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感恩法国华人贸易促进会会长林相伟的邀请,使我得以有幸与88岁高龄的汪华先生共进晚餐。 这位精神矍铄的长者,曾是中法交流的亲历者与见证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正是他担任法国电视台中文特别直播节目的主持人,用流利的双语向法国观众讲述中国、解释中国。他用声音架起桥梁,也用语言传达信任。 席间,汪先生向我们娓娓道来中法建交初期的一些轶事,那些尘封的回忆在他的语气中既温和又笃定……他说的不是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大事,而是一些语言上的“小事”,却让我们受益良多。 “你知道吗?‘dans trois mois’ 和 ‘dans les trois mois’,只差一个小小的冠词,意思却大相径庭。” “‘Dans trois mois’,是三个月后,一个明确而不可推迟的时间点;而‘dans les trois mois’,则是三个月内,一个弹性范围、一个可以协商的余地。这种语言上的精准,在外交场合中至关重要。一个词用错,有时候就足以引发一场误解,甚至一场不必要的纷争。” 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一位法语之神,他不居高临下,却静静守护着语言的纯正。在日常沟通中,我们或许可以模糊表达;但在真正重要的场合,每一个词的选择都如履薄冰,如画微雕。 在母语中被轻易忽略的细节,在法语中可能隐藏着意义的裂缝。而这些裂缝,恰恰是文明和文化最需要小心修补的地方。 当大家下楼合影时,汪华先生手持拐杖,步履缓慢却坚定。有人上前想搀扶,他却微笑着婉拒,神态从容,气定神闲。 那一刻,时光仿佛静止,岁月在他的背影上流淌出一种沉静而无言的尊严…… 生活中,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是谦逊平和;越是真正有分量的人,越能放下姿态、关怀他人。他们身上没有喧嚣的光芒,却自带一种宁静的力量…… 晚风轻起,巴黎的灯光如水倾泻,映在杯中,也映在心上。今夜的这一餐,不仅是一次难得的聚会,更像是一堂安静的修行,一场关于语言、礼节、修养与历史的温柔教育。 在汪华先生的言语之间,我们读到的不只是过去的风云,而是岁月沉淀出的分寸、智慧与温度。 汪华先生的这样一位长者,这样一个夜晚,不止铭刻于记忆,更温柔地提醒我们:凡大美,皆无声;真正的高度,从不炫耀…… 就服你,汪华先生! 法国侨报 钱海芬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