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对那些借钱来意的华人如何从背负几万欧元债务,变成几年后市中心酒吧的老板感到迷惑不解。汉学家丹尼尔·克洛尼(DanieleCologna)说:“经常有人,刚刚还完来意欠的债,就开始借钱给别人。有人一个月挣900欧元,把自己的支出压缩到最低,借出500欧元开始建立人际网络。五六年后他们就可以举手说,我要开家餐馆,需要向大家借10万欧元。”
当意大利人需要10万欧元的时候,他们只想着10万欧元,一个中国人却依靠100个朋友或亲戚每人借他1000欧元。最近的熟人不要利息,其次的要一点利息,之后就是高利贷。这样,餐馆得以转手,工匠的店铺变成批发商店,酒吧招待也能成服装厂老板。一切都要感谢关系制造的现金。有朋友,比银行提款机还有效率。
“对中国人,银行基本不给贷款。”服装厂厂主王易群(音译)对意大利记者说,“最多一年2万欧元,这点钱能干什么?”
他们有可怕的群体力量
意大利晚邮报的记者拉斐尔·欧利阿尼(RaffaeleOriani)与共和国报记者里卡多·斯达亚诺(RiccardoStagliano)经过数年的调查采访,走遍全意,写了关于华人在意生存状况的书《不死的中国人》(ICinesiNonMuoionoMai)。一些老华人对意大利记者谈起在这个国家曾经的美好时光。
张先生一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来意,他取名卢卡(Luca),全家人都喜欢用意大利名,夫妇俩靠打工生活,而意大利邻居则亲切地照顾他们的孩子。一对老夫妻每天下午上楼,给独自在家的两个孩子端来热可可。现在张先生发迹了,他们买下了一套很好的房子,经营一家女性内衣批发店。一切都很好,除了意大利人,街上再也没有人和他们打招呼,邻居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有人上来串门,劈头一句就是:“我在院子里捡到这块牛仔布,你们把缝纫机藏在哪里了?”
万先生孤身一人从安徽来到波河流域。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意大利人是如何热情地带他去要找的工厂。而现在,即使他操着流利的意大利语,接触到的往往都是冷漠。有一次他到米兰的圣保罗(SanPaolo)医院做胃镜检查,护士对他怒吼:“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上星期你在萨勒匹路喊着对抗意大利,现在你到这里来看病,滚回你家去!”
“在意大利的主要移民,特征一栏都有明确标示:对阿拉伯人,我们的偏见像水晶一样清晰;阿尔巴尼亚人,我们指责他们暴力;吉卜赛人是偷窃;中国人主要是神秘,他们在自己的批发商铺的阴影里活动,拼命在后厨和车间干活、挣钱,他们没别的企图,但他们有可怕的群体力量。”《不死的中国人》总结。
和其他国家一样,意大利存在许多对中国人的偏见,有些来源于想象,有些来源于不专业的报道。
如果一户中国人能开商店,好奇者通常会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是黑帮势力,另一派认为是国家的经济扩张计划。米兰的一个工匠说:“相信我,这些人从他们的政府那儿拿钱!”另一个商人说:“很显然,这些人的商店得到犯罪团伙的资助。”
有些谣言说米兰的中餐厅,为一个小圈子的客户烹调圣伯纳犬。这样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全意的一些媒体中广为流传,甚至被添油加醋了很多细节,如小狗通过互联网购买,然后在食客面前烹饪。米兰卫生保荐机构不得不亲自出来辟谣:在检查餐馆时从来没有遇到过烹煮猫狗的情形,也没有在厨房里看到任何可疑迹象。
歧视在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赌场。威尼斯赌场进门时有人用中文说:“欢迎。”在赌场对面的竞技场,仲夏夜之时有意大利的中国小姐选美比赛。赌场在报纸上做中文广告,老虎机上是龙的装饰,工作人员开设有中文课程,学习说“晚上好”、“谢谢”和“小费”。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