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生活日记(2025.7.17.) 前几天,巴黎的一位多年好友突然离世的消息,狠狠地击中了我。他刚刚退休,本以为终于可以放下工作、好好享受人生,可他依然每天东奔西忙,生怕自己“闲下来”。可就在一次应酬回家的路上,他突发心梗,猝然倒下,再也没能醒来…… 那一刻,我心里一直在问:我们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很想知道,面对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英美人是怎么面对的?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想从他们的生活里找到答案。 如何慢下来,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时间? 在英国,有一个叫 “小懒人” 的团体,开设了云彩观察课和慵懒的尤克里里课程,让人们仰望天空、聆听音乐,把一整天都留给自己; 在美国,有 “不做什么学院”,鼓励人们去午睡、去“慢养育”,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孩子无所事事,也是一种幸福。 而意大利的 “慢食”运动,更是让人重新发现:炖一锅汤、削一堆土豆、刷一堆碗背后,是时间在流淌,生活的味道也在酝酿。 法国人也在寻找答案。一本关于正念冥想的书籍《每日冥想》,意外热销,唤醒了许多人对“活在当下”的渴望。数字排毒的导师们开始靠着人们渴望“断网”来挣钱,而在最时髦的生态旅馆里,寄存手机和电脑、体验一夜“没有技术干扰”的平静,成了最令人满足的仪式。人们开始愿意为一种体验买单,而不再只是为一个物品。 于是,在潮流的圣诞礼盒里,人们送出的,不再是一些普通商品,而是这样一些礼物:一堂附带诗意的阿育吠陀烹饪课,一次日本陶艺体验,一段乘坐雪铁龙老爷车的兜风,一场由导游讲述城市趣闻的慢跑,或者一封陌生人的信。这些看似无形的礼物,却能留下一生的记忆。正如万事达卡的口号所说:“无价。”——时间不是金钱,而是生命。 是的,时间不是用来填满的,而是用来感受的。不是为了创造更多,而是学会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忙碌。不是拼命去抢夺,而是留出一段段空白,让心灵慢慢呼吸。 所以,从现在开始吧。把手机放下,抬起头,看看天、看看云,听听内心的声音。让时间,回到它该有的样子:温柔、宁静、属于你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慢下来,学会留白,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时间。 (作者 钱海芬)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