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读庄子话秦失三号 r150hz1y [打印本页]

作者: cirgoamfg    时间: 2016-11-1 14:05
标题: 读庄子话秦失三号 r150hz1y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当我们的某位亲朋好友或其家属不幸亡故,前去吊唁时总是要用到一个成语安慰他(她):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顺变”。   

  这“节哀顺变”一词的释义是:节哀:抑制哀痛,不使过分;顺变:顺应变化或变故。它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君子怀念亡者生前的情境)。”后世多用来慰唁死者家属之词,古有“吾兄节哀顺变,保全金玉之躯”之语。从这里我们可知,这“节哀顺变”一词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死者为大,前去吊唁之人首先表示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二是表示对死者家属及亲人的劝慰。   

  但是,在这劝慰之中,可就主要是想告诉逝者亲人不要伤感过度,以免使其身体也得伤害。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些事是我们所无能为力的,就顺其自然吧,亲人逝去,哀痛自不容说,但我们活着的人还是要生存的,所以还是应该理智一些,节制一点,不要再因过分伤感而又损伤了自己的身体,那就不好了,你说对吗?   

  你看,这“节哀顺变”不正迎合了庄子所主张的在人生存、生活的过程中,如何养生之道中的又究竟白癫风的形成原因都有哪些一精神妙法吗?只不过庄子的这一理念要比这汉词早了二百多年。   

  不信,请读庄子《养生主》中的又一寓言:   

  老聃[dān]死,秦失([y靅又作佚)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译文: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丧,只号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弟子问道:“老聃不是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回答说:“是的。”   

  弟子再问:“既然是朋友,那么,像这样吊丧,可以吗?”   

  秦失说:“当然可以。原先我以为老聃是一个极为高尚的那个至人,现在才知道原来不是。方才我进去吊丧的时候,看见有老人哭他,哭得像死了儿子一样;有年轻人哭他,哭得像死了自己的母亲一样。老老少少都要哭成这样,一定有不期望说而说的,不期望哭而大家比较熟悉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是哪家哭的。这就逃避了自然规律,背弃天理,而忘掉了我们所受上天的禀赋所拥有的寿命长短,古时,把这种行为叫作逃避自然的刑罚。人是应该来的时候,适时而生;应该去的时候,适时而死。安时处顺,喜怒哀乐的情绪就不能侵蚀我们的心灵,古时候,把这种行为叫作自然解除倒悬之苦。   

  在这里,有许多人认为,庄子的“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寓言,如同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之论及“庄周梦蝶”一起明确的揭示出了庄子的生死观,这当然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庄子的养生并不排斥死,他认为“生”的含义不止是和死相对的,它患者用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好还包括死。更认为死和生并无本质的区别,死和生只是自然的。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北京中科华北中医医院环境如何及医院治疗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只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谈得上真正的养生,从而才能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最为重要的理念。   

  所以,在这《养生主》中庄子还是在借传授“养生之道”之名,大谈其道家之“道”之实,只不过是在借秦失之口,将人生如何看待其人死的问题与养生划了等号而已。   

  你看,他老人家将人的出生看做是应时而来,将人的死亡看做是顺物之化。所以,要达到养生的目的必须了解生死,既不要被感情所打动,也不要为外物所滞。认为能安于时运,随顺物化,顺应生死之变,哀乐就不能进入心中,这是解除倒悬之苦的途径。只要心中无有痛苦和欢乐,才能静观生命之变。若如此,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逝者不过是如上帝把一个悬挂的人解了下来使之复返自然。   

  所以,庄子认为,老聃偶然生到世上来,原是他适应自然的正常发展,偶然死去也是他顺乎自然的必然结果。也就不必过于悲伤了。   

  在二十世纪30年代前的英国,有一位老太太,她一辈子生了十九个孩子,活了九个,还有一个早早夭折,此外她还有过多次流产。可是守寡后就致力于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成为格顿学院的创办人之一,力图使妇女进入医疗行业。   

  她在对待人生问题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见一斑,有一次她到意大利去办事,遇到过一位面容悲哀的老年绅士,她询问他忧郁的缘故,那位老年绅士说他刚刚失去了两个孙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是很悲痛的的事情。“天哪!”她叫道:“我有七十二个孙儿,如果我每失去一个就悲伤不止,那我就没法活了!”咋一听老太太说这话真是稀奇古怪。但是,站在“秦失三号”的角度上看,你能不喜欢她老人家对人生的见地吗?   

  再看看这位老太太到了八十岁时,在她感到艰难入睡时,便经常在午夜时分到凌晨三时这段时间里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根本就没有功夫去留意她在衰老。你说这不是一种养生的好方法吗?如果你在精神上忘忧又不乐极,而且你又能从中感到自己仍然精力旺盛;如果你的兴趣和活动既广泛又浓烈,那么你就不必去考虑你已经活了多少岁数,更不必去考虑你那也许不很长久的未来。正如儒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言: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既然人的生死是自然现象,那么就不必使感情过于激动以致影响养生。所以,庄子认为人的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向保养好人的精、气、神方面发展。这在借“秦失三号”寓言,进一步传播着道家之“道”,但在养生方面又重点突出了“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的养生之妙方。因此,养生如果说是在保养形体,倒不如说是在“保真”——保养精神,人只要有精、气、神在就能很好地生活着,而且还不知“老之将至”,哪位英国老太大太不正是如此吗?。   

  其实,这所谓的丧事在民间有两种情况:即正常和非正常。   

  人如果是正常死亡,那么他的亲属及其朋友就不是很伤悲,至少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