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0.9em]在一次某部门的全省工作会议上,郭有明与另一排名靠前的省领导同时出席,郭主持会议。按照一般流程,在那位领导讲完话后,郭只须做简单总结,不料郭却长篇大论,甚至超过前面领导的讲话时间。“这种事多了势必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在这方面郭有明做得并不完美。”一位官员说。(11月30日新华网)
落马副省长因讲话时间过长而“抢了领导的风头”,甚至可能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熟悉官场的人都知道,这并非笑谈,也不是“花边新闻”,而是揭开了某些官场潜规则的盖子。现如今一些地方的官场上最讲究“排座次”,在媒体上名字排第几位、谁坐“一号车”甚至视察时谁走在最前边,都是有规矩的。
具体到开会这点事儿上,更是规矩森严,谁坐哪个位置、谁先发言谁做总结,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更有甚至,2009年的时候,广东省委把当年确定为全省的“工作落实年”,规定召开会议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一般不超过1个半小时,其他领导同志的讲话不超过1个小时。开会发言时间的长短,是由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决定的,怎么能提前下达“指标”呢?将讲话时间长短和领导的级别挂起钩来,官大“话”多,讲话时间也要按职位“排座次”,这是哪门子规矩?按这种逻辑推导下去,级别比“其他领导”还要低的人讲话时间肯定还要再短一些,一级一级排下去,等轮到了普通干部和群众,岂不就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了嘛!这种规定老百姓看起来很好笑,在官场上却是谁也不敢违背。郭有明竟然“超过前面领导的讲话时间”,也难怪会授人以口实。
开会,是很多地方领导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某个领导的地位如何、他分管工作的重要程度,往往通过其开会的频率、开会的规格就能看出来。因此,不少领导非常热衷于开会,以增加自己露脸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有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下面的人,往往也会把领导参会的情况当作其职位变动的风向标。哪个领导夜以继日地战斗在会场上,特别是频频出现在重要会议上,那就说明他的地位很稳固,还很可能被“提拔”。如果哪位领导缺席了重要会议,或者在会上被冷落了,下面就可能产生疑问:他是要调走了,还是要“下来”了?开会如此重要,又怎能不引无数领导竞折腰,为了会议上的一些细枝末节而“精益求精”、斤斤计较。
“宜昌前些年发展较快,说明郭有明是干实事的。他被调查很突然,可能有其他原因。”一位对郭颇有了解的湖北省政府部门官员说。郭有明到底因何落马?“不擅处理关系,曾抢领导风头”是否是一大因素?起码到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这个细节能够被人至今记忆犹新且郑重提及,本身就足够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