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连载-中国的英国女婿13 [打印本页]

作者: sacha9301    时间: 2014-8-18 10:19
标题: 连载-中国的英国女婿13



捐赠请上徒步网站:

www.walkforpeace.eu

今日筹得善款: £130.00

当我与雪琳计划这次徒步时,我们觉得应该用某种方式来纪念一战期间为支援盟军做出巨大奉献的华工军团。虽然他们在一战中并不是直接参与前线战斗,但他们用做饭、洗衣和劳力工作诸如修路和铺设铁路等有力地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这个军团人数在高峰时期曾经达到134,253人。他们中的2,000人安眠在各地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维护的墓园里,其中法国索姆河地区的濱海努瓦耶爾墓园就安葬了838个华工。那里曾是华工军团的基地,也是军团医院所在地。

我们曾经和英国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主席邓汉声律师和英国浙江联谊会(雪琳担任会长)的几个朋友谈起过我们的计划,他们都表示非常支持,邓律师立即建议捐出他的私人飞机,和他的另一位喜爱飞行的朋友郑伪奇一起开上两架小飞机,前来法国参与我们在努瓦耶尔的凭吊活动。今天一起前往的有英国浙江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黄萍,副会长廖秀琴以及当地最大的华语周刊-欧洲时报(英国)副主编严振羽。



当我们今天提起中国,我们立即联想到的是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一个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强盛国家。但在1914年一战爆发的时候,它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支离破碎:那时中国的许多区域,均被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的势力所控制。

当一战硝烟初起的时候,中国政府明智地认为战争远离本土,因此选择了中立。在那个年代那些不能在军事上对帝国主义说不的国家都像大佬们手里的筹码一样被交易来交易去,而中国明智地选择了低下头躲过这一劫。但当时英国的盟国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后,情况开始改变了。山东对中国而言类似于圣地:这里是佛教、道教中心,也是儒家孔子的故乡,山东被中国的宿敌日本占领则被视为一种诅咒。



于是中国与英国达成共识:如果山东能够为当时的协约国提供非战斗支援,那么战争结束后,山东就归还给中国。就这样,山东组织了庞大的志愿劳工军团奔赴战场西线来支援英法部队。为了感谢华工的服务,英法还做出额外的承诺:允许劳工在战争结束后可以自主选择,可以留在英国或法国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但事实却是:英国和法国根本没有好好对待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华工。他们每天被迫工作10个小时,除了每年的三个中国假日—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各能休一天假,此外连周末都不能休息。他们每周7天24小时被限制在营地里劳动,他们被称呼工号而不是名字,还被虐称为“苦力”。



中国严守中立的策略在德国潜艇击沉一艘华工运输船阿多斯号后告终,当时船上载有900多名华工。1917年2月24日中国正式对德宣战,比美国早两个月。讽刺的是: 法国在1914年最早出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油画中表明华工军团在协约国联盟里占有一席之地的,但当美国参战后,那一小部分竟然被抹掉,画成了美国人!哦,真是不可理喻。

战争结束后,本来的许诺是:山东半岛归还中国,因为支援战争的华工军团成员大多数来自山东,而英国也该兑现它的诺言:让那些希望留下来的华工可以留在英国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但事实上。。。跟期许却不太一样:盟友日本显然对于英国来说更重要,因此当日本表示想继续占有山东半岛时,英国居然同意了。更糟糕的是:当华工们开始申请去英国开始新生活时,他们遇到了来自由比阿特丽斯和西德尼. 韦伯领导的英国行业协会的阻挠,他们认为华工入英会威胁到英国本地工人的饭碗。于是英国把华工重新遣返回仍在日本控制下的山东故乡。 倒是法国慷慨一些,接受了大约5-7,000华人留在了巴黎。鉴于此以及鸦片战争,也不难想象为什么中国从此不再相信英国的承诺。也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政府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支援战争的华工们确实都得到了大英帝国的战争勋章,但不同于其他所有任何英联邦部队得到的均是银质勋章,华工们只得到铜质勋章,更可恶的是上面刻的不是名字,而是工号。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唯一一丝希望幻灭了,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剩下的一切,就如他们在历史书上所说的那样了。



中午时分,我们在这华工墓园,在波特兰石的墓碑前默哀并敬献了白玫瑰。介于考虑到鸦片战争历史,英国用当时的英属印度产的鸦片敲开了中国大门,欧洲纪念一战通常用的罂粟花在这里不合适。面对肃穆的墓碑,我们都陷入了沉思。我是唯一在场的英国人,我承认:读了越来越多关于我们当时所作所为的历史书籍,我就感到越羞愧难当。在场的英籍华人告诉我,这已经是在中国历史上翻过去的一页了。在我提起华工墓园之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支华工军团的存在。我们今天站在一块,一起沉思那段我们各自国家湮没的历史,我很高兴:我们今天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站在一起,而这些,是由那段模糊的历史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华工们用他们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我们无力去改变历史,但今天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重塑未来。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