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禅心 [打印本页]

作者: njjju    时间: 2016-11-1 11:19
标题: 禅心

在去佛尔寺前,一直有个愿望,可以在寺庙小住几天。我不算是个虔诚向佛的人,也没有离尘出世的心,只是每当走进隐逸山间的寺庙,听见空灵的梵音佛语,心就会沉淀下来。   

  多年前去大理的崇圣寺,第一次听佛音绕梁的唱经声,就觉得念经的声音怎么可以那么好听。去之前我并不知道崇圣寺,只是沿袭我不知道从何时养成的习惯,每到一座城市,最先要去打探和寻找的就是当地的寺庙。   

  崇圣寺是座皇家寺院,段家王朝有九位皇帝在这里出家。整个寺院气势恢宏,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在云雾缭绕的雨后更显出皇家寺院的威仪。   

  那天早晨刚下过雨,寺院的角落还稀疏开着梅花,走进大雄宝殿,传来众僧们唱经声。   

  佛音绕梁,空灵无比。原来他们每天吟唱的声音,这么的纯净虚无,天籁一般。   

  那一刻,我好像也变成了众多僧人中吟唱的一个,周遭的一切变的缥缈。   

  许久,不想挪动脚步。   

  恍若隔世。   

  一直觉得自己或许生有慧根,不然为何喜听木鱼的敲击,钟情山寺的晨钟暮鼓,袅袅檀香。   

  年少的时候,跟几个女友一起外出游玩,遇到一个尼姑,那尼姑偏偏对我说:“山不转水转,我们还有见面的一天”。   

  她孤单的身影让我疑惑,细细地想来,莫不是她在暗示什么?     

     

  万法皆生,皆系缘份。   

  可我明明凡心未了,我迷恋这尘世的烟火,有着俗世女子同样平常的心,不然你的那抹浅笑,怎么会那么轻易就撩了风动,软了尘心。   

  以前,去过无数个寺庙,那些地方寄托了我太多的祈愿。第一次去的杭州灵隐寺,在香格里拉的传说里能看见前世今生的松赞林寺,就连久梦未去的西藏也是想去寻着朝圣者的足迹匍匐在大昭寺的转经道上。   

  后来,走的多了,就不再是为了许愿,也不只是单纯的为了朝圣,只是想寻一方清净,沐浴一下隔尘绝世的肃穆,让日渐浮躁的自己能变的安静。   

  又或许是为了冥冥中的某种牵引。   

     

  直到在佛尔寺住了两天,才发现自己的小众。曾经,那些山高水远的足迹寄放的只是我无端的落寞。   

  欣说想去看印净,她是山东人,有曾经的丈夫和女儿。丈夫每年会从北方千里迢迢的去看她,给她拿些钱。不禁好奇,这样的女子,会有怎样的经历和平常心,甘于如此单调没有涟漪平静如水的生活。   

  佛尔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文革中,被毁于一旦,虽然历史悠久,但荒废的年头较长。   

  文革后,简单修缮的寺庙,没有僧人可以住到两年,不离开的就离世。用弟子的话说的是:没人可以压的住。   

  印净师从峨眉山的佛学院来到这里住持,一住就是五年。收弟子、诵经文、做佛事、弘扬佛法,用香火钱修整破损的寺庙。   

  在寺里秉烛夜谈时,印净师说起自己的经历:   

  十几年前,她在梦中见到了她后来的法师师傅,师傅对她说:你因缘已到,该出家了。   

  睁开眼睛,夜里三点,梦里的一切就像刚发生过,跟真的一样。她心里想着: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黑黢黢的夜,孤身上路。   

  于是,连夜赶车,来到了她从未到过的四川,见到了她从未见过而梦里却梦见的师傅。   

  她说,她不是想逃离红尘的纷扰,也白癜风患者在中科实现康复之梦不是厌弃人生、看破红尘,是为了她自己内心的信仰。   

     

     

     

  我们到达古寺的那天她穿着藏传佛教的喇嘛服站在门口笑吟吟地迎接我们,与我想象中的僧人既有差别也无异样,剃去满头的青丝,红扑扑的脸上泛着光泽,明亮的眼睛像孩童似的黑白分明,美的庄严而又稳重,让人肃然起敬。   

  她身后的大门上是她起名并书写的牌匾,门两边斑驳的水泥墙上刷着朱红的防锈漆,上面也是她写的黑色门联:佛近红尘远,性空云台近。   

  简陋却禅意十足。   
为你牙齿套上持久而坚固的隔离衣
  她刚从西藏噶陀寺求法归来,修养几日便准备几天后七月半的超度。   

  最爱听她唱诵经书,如行云流水,时徐时急,嗓音里有京韵大鼓的韵味。   

  有天早晨我们五点半跟她一起做早课,她的鼓声让我想到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位在寺里住了两个多月,闹着非要剃度的女数学老师对我说:你好好地听,师傅的鼓声带有仙气,不是寻常人可以敲打有了心理问题应该要及时排解出来的。   

  一个半小时的早课下来,屋外是微亮的天光,寂静的山林。她从头至尾禅定的气韵,把我们都震撼了,那经声里满是清寂的欢喜。   

     

  寺院的生活极其简陋。   

  有长着青苔的石阶,却没有雕花的木门。   

  清淡寡味的三餐,唯一的调料就是盐;厨房的水泥灶台,旁边堆着古镇居民送来煮饭的柴火;在别处捡来的木桌和长条凳,陈旧的只有原木的颜色;像山洞一样的住处,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很像回到幼年时住的砖瓦房,随处可以嗅到八十年代清贫的气息。   

  特别是山里的夜晚,古寺里只有两三个女弟子,窗外是伸手不见五指,鬼魅的夜,除了知了鼓噪的叫声增添人的惊悚,再无其他。   

  那样的夜晚让人心生敬畏心生害怕,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感觉不到有人在身边,即使叫喊似乎都无半点回应。   

  黑是无边的夜是无边的。   

  望着窗外黑漆漆的树木、黑漆漆的山石、黑漆漆的夜色,才能体会什么是孤独,什么是一个人。   

  就像黄泉路上,没有爱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在茫茫中除了无常就是渺小。     

     

  在这样清苦的日子,每日青灯古佛、吃斋念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都是单调的生活。   

  终此一生地重复。   

  没法不对她们心生怜惜,敬佩她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前,净心修行,这样的苦修要有怎样的信念和因缘。   

  印净师说:“众生太苦,我的因缘就是如此,也许我的生生世世都是为度众生而来。”   

  而仔细想来需要怜惜的应该是我们,没法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   

  所以: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佛。   

  记得有段话曾说: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她管理了一夜雨疏风骤,雨打残荷,管得了这杏花春雨空明,却管不了太多尘世的难事,管不了那行人肩上的重担与无以诉说的艰难。她的面带微笑只是情愿这世间的安好。她不愿意让众多的人来叩她,而愿意我们自己把自己修炼成她的样子。   

  最美的风景在自己心里,何苦去求别人?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