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扬波 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在游轮上与那对香港夫妇不期而遇,我们不由地发出了“百年修得同船渡”的感慨,香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面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用于此处显得多么贴切,它表达了在航海过程中人与人交往的感觉:自然、真实、温馨、难忘。 登船当日,我们就汇入了人的海洋。游客们陆续过安检,找舱位、认识服务生,接着就是到集合地进行救生演习。我们本能地用目光搜寻人群中亚洲人的面孔,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求一种认同感。结果发现即使有人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说出来的也不是中国话。这时在我身旁经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小男孩长得格外英俊,仔细一看他还有着一对湛蓝纯净的眸子。他回视我,冷不丁冒出一句:“你好!”我惊喜地问他:“你会说中文?”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表示会一点儿,接着便随小伙伴们匆匆离开了。就这样小男孩给我留下了一面之缘,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只在游轮的相廊上见过他的照片。 与香港人的结识是在电梯内。我们本感叹游轮上同胞太少,应该多邀一点朋友出来航海的,见对面那个亚洲面孔的人有意地盯着我们,就确认了一下他是否中国人。答案是肯定的,通过了解,得知他与太太是在香港订票,先在伦敦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然后再到意大利航海旅行的。香港人打算在游轮停靠LIVORNO时上岸去LUCCA玩,与我们的计划不谋而合。他声明自己不会说英文和意大利语,希望与我们同行。从年龄上来说他是我们的父辈,我很诧异他语言不通竟敢作这样的境外自助游。第二天的结伴游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原来丰富的旅行经验足以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他事先做好了详细的功课,对每一个景区的路线都了然于胸,对欧洲的交通规则也有所了解,时间的掌控和金钱的花费都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我们,他也可以用手语和事先写在纸上的英语向人问路,每到一处,他都会先找INFORMATION要地图,然后从一个景点奔向一个景点。他的体能和精力让我们自叹不如,勇气和智慧也令人佩服。他还说要不是太太没让他带国际驾照,他就会选择登陆后租车出行。他和太太相濡以沫,已经有二十年的旅游生涯,无论是创业还是生活,他们都像神雕侠侣一样相依相伴。接下去我们还同游了圣岛,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老年人的稳重老练使我们形成了一组黄金搭档。 中西文化的碰撞使我们得以结缘一对新西兰夫妇。每日游玩归来我们一般都去西餐厅吃正餐,而正餐厅往往人满为患,这就需要几个人拼一张桌。由于中国人很少,我们只能与“老外”拼桌。对于西方人来说,去餐厅吃饭是一种交际活动,不仅要穿着得体,正襟危坐注意礼仪,还要与旁人聊天交流。本来这是一个锻炼口语的好机会,可当我听到不同国家的人说出来的英语在口音上竟然有那么大的差别时,就“书到用时方恨少”少了,幸好我的同伴晶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意大利公司工作的资历使得她侃侃而谈,给中国人赚足了面子。当我饥肠辘辘地等着西餐一道道慢腾腾地端上桌时,正暗自设计着逃跑路线,没想到闲聊中“中文”居然成了饭桌上的一个话题,当我遇到那位幽默开朗的新西兰人时,我的职业特长就有地方发挥了,他成了我在游轮上收的洋弟子,第一期课程学会了四个字——日、我、你、他。不管是在船上还是在岸上,一见到我他立马就会念这几个字,虽然他很懂得融汇贯通,但我告诫他汉字不可以随意组合,以免产生歧义。航海结束时,我们还相约在网上开设第二期汉语课程,以及日后在新西兰相会。新西兰夫人的豪爽热情也让我们恋恋不舍,原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配偶之间都是那么默契和谐。此外,我还在西餐厅见识了加拿大人的博学健谈、美国人的高贵大气、英国老太的矜持优雅和南非女人的富贵随和,还有那各国地道的餐点让我回味无穷。 航海旅行除了打开我们的眼界之外,还让我们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许多从不知道的事情,以及在中国根本没有的东西。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网络和手机可以替代的,出门在外的相互扶持,朝着同一个目标的共同努力,对风景和体验的分享,使情感的交流在行走中自然地进行,彼此发现,一起成长。就在这次海陆两栖的长途旅行中,我与同伴也因各自的喜好和习惯在意见上有过分歧,可是如同阴霾散尽后光芒万丈的太阳,在旅程结束时我们磨合的结果已经让双方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了。偌大的地球村,唯一的地中海,我们坐在同一艘船上,是一种“百年修得同船渡”的缘分和经历。我们相信,这仅是一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带着自己的另一半或者家人再次踏上航程,重温旧梦,再续前缘。(作者为旅意华人) |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