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今日推荐 查看内容

公墓 (巴黎兰英专栏)

2025-4-18 20:29| 发布者: 海芬心语| 查看: 21| 评论: 0

摘要: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有朋友来巴黎,想去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看看巴黎公社墙。当时我先生要上课,不能陪同,就让我带朋友一起去。 起初我心里有点抗拒:那可是个墓地,阴沉沉的,听着 ...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有朋友来巴黎,想去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看看巴黎公社墙。当时我先生要上课,不能陪同,就让我带朋友一起去。

起初我心里有点抗拒:那可是个墓地,阴沉沉的,听着就让人犹豫。但在朋友盛情难却下,我也只好陪他们去了。

到了那里,我们找到了那块镶在墙上的石板——也就是公社墙。朋友一看便认出:“就是这里!”他说自己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堵老墙的介绍,还附有照片。他拿着那本杂志,我们就对照着找,果然找到了和照片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原来,那正是起义军曾经战斗的地方

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知道“巴黎公社墙”的历史。看完之后,我们就离开了。

后来,有朋友去世,被安葬在了拉雪兹公墓。从那以后,每逢清明节、万圣节(Toussaint),甚至是中国春节,我先生都会去扫墓。如果天气好,他还会顺路在墓园里转一转。

每次走着走着,他总会说:“这是某某的墓,那是某某的墓。”我听他说,他说完了,我也听完了——听了个热闹,心里并没留下什么印象,像是“听了又没听到”。

直到有一次,我们走到一座墓前,我忽然发现墓旁放着几颗土豆。我忍不住问:“咦?这墓怎么有这么多土豆?难道这个人生前特别爱吃土豆吗?”

停下脚步仔细一看,墓碑上写着:“帕芒捷(Parmentier)。”

原来,他就是那个把土豆推广到法国人餐桌上的人!我这才明白,那些土豆不是随意放的,是人们为了纪念他。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因为它,和“吃”有关。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看墓碑、读碑文。

我又回头去找了那块碑:《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Eugène Pottier)的墓。我惊讶极了——原来我们小时候在家经常听、也唱的那首《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它的作者竟然是位外国人!

再后来,我发现自己喜欢看奥斯卡颁奖晚会(Oscar),而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墓也在这里。记得以前他的墓碑上满是游客留下的文字和纸条,后来被彻底清洗,并加上了玻璃围挡来保护。

拉雪兹神父公墓里,有那么多既古老又充满艺术感的建筑,也安葬了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与名人。

你常常会看到人们手里拿着地图,在墓园里寻找自己崇敬的名字,也能看到导游带着游客,讲述一段段传奇人生。要说这座公墓,它是一座历史博物馆、一座露天艺术馆、一处文化圣地,这么形容它,绝不过分。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4-20 06:01 , Processed in 0.015153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