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报》讯:本周六,约五十位被随机抽选、具有代表性的巴黎市民齐聚一堂,展开一场意义重大的讨论:塞纳河是否应当拥有自己的法律人格?这一问题听起来抽象,却关系着城市未来的生态治理方向。 这场公民公约由巴黎市政府发起,目的是探索将塞纳河视为“权利主体”的可能性。若这一构想得以实现,塞纳河将拥有类似于人的法律地位,能够在面对污染或生态破坏时,获得法律保护。这不仅有望加强对河流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也将推动公众对自然权利的新理解。 未来几个月内,这批市民代表将与专家、科学家展开深入交流,了解法律、生态与社会层面的多重考量。整个过程将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了解、分组讨论、集体审议,最终形成的意见将在今年六月提交给巴黎市议会及市长安妮·伊达尔戈。 这项倡议的灵感,源自去年底在协和剧院举办的一场模拟审判。当时,巴黎市就曾以“假想”的形式探讨赋予这条775公里长河流法律地位的设想。今年2月,巴黎市议会更象征性地将塞纳河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市长伊达尔戈表示,面对全球生态危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将自然视为拥有权利的主体,而非人类可以随意利用的客体。”她强调,从源头的Source-Seine村,到巴黎、鲁昂,再到河口地带,塞纳河的未来关乎每一位沿岸居民与使用者。 除了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此次公约还可能促成更具实质意义的法律变革。副市长皮埃尔·拉巴丹曾透露,这一进程或将走向国会,推动提出正式立法议案。 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成功案例。厄瓜多尔、新西兰以及西班牙等国,均已为自然环境或水体赋予法律人格。在法国,也已有公民团体为加龙河、夏朗特河和罗讷河争取类似权利。(来源:巴黎人报)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