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服务华人 巴黎十三区一医院将开设中文门诊 [打印本页]
作者: Rico 时间: 2015-5-29 12:03
标题: 服务华人 巴黎十三区一医院将开设中文门诊
据报道,巴黎十三区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厄尔(Pitié-Salpêtrière)医院预计将开设“华人门诊”(CIMSF,Consultation d'interface sino-fran.aise Médicale)。据巴黎市议员、十三区副区长陈文雄透露,该计划已经得到了院方的批准,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开诊。
急诊科主治医师纳娜将负责“华人门诊”的诊疗工作。
语言不通致病情延误
看病难,一直是在法国第一代移民关注的问题。由于语言和文化问题,很多华人病人为了看病要专门花钱请翻译陪同。要看急诊的时候,如果没有遇到会讲中文的急诊医生则只能干着急。
今年3月,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厄尔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纳娜向院方提出了“华人门诊”的方案。
这位已经取得在法行医资格的中国籍年轻女医生表示,“我在医院急诊室工作以来,实际体会到了在法华人病人其实非常需要一个专门的中文门诊。”
纳娜在2009年来到法国第六大学中心医院就读急诊医学专业文凭(DIU de Médecine d’Urgence)之前,就已经取得了中国执业医师资格,并在2013年获得了在法行医资格。纳娜此前还曾在巴黎第五大学教学中心医院 (H.pital Necker - Enfants malades)综合重症监护科及巴黎急救中心(SAMU de Paris)工作实习。
纳娜介绍说,“第一代移民中,大多数都能告诉医生自己哪里不舒服。但是当医生告诉病人该做哪些检查、该吃什么药、治疗过程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不能理解了。还有来巴黎打工没有身份的移民,他们真的是一字不懂,就只能找翻译陪同看病了。”
“巴黎翻译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翻译不仅是语言水平有问题,而且没有责任心,经常误事。据我的同事说,当医生介绍了所有情况后,有的翻译就只对病人翻译一句。这就导致病人的病情被延误:该做的检查没有做、该吃的药没有吃、该定期复查也没有做……”纳娜介绍道当前华人看病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现状。“有些情况很紧急,但病人却不了解急迫性;有些情况并不紧急,病人却无端焦虑。”
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病情的延误,病人就要经常去看医生,因此还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
文化差异和医生习惯
纳娜说,“我在医院急诊室工作后,又意识到除了语言的问题,中法两国医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做出对病人性命攸关的决定时的差别,也是华人病人需要了解的问题。”
纳娜介绍说:“我曾经遇到过很棘手的华人病例。在法国的ICU,只有ICU的主治医师有权力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侵入性的治疗来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因为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在中国,则是由病人家属做继续抢救还是放弃的决定。法国医生判断病人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中国则是‘心脏停跳’能作为死亡标准。我在给病人家属解释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他们对此是难以接受的。”
华人门诊9月上路
据纳娜介绍,“华人门诊”(CIMSF,Consultation d’interface sino-fran.aise Médicale)的计划一经提出,即得到了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厄尔院方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该计划还在最后的审批过程中。
巴黎市议员、十三区副区长陈文雄证实,“院方已经批准这个项目,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9月份在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厄尔医院开设每周两个半天的‘华人门诊’”。
届时,“华人门诊”将在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厄尔医院内设置诊疗地点,除了纳娜医生,还将至少配备一名秘书和护士。“我希望秘书和护士都可以讲中文”,纳娜说。
纳娜介绍说,“华人门诊”的病人主要有三个来源:住院病人、急诊病人以及预约病人。
纳娜说,“‘华人门诊’将不会取代任何一个专科门诊,我所要做的是补充病人与医生之间的交流问题,此外就是为病人提供有用的医疗指导。我希望帮助在法国的华人病人好好利用这里丰富的医疗资源。”
陈文雄表示,“华人门诊”计划将有个“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开始阶段,先由纳娜医生主理该部门,负责所有的病人。随后,我们将推动十三区的华人医生加入‘华人门诊’的网络,把病人推荐给相应适合的华人医生。”
预计在今年假期开始之前,“华人门诊”计划将会尘埃落定。
据 欧时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