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正在发福的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慧馨 时间: 2012-8-24 15:51
标题: 正在发福的中国
正在发福的中国
经济史家兰德斯(David Landes)曾言:“穷国的人担心挨饿,富国的人担心发胖。”因此中国人管长胖叫“发福”,管胖相叫“富态”。在美国留学期间,我长了二十磅肉,腰围也增加了两寸。回国后我猛然发现,国人的整体“吨位”都在增长,并非到美国的中国人才会发福。
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富态——腰围改变中国》(Fat China: How Expanding Waistlines are Changing a Nation)就以大量翔实的资料探讨一个“胖中国”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书的两位作者是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和马修·格莱博(Matthew Crabbe),他们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市场情况有着十年以上的研究,长期考察中国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为什么人类会发胖?为什么他们不在身材适中的时候停止进食?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喜欢美味的饮食偏好对生存非常有利。我们的祖先常常处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中,贮存营养可以克服不时发生的食物短缺。今天丰裕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基因结构却保留着祖先的特征,不能与环境同步改变。于是,食物不再匮乏,人类依然表现出贪吃的劲头儿。
如果我们把人类演化史浓缩成一年,那么短短两百年的工业时代就是迎接新年的晚宴。在这“最后的晚餐”上,人类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这晚餐也就成为真正的盛宴。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由于后发优势等因素,近三十年的发展速度更是前无古人。据渣打银行驻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Stephen Green)测算,一个当代人在中国过一年相当于在美国过四年。郑也夫教授那代人对饥荒还有着深刻的记忆,他们的儿孙已经对食物浪费司空见惯。
可这也意味着中国提早面对了发达国家才有的肥胖所引发的问题。尽管中国的总肥胖率还很低,这项指标在城市人口中可能已经达到20%。《富态》一书引用有关预测,称中国人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胖度”——每三人中有两位超重或肥胖。据作者估计,2020年中国超重和肥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45%。这里超重和肥胖是根据国际通行的BMI(体质指数)定义的。将以千克计算的体重除以以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就得到了你的体质指数。如果这一指数在25到30之间,你就属于超重群体;如果大于30,你就属于肥胖群体,要当心了!
我现在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研究院”。你也许会奇怪,研究这两个领域的学者为何会对肥胖问题感兴趣。其实,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正是导致中国人发胖的两大因素。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很高。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很少再有时间参与户外运动,转而偏好闪电约会或夜店生活。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催生了快餐产业,而很多快餐食品会致人发胖。流动人口在大城市中急剧增加,使人际关系变得淡漠,人们疏于真正的社交生活。他们中的许多“蚁族”挤在狭小的城市空间内,靠烟酒排遣内心的孤寂感。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啤酒肚。
当然,中国的肥胖问题还有其他重要原因,消费主义和独子政策就是其中两项。《富态》对食品行业铺天盖地的广告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当谈及中国人的日常饮品为何从不含脂肪的茶水转向富含乳脂的咖啡时,作者的答案非常简单——市场营销。此书还有一章专门讨论中国儿童的肥胖问题。中国的独子生女问题被称为“六兜现象”或“421综合症”——顾名思义,是指祖父辈和父辈,六个家长都掏腰包往独子一人身上花,其催肥之功效能不明显吗?
如果一个人热爱美食,并乐意付出肥胖的代价,我们有什么理由劝说他节制呢?然而,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享受美餐的后果——如果他们的确清楚,也许在饮食方面会谨慎得多。在今日中国,传梁病和营养不良逐渐被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取代。胖人的腰臀比越高,患这类疾病的风险也越大。近两成的成年中国人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病,主要城市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上升到了6.4%。据美国《健康事务》杂志(Health Affairs)估计,2008年因肥胖所造成的经济成本已经占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至8%。
新的富贵病由技术进步引起,部分也可以由技术解决。减肥产品和美容手术能使一个胖人的体型在短期改观,但《富态》提醒读者,这类措施的风险不容忽视。加强锻炼和注重营养仍是较为安全,也更可靠的减肥方式,可很多人不能保证必要的锻炼空间和营养知识。在这两方面政府大有可为,如拓建城市体育设施,或培训大批营养师等等。
《富态》一书在结尾处将肥胖问题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只有一个健康的、没有肥胖的中国才能成为强大的中国。”那么,让我们为中华崛起而减肥吧!可是,当我们“消灭”了胖子,人人身材苗条,中国就变得伟大了吗?
文 方萌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