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两女哈佛华裔妈妈:家长首先要能承压 [打印本页]

作者: 海芬心语    时间: 2016-3-8 22:11
标题: 两女哈佛华裔妈妈:家长首先要能承压
把两个女儿送进哈佛 华裔妈妈:家长首先要能承压(图)

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妈妈Michelle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哈佛妈妈”,先后把两个女儿送入哈佛大学读书,目前,大女儿Elaine是经济系大三学生,小女儿Amanda在念大一。除了学业优秀,两个孩子从小练习艺术体操,是美国竞技体操队的运动员。

Michelle的经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虎妈战歌》的作者,同样是美国华裔妈妈的蔡美儿。蔡美儿也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哈佛读书,一个进了耶鲁;同时,她们分别在钢琴和小提琴上有很深的造诣。

“牛娃”成长的背后,“牛妈”功不可没。作为“立洋教育”的美国升学指导师,Michelle于最近来到上海,小编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专访,看看这位“牛妈”是如何成功将两个女儿都送进哈佛的。

“我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不过她们说我不是‘虎妈’。”和“虎妈”一样,Michelle笃信精英教育,不过她的做法更为理性,在对孩子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基于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引导;同时,在她看来,家长自己首先要有承受力,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这样的话,孩子才能承受得起压力。
牛妈”语录1:

家长要“受得了”孩子吃苦

“我觉得人生一定要规划,孩子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不能让他们觉得太宽松。”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Michelle会制定不同的规划。

具体来说,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带他们参加活动,观察他们的表现,但是不要安排得太满,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调节很重要,要引导他们建立自己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生活很充实;到了高中的时候,学业负担会一下子加重,这个时候学习就要占据很多时间了。

大女儿长到六岁,Michelle发现她学东西很快,也希望上进,但是做事情没长性,有些畏难怕苦。于是,她安排女儿学习艺术体操,后来小女儿6岁的时候,也走上了和姐姐一样的道路。

Michelle说,之所以让女儿学习艺术体操,是源于美国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美国的研究机构在对练体育的女生进行追踪后发现,由于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大部分女生在7、8年级的时候会放弃体育训练,坚持下来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大量事实证明,最终坚持下来的孩子,往往体育练得好,学业也很优秀,而那些退出的人,不但体育不练了,而且成绩也会下降。”Michelle告诉“第一教育”小编。

艺术体操的训练是艰苦的,不仅每周要花13-14个小时练习,还要承受身体拉伸带来的疼痛,往往身体要处在极限的状态才能有所突破。在Michelle的坚持和鼓励下,两个女儿从6岁进入体操馆到18岁考入大学,坚持练习达12年,成为留下来练体育的“一小部分人”。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父亲负责接送他们去上体操课,他说‘你工作忙,不知道孩子们练体操流了多少泪’,我回答说,‘爸爸,我就是横着心做妈妈的。’”Michelle觉得,对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有的家长见不得孩子吃苦,孩子一哭,他们就心软或者放弃了。作为大人,家长首先要有承受力,坚持原则,孩子才会变得坚强。

“牛妈”语录2:

聪明的人很多,所以你们要更努力

美国社会提倡“表扬式”教育,但是Michelle却有意让两个女儿在体操馆中接受“挫折教育”。

女儿的教练来自罗马尼亚,以前是国家队的运动员,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时常把女儿骂哭。Michelle坦言,之所以坚持让孩子们练习,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强很厉害,做什么都是冲着拿奖去的,不拿奖就不去。”在这方面,比尔·盖茨的经历给Michelle带来很大的启发。盖茨小的时候不擅长体育,但是妈妈却坚持送他去球队,妈妈告诉他,即便天分不好,也可以在环境中得到锻炼。

“我告诉女儿,你们很聪明而且有能力,但是这样的人很多,所以你们要努力才行。”Michelle希望艺术体操的训练能够让女儿知道不足而努力。

Michelle的预见是正确的,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遭遇曲折,这个时候,Michelle尽管担心,还是告诫自己保持理性,做女儿坚强的后盾,引导女儿走出困境。

大女儿到了7、8年级的时候,果然对艺术体操有了抵触的情绪,几次提出不练。对此,Michelle没有一味地反对,而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女儿一起分析情况。

处于青春期的女儿情绪化很厉害,说不出退出的合理原因,只是一个劲儿地哭闹,因此Michelle没有同意女儿的要求。“任何东西要做好,到了一定的阶段都是要吃苦的。”Michelle告诉女儿。

后来,女儿升入9年级,这是学业上非常关键的一年(美国基础教育为12年,其中9-12年级为高中阶段),此时,Michelle明显地感到了女儿的焦虑:一方面,学习强度骤然增大,疲于应对;另一方面,艺术体操的训练似乎达到高原,难以精进,而同在体操队的妹妹却正处于上升阶段,更让敏感的姐姐倍感压力。

“女儿的压力太大了,我担心她太灰心,就同意她暂时停止艺术体操的训练。”针对女儿的状况,Michelle决定让女儿缓一缓。

没想到,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女儿反而放不下,天天吵着要回去练习。对此,Michelle既没有马上同意,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私底下找到教练,和他商量为女儿制订了一年的恢复计划,期间女儿每周只去上一次课,确保技艺不生疏即可。

“我劝女儿不要太着急,先看看自己的情况是不是稳定,心理承受能力有没有提高。”就这样,女儿平稳地度过了关键的9年级,学习上逐渐适应了加快的节奏,而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起伏之后,她发现了内心对艺术体操的热爱。一年之后,女儿精力充沛,重新归队。

“牛妈”语录3:

要让孩子硬着头皮去做一件事

Michelle说,女儿高中的校长曾经说过一句话,让她感触颇深,校长希望家长们能够允许孩子失败,至少一次。

“我经常对女儿说,撞墙去吧。”Michelle大笑着说,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尝试,还要受得了他们把事情搞砸。

Michelle的大女儿从小文采好,读莎士比亚,喜欢写作,只是性格上太过于害羞,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

有一次,大女儿好不容易下决心参加学校竞选,她花了很多时间,认真地准备发言稿。比赛结束,Michelle去接女儿,一见面女儿就哭了,原来不善辞令的女儿怯场,在发言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在台上呆呆站了十几分钟。

女儿痛哭流涕,Michelle却很淡定,她没有安慰女儿,只是冷静地嘱咐女儿自己调整好情绪。

“您不怕孩子从此留下心理阴影吗?”小编忍不住问。

“我觉得孩子要有勇气去承受危机,如果这些都不能承受,那么就不要谈什么去哈佛接受挑战了。”Michelle回答。

Michelle看上去对女儿的弱项不屑一顾,其实一直都很上心。她知道女儿擅长写作,断断续续地在校报投稿,就鼓励女儿加入校报的工作。

采访、编辑的工作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对女儿来说是空前的挑战。Michelle亲自上阵,指导女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她的督促下,女儿硬着头皮去采访,对象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校领导。

“这种硬着头皮去做一件事情的经历非常重要。”日复一日的锻炼使得女儿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加上原本深厚的写作功底,等到11年级的时候,她已经成为校报的骨干人员,棘手的稿子都由她处理了;与此同时,女儿在学校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了知名人物。

“人要对自己的命运有一定掌控的勇气。”这是Michelle信奉的一句话,在家庭教育中,她是这样要求女儿的,让她们从小接受锻炼,勇于承受挫折;她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既有“虎妈”般的严厉和决断,又有理性的智慧和从容的心态,指引孩子一路成长,走向成功。




11.jpg (91.87 KB, 下载次数: 42)

11.jpg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