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声誉并不是那么如雷贯耳,盖是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之故。而可与学术界声誉相比肩者,想必当推翻译界了。
翻译界之所以也名声在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翻译已经从艺术堕落为一种“匠活”——译者成了译匠。
如今在奥运中国即将揭幕之际,地道的标识译语不仅传递着正确的信息,同时也展示着中国的对外形象。
前些日子,历史上最牛的翻译——铁路贵阳客运段部分标识语,比如贵阳:the expensive sun(最贵的太阳);比如警风:police breeze(警察的微风)——终于一再让人喷饭。
标识性翻译如此离谱,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对翻译没有什么敬畏之心,审慎性不足,随意性有余。或许可以理解的是,标识性翻译多是相关管理部门私自做主,而随便找本部门一个认得26个英文字母的人捉笔。如果这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学术翻译出错离谱便无法饶恕了。这不仅因为学术翻译承担着传递和交流异国思想和文化之责任,更重要的是学术翻译一般由相关领域相当身份的人物承担翻译工作。因此,如果出现非常低级的错误,那么便非常让人怀疑,这样的学术著作的译者到底“安的什么心”?
——马马虎虎、敷衍塞责、随心所欲的心。
三年前,一个在其封面上号称“好看的学术译丛,枕边的人文情怀”的书——《玉米与资本主义》(谷晓静译,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11月版),让人不忍卒读(笔者以后也将撰文对这本书作一评述)。书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的错误,甚至会出现前后页翻转之间同一个人的身份陡然从博士变成了医生(盖是Dr.在作怪)的“洋洋大观”。这些错误或许是因为译者仅仅懂得语言,而且仅仅懂得英国语言——这本书是墨西哥学者所写,从英译本翻译过来,但其中西班牙语地名和人名一律按照英语来译——而不懂得专业知识的缘故。由此,似乎也有情可原了。
但当我拿起《NGO和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美]朱莉·费希尔/著邓国胜赵秀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实在无法掩饰对这部译作的失望,而一矣想起就有一种写番评述的冲动。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研究NGO的重点机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推出的第一个NGO系列:喜玛拉雅学术文库·NGO论丛(也是清华公共管理教学参考系列)的一部分,《NGO和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性地推介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著作。这对于了解具有和我们相似的历史发展背景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应对疾速发展的NGO,从而给我们提供某些镜鉴都是具有相当意义的。但不幸的是,这部译作虽然有专业领域的学者执笔,但仍然留下了相当的遗憾,而这些遗憾仅仅依靠认真和审慎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中文版序言中,作者朱莉·费希尔这样说道“翻译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我很高兴并很惊讶译书工作不久便完成了”,而我很高兴的是,有这样一部书引导我走入发展中国家的NGO世界,但令我很惊讶的是,书中出现如此多的不该出现的错误。
由于笔者手里没有该书的英文原版,现仅根据书中出现英文标注的地方做一番评述,从中亦可以窥见整部译作有待改进之处。
第一类错误:将组织名称全部音译,这是本书最明显的不足。作为一本研究NGO的书,必然会呈现许多组织名称。那么组织名称如何翻译,自然最好的方法是组织全称译名+缩写词,比如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样的好处是名实相符,一眼就能看出该组织的承担的工作和使命。但不幸的是,译者一律采取对组织简称进行音译的做法,结果必须看完这个组织下文叙述的全部工作或发起的活动才能大致猜测出该组织到底是干什么的。文中译者基本上采取的是这种格式,就好像将IMF直接翻译成艾姆福,而没有其他任何标注一样。现列举如下(页码后的粗体字为笔者改译):
1、塞弗米纳(CEFEMINA) P7/女性主义信息和行动中心(El Centro Feminista de Información y Acción)。
2、尼加拉瓜桑地尼斯塔(sandinista)p43/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
3、“一个称为方达萨尔(fundasal)的萨尔瓦多基层组织”P43/发展与最低限度住房基金会(FundaciónSalvadore?a de Desarrollo y Vivienda Mínima)。
4、“在肯尼亚,政府通过资助一个名叫瓦纳瓦科的基层支持组织(MaendeleoUa Wanawake)”p48/原文错误应为Maendeleoya Wanawake,斯瓦希里语,意思是肯尼亚妇女和发展组织;“在智利皮诺切特独裁统治后期发展的一个反对运动联盟康瑟泰申(concertacion)与任何民众运动都无联系”P51/争取民主联盟,全称是Concertaciónde Partidos por la Democracia,是当前智利的执政联盟。
5、第70页引语部分,塞得普(cedep)秘鲁/这个“塞得普”放到这里咋一看像个人名,其实不然是它是Centrode Estudios para el Desarrollo y laParticipacion“秘鲁发展和参与研究中心”的首字母缩写。
6、方德团结协会(FOSIS)p75/团结和社会投资基金(FOSIS,Fondo de Solidaridad e InversiónSocial)。该基金于1990年成立,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符合贫穷标准但却未被社会安全网络照顾的穷人。
7、芬艾(TUNAI)P80/原文错误应为FUNAI,FundacaoNacional do Indio巴西全国印第安人基金会,肯定笔误,因为译者翻译成芬艾而不是土艾,笔者根据上下文仔细验证查询之后确认是FUNAI。
8、“1994年,因为来自琦普考(chipko)运动的压力”,p81/印地语意思是hugthe tree,可以翻译为“抱树运动”或者“护树运动”,令人遗憾的是,译者在115页又译成了“琦帕考”,笔者以为这里意译为佳。
9、“全国土著联盟(CONAIE)代表从亚马逊雨林狩厄(Shuar)到秋查(Quicha)高原的所有土地人口,秋塔(Quito)”p81/CONAIE的全称是Confederaciónde Nacionalidades Indígenas del Ecuador,意思是厄瓜多尔土著部落联盟,Shuar和Quicha应是厄瓜多尔的两个土著民族,分别是舒阿尔族和克(或译盖)丘亚族,Quito是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笔者冒昧揣测,译者这里是按汉语拼音翻译了,因为即使按照英语音译,qui无论如何是读不出来“秋”音的。另外需说明的是,厄瓜多尔并没有什么“秋查”之类的高原,因此笔者怀疑这句话有误。
10、 “在塞内加尔,一个叫康加德的基层支持组织(CONGAD)”,P88/ CONGAD的全称是CONSEILDES ONG D’APPUI AU DEVELOPPEMENT,法语,意思是“支持发展非政府组织委员会”。
11、“最近组织的桑给巴尔NGO(ANGOZA)正为政府提供有关妇女贫困和环境方面的咨询”,p89/应译为刚刚成立的桑给巴尔NGO联合会正为政府提供有关妇女贫困和环境方面的咨询。
12、 布拉科(BRAC)P90,p95音译为布拉科,但p98又译成布拉斯;其实全称是Bangladesh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孟加拉国农村促进委员会。
13、肯格(KENGO)P91/全称是KenyaEnerg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思是“肯尼亚能源非政府组织”。
14、 尤尼塔斯(UNITAS),p91/全称是UniónNacional de Instituciones para el Trabajo de AcciónSocial,意思是“社会行动工作协会全国联盟”。
15、 索普罗德(SOPRODER)P91/全称是Sociedad de Profesionales para el DesarrolloRural意思是“农村发展职业协会”。
16、 毕纳斯瓦达亚(BinaSwadaya)p93/全称是Badan Pengembangan Swadaya Masyarakat (即SelfReliance Development Foundation)自助发展基金会。
17、 厄革瑞(Agraia)p93,到了p94就变成了阿革厄瑞(Agraia)其实是智利的农业组织。
18、普罗泰罗(proterra),p95/Pro-前缀,友好的,支持的,terra西班牙语的“土地”,意思是“保护大地组织”;令人可笑的是,秘鲁农业银行(bancoagrario)竟然翻译成了班考·阿戈瑞;印度蒂斯哈(DISHA)组织p95/全称是DevelopingInitiatives for Social and Human Action意思是“社会和人类行动发展倡议”;阿德米(ADEMI),P95/全称是Association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nterprise意思是“小企业开发联合会”,是一个小额信贷机构。
19、在肯尼亚昂督谷协会(undugusociety),p110/undugu来源于斯瓦西里语ndugu,意思是血缘关系,相当于汉语中的兄弟姐妹,也可以解释成团结互助或者同志关怀,因此笔者建议译成“互助协会”。笔者在此不得不特别提出的是,“厄瓜多尔埃斯克尔基金会”被译成了“平等教育基金会”(FundacionEsquel Ecudador,FEE)P110,原因是译者可能把esquel误为英语中的“平等”,ecuador误认“教育”,其实是厄瓜多尔。
20、印度尼西亚沃海(WALHI)P110/全称是WahanaLingkungan Hidup Indonesia(WALHI- Friends of the EarthIndonesia),意思是“印度尼西亚地球之友”;塞幕杰(CEMUJER)P111/全称是,Centrode Estudios de la Mujer,西班牙语,意思“妇女研究中心”,是一个妇女维权机构。
21、中央教育促进委员会(CEPAM)P119/全称是CentroEcuatoriano para la Promoccion y Accion de la Mujer(CEPAM),西班牙语,意思是“厄瓜多尔妇女促进和行动中心”,估计西班牙语中的Ecuatoriano(厄瓜多尔的)被表象化英语的“教育”。
22、牙牙山印度尼西亚塞特拉(YIS)P125/这是最令笔者感到震惊的一个错误,震惊的是译者竟然敢这样译!其实是YIS的全称是YayasanIndonesia Sejahtera (印尼语),意思是“印度尼西亚繁荣基金会”。
23、“该组织名为帕罗农村教育研究所(Institutede Education para el DesarrolloRural,INEDER)”p101/这里是西班牙语,其实是“农村发展教育研究所”para相当于英语的for,表“方向和目的”。
24、 里约地区益竹(Ijui)大学被称为尤尼杰(UNIJUI)巴西基层组织,p137/该处是葡萄牙语,通译“伊茹伊大学”,UNIJUI是南里奥格兰州西北大学的缩写;巴西最大的计划生育基层组织——本法姆(BENFAM),圣保罗州的塞帕姆(CEPAM)P151/全称分别是,SociedadeBrasileira de Bem-Estar da Família;Centro de Estudos e Pesquisas deAdministra??o Municipal,前者意思是“巴西家庭福利协会“,后者意思是“市政研究中心”。
25、恩法兹(NFAZ),p85/译者一会儿翻译成恩法兹,一会儿翻译成恩法斯,不过还是有翻译对的时候:津巴布韦农民组织。如果说文中出现这种音译是译者自己乐见的一种标准的话,那么同一个名称在前后页就出现不同的译法则是不可饶恕的,而这完全是由于译者没有采取一个认真的态度,而轻易地让笔跟着感觉走,如此随意才可能造成前后翻译不一致。
第二类:完全错误的翻译。这种错误的翻译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译者有一点点的细心,我们不妨看看:
1、oblique horizontal voice在野之声 p25/这是一种错误的翻译,全文应该是oblique horizontal voice,是阿根廷籍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奥唐纳(O'Donnell,译者在全书中按照英语发音全部译成奥多纳尔)的用语,voice是一种话语权,oblique等于其他场合使用的vertical。说白了,oblique horizontal voice就是通常所说的vertical accountability and horizontal accountability。前者指的是公民通过定期选举的方式让当选者履行责任,而后者则是指相关职能部门之间通过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的方式迫使各方履行责任。
2、执政的革命党(PRI,Party of Revolutionary Institutions)p39。这里不能翻译成革命党,革命党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PRI是世界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党,即墨西哥制度革命党(国内媒体常错误称之为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这个政党墨西哥执政71年,直到2000年才结束一党专政的历史。
3、day-care,p40。这里被翻译成了“每日照料”,其实就是“日托”,文中是指提供日托服务的组织,托儿所等。
4、当康瑟泰恩的组织者阐明一旦皮诺切特被取代,社区的厨房将不再需要时,社区的组织者回应:这是由我们决定的。P52。通读上下文,这里根本不可能出现厨房,更不可能出现社区的厨房。笔者冒昧揣测,估计译者将cabinet内阁——当然另一个意思是“橱柜”和弄混淆了,而且直接把community译成了社区而不是其另一个意思“政治或社会共同体”。
5、“在孟加拉的宰阿(zia)统治时期,非民主性的政府支持公民社会”,P52。这里显然是错误地按照英文的读音来翻译的,真是大错特错。Zia就是孟加拉国大名鼎鼎的齐亚?拉赫曼将军。他70年代中期靠政变上台,1981年遇刺身亡,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独裁将领在孟加拉受到广泛的尊敬,达卡的机场就被命名为“齐亚国际机场”。齐亚·拉赫曼将军身亡之后,他的夫人卡莉达·齐亚(KhaledaZia)成为齐亚·拉赫曼创建的孟加拉国民党领袖,并在1991年赢得大选成为孟加拉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1996年卡莉达·齐亚在选举中输给了首任总统穆吉布的女儿谢赫·哈西娜(SheikhHasina)所领导的人民联盟,后来在2001年卡莉达·齐亚又再度夺回政权,至2006年10月为止。
6、“韩国萨茅·屋栋(saemaulundong)村庄以及巴拿马卫生部乡村委员会的方式都显示坚强的部长领导可以促进社区管理”P64。这种译法真有点叫人笑掉大牙。其实这是韩国最著名的“新村运动”,英文名是“Saemaul Undong”是韩语的音译。其中的“新村”是“Sae”和“Maul”的合成词,韩语中前者是“新”的意思,“Maul”是指村庄。想必说起新村运动大家读者不会陌生了,因为媒体上以前经常报道我们的官员到韩国取“新村运动”的经,来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服务。第120页,译者犯了类似的错误,比如“哥伦比亚纽瓦斯地区(Escuelas Nuevas)”;其实哥伦比亚并没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意思是new school即“新学校/新教育”是哥伦比亚社会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是为了弥补哥伦比亚农村教育落后的情况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供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计划,通译“新学校运动”。
7、马来西亚鹏囊(penang)p112,应为“槟榔屿”或者“槟城”,这是马拉西亚著名的旅游城市。
8、印度胡族人(Bihar)p83/我第一次听说印度有这个族,于是我查了一遍又一遍列国志《印度》但就是找不到这个族,原来应为“比哈尔人”,比哈尔邦是传说中的佛教发源地。欣慰的是,到了第95页末尾,译者好像忽然醒悟过来,终于将Bihar翻译成了“比哈尔邦”。这样一个印第语地区有了两个汉语名字。
9、印度尼西亚帮档(Bandung)大学,殊不知译者眼中的“帮档”就是著名的万隆会议所在地——万隆,自然不能译成帮+档。
10、P132:布朗大学世界渴望项目(WorldHunger Program)/世界饥饿计划;派特布拉斯(Petrobras)/这是PetróleoBrasileiro的缩写,是全球著名的“巴西石油公司”,也是南半球和南美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11、 伊柏拉特(EMBRATEL),夫纳斯中央电器(Furnas Central Electricas)p134/前者全称是,Empresa Brasileira deTelecomunicaciones(EMBRATEL)巴西电信公司,后者是“富尔纳斯联邦电力公司”,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就是该公司负责调度。
12、巴西军人执政党阿雷娜(ARENA),P137/全称是,Alianza Renovadora Nacional意思是“全国革新联盟”。
13、卡罗卡斯(Caracas)p143/应是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14、弗里德曼·豪斯(FreedomHouse)p167,多个地方翻译有误,估计译者采用一贯的作法,即音译——其实以笔者看来是把Freedom House当成了一个人,否则断然不会译成“弗里德曼·豪斯”的,正确的译法应当是“自由之家”或“自由之屋”,窃以为前者较佳。
15、第173页表格中的国家列表:多米尼加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前者应为多米尼克,全称是Dominica Common wealth,为英联邦成员,后者全称是Dominica Republic。
16、 第152页:特里尼达德(Trinidad),国家名,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简称,多译成特立尼达。笔者国家译名宜以外交部和商务部的称呼为准。
第三类:翻译不标准,主要表现在翻译不全面,或者将其他语言均按照英文读音来音译。笔者可以大胆地猜测,译者很可能根本没有查询外国人名地名词典。
1、印度的安德拉普拉苏德邦(AndhraPradesh)p151/通译“安得拉邦”。
2、丛林发展少数民族组织(AIDESEP)P7/正确译法是“秘鲁跨族群丛林发展协会”(AsociacionInteretnica de Desarrollo de la Selva Peruana)
3、1992年巴西总统科勒(fernandocollar de mello)P14/通译费尔南多·科洛尔·德梅洛
4、在《另一种道路》中沙通(Hernando de Soto)P15/正确音译是“赫尔南多·德索托”。德索托是秘鲁著名经济学家。
5、奥多纳尔和斯密特(O’donnell and schmitter):奥唐纳和斯米特。前者在第一类错误中已分析,后者Schmitter,通译斯米特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是《民主杂志》的编辑,两人曾合编过四卷本的《威权统治的转型》。
6、syncratic alliance混合联盟 p18/笔者以为此种译法不准确,syn共同/一起-cracy政府、统治,字面意思是“共同统治联盟”。窃以为简单译成“混合联盟”不妥,吊诡的是,译者在第204页又译成了“混合政体”这样更看不懂了。要知道混合政体跟文中所说的统治联盟可风马牛不相及啊!
7、马尔德(Gunnar Myrdahl) p36/原文有误,应为Gunnar Myrdah,知名人物,通译“贡纳尔·米达尔”也常见“纲纳·缪达尔”这种译法。他是瑞典著名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其提出的经济理论因为切合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状况而与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分享了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于米达尔的经济学思想及其政治地位的影响,他成为瑞典这个福利国家的主要构建者之一。笔者以为,如此重要的人物,竟然将瑞典语按照英文读音(也不标准)翻译成“马尔德”想必会让人跟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联系不起来的。
8、马塔伯利莱德(matabealand)p49;马塔贝莱兰,分南北省。
9、“在肯尼亚实施的哈拉马比(Harambee)运动并不是为了产生对发展的民主的控制”P58/通译“哈兰贝”,是斯瓦希里语,意思是“同心协力”,是肯尼亚的国家格言,由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提出。哈兰贝运动是指导肯尼亚国家建设的全国性政治口号,与坦桑尼亚的“乌贾马”有类似之处——遗憾的是,译者在随后的坦桑尼亚的政治发展中,将“乌贾马”(ujamaa),翻译成了“尤加玛”。ujamaa在斯瓦希里语中意思是亲戚、宗族关系。
10、尽管智利的阿兰德(Allende)政权p58/台湾和港澳译成阿兰德,大陆通译“阿连德”。
11、“菲律宾的亚洲管理机构、中美洲工商管理学院(INCAE)在亚马德拜德(ahmedabad)的印度管理学院”P64;ahmedabad通译“艾哈迈达巴德”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故乡,是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首府,但译者随后在156页将其译成“哈米达巴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INCAE出现后的第四行,出现了INGAE!!!可见是多么的不负责任。
12、百利兹(belize),国家名通译“伯利兹”,位于加勒比海的英联邦国家。
13、印度克若拉(kerala)地区p77;喀拉拉邦。
14、 芝考(Chico)p81/奇科河;考地来拉(Cordillera)科迪勒拉。
15、印度总理辛哈(V.P. Singh)p102/其实应该是维·普·辛格,他在1989年冬举行的第9届大选中上台,但这个政府没有经受住历史的检验,由于内部分裂和在议会里不掌握多数席位,终于在执政1年零3个月之后垮台。
16、乌干达阿米恩(IDIAMIN)p177/通译是乌干达独裁者“阿明将军”,奥斯卡获奖影片《末代独裁者》讲述的是上个世纪70代乌干达独裁者阿明的故事。
17、希波雷特斯(Hippocrates)p197/通译“希波克拉底”,乃大名鼎鼎的西方医学之父。
粗粗浏览一下这本书,笔者生出的最大感触是:虽然文中出现了诸多不同语言的名称,但如果译者真正做到了如他自己在后记中所说的“有时,为了翻译好一段话、一个专业名词不得不查阅诸多的书籍、词典或打电话向朋友请教(p281)”的话,断然不会——至少大大减少出错率。因为笔者所借用的手段也不过是词典、书籍、朋友和网络。
而我愿意将时常告诫自我之语——翻译当怀敬畏之心——奉送各位译者朋友。
(来源:拉美智讯 作者 郭存海)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