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想我的时候看看照片!帮助83岁俞雅金完成思念接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海芬心语 时间: 2016-6-9 14:29
标题: 想我的时候看看照片!帮助83岁俞雅金完成思念接力
引言: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你想我的时候,看看照片哦。”
2005年母亲九十七岁临终时,还念叨先父为何还不归来。
83岁的杭州俞雅金:我唯一的愿望,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先父遗容,了却母亲未能与先父相聚的遗愿,亲赴先父墓地祭祀尽孝。
整整70年的等待中,想念爸爸的时候,妈妈总是翻来覆去看几封信,说是爸爸从法国寄来的,信里还夹着一张爸爸的照片,照片上娟秀的字迹写着“你想我的时候,看看照片哦。”
爸爸登船前,妈妈对爸爸说“我等你回来。”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72年。
我妈妈一直没有改嫁。直到2005年我妈妈九十七岁临终时,她依然叨念着我爸爸,嘱咐我要找到爸爸。
中国人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其实也是我妈妈的遗愿,她是和爸爸的呢子大衣、西装马甲合葬的。那只牛皮钱包,我舍不得放进墓穴,这是我手头唯一留存的爸爸的东西了。
我妈妈想爸爸,想了72年,我继续帮着妈妈想。长大后,当我也恋爱了,我才体会到妈妈想念爸爸是什么感觉,应该是心生希望又夹杂无望,而思念,可能又是爱情里最美好的部分。
法国联系方式: 地址 :3 rue de montmorency 75003paris
联系人:钱海芬0 033 6 71 25 28 81/139 580 220 59(中国)
微信:q0671252881/ecmdpress
故事来龙去脉:
杭州都市快报官方微信接到一封求助信:今年八十三岁的俞雅金,希望找到曾经去法国留学最后杳无音讯的,她此生从未见过面的父亲。(详见:中国《都市快报》2016年6月9日微信和《法国侨报》2016年6月8日微信)
昨天,我(都市快报记者张姝)采访了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拨通手机,接电话的小许是求助人的侄儿。
求助信是小许的父亲老许代笔的。求助人是老许的嫂子。
关于嫂子寻父的故事,老许听了近半个世纪,也一直在寻找。
“我们曾写信给法国驻上海领事馆,也做过其他的努力……可惜一直没有音讯。最近,家里要重新修族谱,嫂子含泪说自己所剩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当时家里老少听了都很难受,很想在嫂子有生之年,完成她母女俩的心愿。”老许郑重地说:“我们全家一商量,想通过快报请广大读者帮帮忙。这也是最后的一点希望吧。”
老许说,他的嫂子和大哥目前在象山的一家老年公寓养老。在老许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俞雅金老人。
俞雅金老人在她爱人的点滴补充下,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断断续续对我倾诉了她父母的爱情故事——
我从没见过爸爸。
小时候,我问妈妈,爸爸去哪儿了,妈妈告诉我“爸爸在法国。”而我问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时,他们总是躲闪这个问题。
妈妈总是翻来覆去看几封信,说是爸爸从法国寄来的,信里还夹着一张爸爸的照片,照片上娟秀的字迹写着“你想我的时候,看看照片哦。”
照片里的爸爸看上去清秀帅气。
妈妈和爸爸是青梅竹马,两人是亲戚,自小就认识。爸爸家庭清贫,妈妈家庭富裕,可是妈妈还是铁了心要嫁给她。
妈妈曾对我说过:“爸爸是秀才,读书很用功,人也特别聪明。”
1932年,爸爸23岁,妈妈22岁,两人在象山成婚了,那个年代这算是晚婚。
结婚后,妈妈待在象山,爸爸去了上海沪东中学教书。
第二年,爸爸找妈妈商量,说想去法国留学,当时有个勤工俭学的契机。新婚期,哪个女人会舍得丈夫远离呢?更何况那是1933年,从中国到法国,一坐船就要23天。
可妈妈当时也是先进女性,读完女子中学的。她只简简单单一个字“好”。
爸爸登船前,妈妈对爸爸说“我等你回来。”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72年。
我妈妈一直没有改嫁。直到2005年我妈妈九十七岁临终时,她依然叨念着我爸爸,嘱咐我要找到爸爸。
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妈妈就一直坚信我爸爸还在?我想,一是我们全家人都瞒着她爸爸病故的消息;二是她也许隐约感觉到了,但是宁愿选择给自己留一份牵挂。
我18岁那年,伯伯当着我的面打开了一个大铁箱子,里面掏出了三样东西:一件呢子大衣,一件西装马甲,一只牛皮钱包,都是爸爸的遗物。
自打我出生后,这是家里人第一次告诉我,我爸爸病故了。箱子是爸爸的法国同学送回中国的,同学们还稍回来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五六个人站在爸爸的墓前。后来这些同学都失去了联系,也无法从他们口中得知爸爸所葬的公墓在哪儿了,好可惜。
后来,我也想过告诉妈妈,别等了,爸爸已经死了。可当时,妈妈精神状态和身体都很差,这或许是一个女人常年拉扯一个孩子长大很不容易,也或许是家庭长期贫困吃穿营养方面都跟不上。
渐渐地,我也慢慢理解并认同了全家人瞒着妈妈的苦心。
“爸爸病故”的“秘密”,就这样被全家人很默契地守住了好几十年。
中国人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其实也是我妈妈的遗愿,她是和爸爸的呢子大衣、西装马甲合葬的。那只牛皮钱包,我舍不得放进墓穴,这是我手头唯一留存的爸爸的东西了。
我妈妈想爸爸,想了72年,我继续帮着妈妈想。长大后,当我也恋爱了,我才体会到妈妈想念爸爸是什么感觉,应该是心生希望又夹杂无望,而思念,可能又是爱情里最美好的部分。
昨天,我们都市快报也联系上了《法国侨报》的社长钱海芬女士。《法国侨报》主要发行地区为巴黎,并通过邮寄延伸至里昂、波尔多、斯特拉斯堡、尼斯、普瓦捷、戛纳等法国主要城市。
钱海芬社长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是1921年7月8日在法国里昂—圣·伊雷内堡正式成立的。该校曾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第一批127名中国留学生于1921年9月25日抵达里昂,俞雅金老人的爸爸应该是后面批次去的。
1946年录取了最后一批学生,而后学校终止运作。
在里昂中法大学25年的历史中,官方登记在册的共计有473名学生。
后在老校友的多方努力之下,1980年2月25日中法大学重新成立。
钱海芬社长非常热心,她昨晚开始了寻人行动。她的法国朋友告诉她,法国一般墓地是保留50年。如果没有人续费,就平掉,让给新人。
钱海芬社长没有气馁,她和我说:“已经通过法国侨网发了寻人启事,希望发动华侨们共同努力,以前也有寻人成功的先例。同时,我也会去找中国驻法国里昂总领馆帮忙。这几天,我尽快去里昂一趟,和里昂中法大学、里昂侨团、学生会、里昂市政府的公墓管理单位建立联系。”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办法的话,可以拨打都市快报的热线电话85100000;或者法国侨报的热线电话:0671 2528 81,或发信息给都市快报和法国侨报的公众微信号,希望大家一起能帮帮这位83岁的女儿俞雅金,完成母女俩的思念接力。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