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士康酝酿30万机器人替代人工 评:大面积替代不现实
【导读】富士康酝酿30万机器人代替人工计划。经济之声评论:机器人大面积代替人工目前不现实。
中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 据经济自身《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由于日益庞大的工人队伍带来的人力管理难题,富士康可能会加快机器代替人的进程。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去年就说过,将于2012年时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来取代生产线上具有单调、重复性高、危险性强等特性的工作。
过去几年,随着富士康的大客户苹果公司的iPhone、iPad等产品出货量猛增,富士康用工数量由80万人上升至110万人。而且目前的主力员工逐渐变成20岁左右的90后年轻工人,和之前的80后、70后相比,新一代员工的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但吃苦耐劳精神差于父辈,这些都带来了层出不穷的人力管理难题。
另外根据中国的人口普查结果,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10到14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减少了约5%。照这个速度,到2015年左右,制造业就将迎来一轮缺工的高潮。
为此,富士康从去年开始就着手大规模地在生产线上推广机器人。制造业界分析人士判断,从长期来看,富士康一定会加速机器人取代人工的步伐,考虑到成本因素,富士康用机器人大规模取代人力的拐点可能在2014年前后到来。
如今,90后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很多工厂的主要劳动力,要管理上百万的工人是够富士康头疼的,用机器人替代人能在短期之内帮助富士康解决管理难题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危机管理、企业管理和投融资咨询专家况杰认为,短期内很难实现机器人的完全替代,管理难题还需要另谋良方。
况杰:机器人代替人工是大的趋势,整个制造业都有这个趋势。到目前为止,汽车厂家比较普遍采用,其他行业会稍微慢一点。短期内能不能解决它的管理难题,首先,机器人全面替代工人说是不太可能的,还是有一部分需要人工制造;而且就是替代,速度也不能这么快,即使号称是日产千台,实际上机器人从制造出来到安装、到使用到磨合、到生产线的改造,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很短期内我相信不太可能全面替代的,这个管理难题还需要采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
业内人士介绍,富士康的机器人产品在行业里非常领先,它的主要对手比亚迪、上海ABB的机器人工艺水平和富士康比还有不小差距,而且富士康的机器人又主要供给自己,不会卖给其它代工对手。但是富士康推进机器人的进展并不像之前郭台铭预计的那样顺利,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富士康上马的机器人数量不到郭台铭当时说的30万台的二十分之一。况杰
况杰:第一,机器人本身在技术还有待发展,不是很完善,全世界也没有很完善的技术。在汽车领域,点焊、喷漆一般是用机器人,还有电器组装都有自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械手,本身技术不是很完善。
第二,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日本厂家手里面,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全球领先。我们自己生产还需要引进、消化、吸收、技术革新的过程。
第三,机器人不光是生产,不同环节、不同地方用的机器人是不一样的,适用性也是有待于提高。这样几个原因,富士康全面布置机器人的宏大计划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随着用工成本的持续上升,现在电子代工业的毛利已经非常低,这也是富士康加速机器人代替计划的原因之一。但是目前,机器人要完全取代人工,在技术上还很难做到,现在机器人的工作主要一些比较粗放型的。
但是趋势是有的,富士康的工厂之所以能够遍布全国,主要是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就业问题。况杰认为,如果未来的几年,富士康能够大范围机器人代替人工不是一蹴而就的。
况杰:机器人和人的冲突不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带来用工数量减少,这不是新的话题,19世纪西方工业国家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第一,本身合格的劳动力在减少,中国人口红利在不断消失。本身现在很难招到工人,机械人恰巧是可以有效弥补这个问题。
第二,相当多的岗位并不能用机器人代替,即使是在电器装配电子代工领域,也不是所有岗位都可以用机器人代替,还要保留一部分员工。
第三,替代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相信可能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或许还要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全面完成。另外机器人的技术也在提高,这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矛盾是存在的,但是这个矛盾在近期内应该不至于激化,以后会有矛盾。19世纪以来都存在这个问题,怎么办呢?现在简单劳动里会通过继续学习、继续教育,变成普通的熟练工变成技术工人,现在的普通劳动力可能会提高到更高的岗位上去使用。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