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与中国相比 法国生活索然无味” [打印本页]

作者: faneuro1    时间: 2013-4-15 11:22
标题: “与中国相比 法国生活索然无味”


“不知不觉中,我脑海里的中国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国度,我坚信在那里可以梦想成真。我热爱出发。在开往上海的飞机舷窗边,我决定放下过往的一切,充满信心地迎接新挑战。法国人身份、中文水平和年轻的气场,都是帮助我在这里取得成功的资本。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用他独有的见解与音乐,在人们之间架起一座无国界的沟通桥梁。我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挨家挨户地去拜访独立唱片商。专辑、吉他和中文,这就是我的全部行李。我又征服了一座中国城市,我的音乐又一次在一个崭新的地方生根发芽。对于这个国家,我不再是陌生人。”这是法国人戴亮对于在华生活的独特感想。

上海《新闻晚报》15日报道,在上海已生活了近10年的戴亮,出了一本书 《下有戴亮》。他说,现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已经变得“极端东方化”。

生活在中国:“我不贪婪,一个月工作7天”

戴亮最初约定碰头的地点是上海泰康路288号。午后时光,这个他曾经驻唱的酒吧尚未开门,于是他带着《新闻晚报》记者(下称记者)轻车熟路地穿过田子坊的人群,很快又找到一家安静而视野甚好的露台餐厅。

“到上海差不多快10年了,我刚来时,这里一点也不热闹。 ”穿梭在田子坊,戴亮偶尔停下打招呼,有的是外国游客,有的则是店铺老板。

戴亮现在的生活半径很长,到各地电视台参加节目,主持双语论坛,给部分知名企业的活动做主持等,都是他的生活内容。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很单纯——唱原创中文歌的法国人。“做主持,是为了生活。我不贪婪,对钱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并不愿意每天接活,每个月的工作时间大概在7天左右,剩余的时间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或者宅在家,搞音乐、准备资料,例如背各类主持台词等。 ”

采访中,他给记者递过一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下有戴亮》。 “卖了3000本了,出版社希望能卖得更好,但我觉得可以了。 ”

选择到中国:“和中国相比,法国变得索然无味”

对于自己来中国发展的选择,戴亮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是一个明智之举。 “法国人的节奏很慢,这样的氛围对父母一辈还好,他们可以生活得很悠闲;对于一些没有受高等教育的人也还好,他们的生活没有负担;但对有创意的年轻人而言,不是很好。 ”戴亮说,因为法国这些年的整体经济状况不景气,社会并没有经济能力鼓励年轻人做有创意的事情,而到了中国不一样,即便是自己出钱做专辑,也可以很快通过产品发布等众多机会把钱赚回来。

2004年戴亮到上海定居之前,他还曾两次到过中国。第一次是1995年,戴亮在暑期以学生身份到北京游玩,在北京大学参观时,他发现自己学了6年的中文发音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同样也是在这一次,他见到了音乐人崔健,对中国有了一个最初印象。

2000年,戴亮申请到奖学金到上海大学读研究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也参加各类电视台的比赛节目,开始背井离乡的演艺生涯。 2001年,当经历了这些的戴亮回到法国,他突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朋友以及曾经熟悉的环境产生了距离。 “一边是里昂整齐有序的街道,一边是中国嘈杂混乱的马路;一边是清澈的索恩河与罗纳河,一边是上海浑浊的黄浦江水——这一切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戴亮回忆,当时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自己像错位于另一个空间里,与中国的日子相比,在法国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令人茫然不知所措。

也有困惑:“时间让我理解了那些一味迁就的年轻人”

在到各个电视台参加节目演唱自己歌曲的过程中,戴亮也遭遇到一些困惑。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发现,邀请他去参加活动的组织方,看重的是他金发碧眼的外表。 “一些节目的编导会要求我增加很多不属于我的动作。我说不好看,他们就会觉得颜面尽失,认为我不尊重他们。而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要出镜,基本上是无条件地迎合领导的意见。 ”戴亮说,以前对于这样的状况不能接受,觉得他们太没有自己的立场,但现在慢慢觉得也要理解那些年轻人。 “表演者有自信是好的,但还是要去理解环境,理解周围人的情绪,这样才会有更长期的成功。 ”

中国缘分:“功夫,让中国钻入我的思想深处”

戴亮说,从有记忆的那刻起,他就想变得与众不同。 “我总喜欢想象那些在他人眼中,甚至在自己眼中都不可思议的事情。 ”

20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午后,在法国里昂的一座小学里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戴亮,被视线中特殊的一幕吸引住了:人群中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法国男孩,在表演一种名为Kung-fu的武术。在当时那个年代,“功夫”这个名词代表着一个他陌生的国度:中国。 “从那时起,中国就钻入了我的思想深处。 ”恰巧,那个夏天,戴亮需要决定去哪里上中学。而因为思绪无时不被中国牵引,他作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卓尔不群的选择——报读里昂最好的中学“让·穆兰中学”,只因那是一所将中文定为第一外语的中学。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坚定地接受着另一种语言与文化的熏陶,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生活的看法与‘正常’法国人相比,开始变得有些 ‘极端东方化’,也逐渐被贴上‘中国人’的标签。 ”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