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長的八九十而立 今午收到在法國生活了半世紀的僑領王仕雄先生傳來一篇文章。王會長是廣東揭陽人,八歲隨雙親遷居柬埔寨金邊,1975年移居法國至今。 1986年,法國潮州會館成立,王仕雄是創會人之一。擔任副會長達40年,現任永遠名譽會長。是一位在法國僑界知名的社會活動家。 文章題目是 《 奔八路上和奔九路上 》 「 請聽我道來,古稀之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人过七旬也算是真正的老人了,至此绚丽的夕阳已接近地平线,多彩的人生亦近尾声。 据官方的公开数据,只有44%的人能跨过古稀的门坎,从而转身走在奔八的路上。 七十到八十这是人生最艰难的十年,是晚年生活的多事之秋。 这期间要经受衰老的加速,各部器官都在不可逆转地退化和损耗,就象一台即将报废的机器还在缓慢运转。 这期间是多种疾病的爆发期,由于人体免疫能力的降低和变异,再难有效抵御病菌病毒的侵袭,小病天天有,大病随时来已是常态现状。 这期间由于头脑反应减慢,四肢不再灵活,头晕、噎呛、碰撞、摔跤等各种意外也会随时发生,而每一次意外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这期间还要经受失去亲朋、战友、同事、同学等同龄熟人的痛苦和悲伤,社交圈子越来越小,可倾诉的挚友越来越少,孤独寂寞感不断增加。 更危险的是,这期间还会有一些人失聪失忆甚至失去自理能力,不但自己要忍受长期臥床的煎熬,也给子女增加了沉重负担。 这期间还会随时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一件不经意的失误,也能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谁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风睲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曲《老来难》的古典戏曲道尽了老年人的辛酸凄凉。 当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和我的战友、同学及许多朋友都已走在艰难的奔八路上,而我卻已走到奔九的途中了。 心態平和一些,精神好一些,追求少一些,标准低一些,行动慢一些,步伐稳一些,锻炼多一些,吃饭少一些,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有人说你能越过古稀,踏在奔八的起跑线上,你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因为可能有半數的同龄人已经掉队,失去了奔八的资格。 如果你达到了75岁,那你就是一个人生赢家。因为最艰难的十年人生路你已行程过半,能和你比肩的同龄人超不过三分之一,你的实际寿命已达到了人類平均预期生存年限的平均值。 在这个里程碑式的加油站里,你翘首就可以隐约看到人生终点的那块标志牌了。 假如你一路坚持终于完成奔八的任务,那你就是一个人生十分完美的胜利者。因为你已经圆满到达攀登人生顶峰的大本营,大可以躺平回味你的风雨人生路。 接下来你可以对90岁、100岁那些缈茫的目标不屑一顾,随时随地可以决定前行或放弃,一切的一切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啦。 在我们的人生字典中已经没有了来日方长,我们唯一能够主宰的是:不悔昨天、不赌明天,珍惜今天,过好时下每一天。這是自己經过的體驗!大家認為我說的話對嗎?大家互相分享。 王仕雄 」 曾經編撰過一篇文章,或可作為會長鴻文的前傳: 「 三十而立:立身,立家,立業。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自己,看通了社會,知道人情世故,必須負起人生責任。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人生的定位和命運的軌跡。 六十而耳顺,看透人生,命數,名利。 七十从心:隨緣樂道,活在當下,不妄想,不茫然,不遺憾。」 以下是在世界華人文學網上刊登的,巴黎中華文學社社長陳湃老師在2018年《 情滿巴黎》系列文章中的節錄: 「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是恒古不变的至理。这一至理在王仕雄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了诠释。 亲历半世紀的人生变化和潮州会馆的社团工作,王仕雄感同身受,运筹帷幄,威名远播。历史的重任、使命仍在召唤着他。 王仕雄虽已花甲之年,为侨社服务仍精力充沛,不减当年,这是他倔强和不服输的个性展现。他敏锐的头脑,风趣幽默的语言,灿烂的笑容,仍能感受到他当年的激情和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