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报》讯:(记者 钱海芬)编前语:在巴黎的秋风里,一个中国女性的名字,被写进城市的心脏。 那是一段跨越世纪的旅程——从扬州到巴黎,从画室到广场,她以画笔和灵魂,让世界看见东方女性的光。 今天,我们在塞纳河畔,为她立下名字;也是为一代旅法华人的精神,点亮新的坐标。 正文 10月6日下午,在金风送爽的中秋佳节,巴黎中心区雷奥米尔街见证了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潘玉良广场”隆重揭幕。 这是巴黎历史上首座以华人命名的公共广场,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又一座鲜明的地标。本次揭幕仪式由巴黎中心区政府、法国华侨华人会与法国亚裔社团联盟联合举办。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处代表查慧、杨钟灵,前巴黎市第一副市长、国会议员艾玛纽尔·格雷瓜尔(Emmanuel Grégoire),巴黎市副市长劳伦斯·帕特里斯(Laurence Patrice)、中心区区长阿列尔·维尔(Ariel Weil)、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蔡君柱、法国亚裔社团联盟主席孙文雄、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埃里克·列斐伏尔(Eric Lefebvre)、法国青田同乡会会长周伟、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会长梁丽华等旅法侨团侨领、嘉宾出席了活动。 巴黎中心区区长阿列尔·维尔在致辞中强调:“‘潘玉良广场’不仅是一块铭记历史的纪念地,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象征。” 他回顾了五年来推动广场命名的历程,并指出选址位于巴黎最早的华人社区交汇地——被称为“小温州”与“中华纺织街”的核心区域。 维尔区长动情地说:“我们用这个广场纪念的不仅是潘玉良女士一人,更是所有曾为巴黎文化繁荣与多元共存作出贡献的华人社群。” 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潘玉良的事迹早已跨越国界、穿越时空。维尔区长讲述了她自幼历经磨难、赴法求学、最终定居巴黎的坎坷人生,并盛赞她在中西艺术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他还宣布,巴黎中心区将以此为起点,启动一项社区艺术合作项目,邀请居民与孩子们共同参与,以艺术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作为收藏潘玉良作品最丰富的机构代表,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埃里克·列斐伏尔在发言中介绍了潘玉良艺术生涯的重要阶段:“潘玉良的一生几乎平均分布于中国与法国。她不仅精通油画、雕塑、版画等多项技艺,更将中西艺术理念成功融合,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裸体表达方式。” 他还分享了潘玉良偏爱巴黎自然风光、热衷描绘市井生活与儿童世界的细腻笔触:“她的画笔穿越文化隔阂,让人感受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推动了中国艺术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目前,赛努奇博物馆藏有50余件潘玉良作品,馆长诚邀公众前来参观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生命印记。 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蔡君柱致辞说:“这座广场的命名,是对华人社群多年来努力与贡献的最好褒奖。”他强调,“潘玉良广场”不仅象征着艺术与文化的桥梁,更让华人群体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倍增:“作为旅法华人,我们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深耕民间交流,为中法关系添砖加瓦。” 蔡君柱主席称赞潘玉良追求艺术自由、坚持女性表达的精神:“纪念她,不仅是缅怀艺术成就,更是在传承一种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文化情怀。” 法国亚裔社团联盟主席孙文雄则表示:“‘潘玉良广场’是继2022年设立纪念华人华工纪念牌之后,巴黎市中心对华人群体的又一次崇高致敬。这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他还建议成立“潘玉良广场协会”,以年度纪念活动的形式,让这份共同遗产持续焕发生命力。 仪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随着铭牌缓缓揭幕,“潘玉良广场”正式亮相。
在晚上举行的答谢会上,各界代表围绕中法艺术合作与族群融合积极交流,不仅提出油画展览构想,还倡议设立“潘玉良艺术基金会”。 巴黎市副市长、议员格雷瓜尔在发言中表示,这次揭幕不仅是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当代艺术的致敬,“更是向一位杰出的中国女性艺术家表达敬意。”
许多法国朋友表示,通过“潘玉良广场”的诞生,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度与美感,对中国艺术与旅法华人精神充满敬意与兴趣。 “潘玉良广场”的揭幕,不仅是对一代中华艺术先行者的纪念,更是写入法国都市空间的文化印记——象征着华人融入法国社会的新高度。 作为巴黎多元文化共建共荣的里程碑,它将继续见证中法文化交融与民族共存的灿烂篇章。 编后语 夜色渐沉,巴黎的街灯亮起,照耀着路牌“Place Pan Yuliang”,这是她归来的象征,也是无数旅法华人心底的一束光。 艺术无国界,文化无界限……潘玉良以一生的孤勇,让世界看见东方女性的创造力与灵魂厚度。 而今日,这座以她命名的广场,成了一种温柔的注脚: 她的故事,不止属于过去;她的精神,正与巴黎的风一起——吹向未来……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