弄得不明不白消化不良,因此非常痛恨濫竽充數。 這時候,就需要運用撮要的功夫,以最大的耐心去蕪存菁。很多時找資料的時間比造文章要長幾倍,因為還要按自己的需要去咬文嚼字,重新撰寫。 行文原則,一是由於專欄字數有限制,不容作者天馬行空;二是必須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言之有物。因為深感浪費讀書人的時間造孽深重。 有道是「熟續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天下文章一大抄,只不過是如何借題發揮而已,功多藝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