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刷爆了朋友圈。文章提到:“事实上,这座城市根本就没有生活。这里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将北漂生活的无奈与辛酸无奈娓娓道来。
但也有人说,准备离开北京的时候,才发现爱上了北京。大城市生活成本高,节奏快等等都可以成为逃离的理由;但拼搏就有回报,奋斗起点相对更公平,努力就能够让未来更可期待,这些也是大城市让人怀抱希望的吸引所在。
那么,对于每一个在北京为生活奋力打拼的人,到底是否被裹在“假装生活”的套子里呢?
腾讯图片官方账号:“中国人的一天”
今年4月,《中国人的一天》走访了北京国贸、三里屯、燕郊、中关村等地,街采了这座城市忙碌的人。在任何地方生活都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得到的同时,也有失去。人生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在哪里都要继续,好好生活。
杜英凤,30岁,建筑工人。“我来北京七八年了,当初就是来北京赚点钱。现在我在CBD核心区域,搞工程建设的外墙工种。我对北京不大了解,但觉得在北京最好的,就是按时发工资。”
小鱼,28岁,教师。“其实我真的很恋家,想和爸妈在一起,特别是在难过的时候。也曾想过回老家工作。但是,家乡工作机会少,目前,我在一所大学的国际部做班主任,负责学生管理。除了学校的全职工作,我同时兼了三份职。除了工作,我其它的时间都是在地铁里飞奔。”
访访,29岁,产品岗位工作。“在北京遇到最狼狈的事莫过于昨天晚上。房东为了让我们尽快搬走,没通知我们就换了门锁。搬家的路上,有个男生看到我和表妹左拎右提的,说了一句:我去,这都可以。是呀,这都可以!生活会让很多女生变成了女汉子。”
大燕网《点京》官号:点京
《点京》接触过各种年龄段的北漂族,年龄大的不在少数,他们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值得我们尊敬。
来自河南信阳的魏成英,今年64岁了,也是“北漂族”一员,在北京南五环某拆迁工地砍砖做零工,清理一块砖8分钱,日砍1000多块收入近百元。
位于朝阳区CBD核心区的“中国尊”,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达528米。对于如此高的摩天大楼,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建设者,他们住在远离市区的工棚里,建设着不属于自己的繁华都市,刷新着新的高度。
53岁的张振华15年前来到“动批”,在动物园周边蹬三轮、扛大包,给各商户送货。“动批”火的那几年,一天能挣四五百元。如今,张师傅已用多年的积蓄在香河给儿子买了一套房,也在农村老家盖起楼房。
新闻编辑:北漂的大卫
北漂四年多,自己的故事并不精彩,但没有假装在生活。我相信,北漂不会假装,因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来得那么真实。
2016年北京寒冬,知春路一对装修好哥们,其中一人的电动车没电了。
2016年,北京秋,一名房产中介头顶地倒立,可能在发泄压力。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说的是大城市残酷的一面,但残酷的背面便是至善至美,你在这些地方生活吗?或者你认识的谁在这里生活?
其实,用“某漂”来形容这些离开家乡工作的人,显得有些残酷。人心若是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你如何评价“漂”这种状态?或者你觉得该如何“假装在生活”?
企鹅号:浪游之歌
“不记得老朱抱怨过北京什么,大概就是物价高城市大,工作有压力源于管理正规,以前他在老家上过没压力的班,当然也没有盼头。”
昨天看那篇爆款文章,最先想到的就是老朱。他是一个外卖员,遇到他的时候差不多下午3点,外卖员早上和中午送过一轮餐后需要休整,以便下午和晚上继续干。按照往常,回家换电池的老朱正好还能下个面,吃饱了小眯一会儿,他刚谈女朋友在屋里等他回来。偏偏不巧的是,我们遇见的那天,他回家后屋里空无一人,女朋友不见了,女朋友日常衣物也不见了,同时消失的还有他们之前买的金银首饰。
从最开始老朱的慌张彷徨,到后来从派出所报案出来的无声哭泣,我都在旁边见证了,当时感叹这哥们太惨了。他问我,自己四十年来没做过啥亏心事,为什么遇到这样的事情?
生活总归是件复杂的事情,但换个角度说老朱40多岁才因为自己的天真吃亏,学费已经算是交的晚了。很难说这件事对老朱有着怎样的影响,至少他应该学着去保护自己。
不记得老朱抱怨过北京什么,大概就是物价高城市大。工作有压力源于管理正规,以前他在老家上过没压力的班,当然也没有盼头。老朱同样也很感激这座城市,让他认识到和家乡不一样的世界。
腾讯网友:雨辰
北京给过我们太多的幻想,从没来北京时的那种向往和憧憬,想要亲眼看看鸟巢、王府井、中关村等等,可当我们亲身来到这个城市后给我们的是当头一棒,我们每天在为找找到一份好工作,每天公交地铁公交地铁,我们停不下脚步去欣赏这个城市到底怎么样。我们尝遍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多少个夜晚我们在偷偷的哭泣,这些经历让我们慢慢走向成熟,我们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城市生存,如何让自己向前走,从而不被它所淘汰。我们每个北漂人应该感谢北京,它教会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最后我只想说,北京是个现实的地方,只要你敢来,他就能容下你。
企鹅号:路图摄
2014年12月凌晨,中国人民大学自习室,北京某律所律师李跃为了一个月后的MPA考试,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每天来这里复习。我则是为了能找一份报社的摄影记者的工作,每天跑到这个自习室拍这些自习室学习的人们。等我说明我的来由后,他们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需求,记得那一刻我很感动,因为大家都希望能够在这个城市活得更好。
腾讯网友:永不言弃
记得11年在北京4月11号,身无分文,电话费还有两毛,公交卡欠费四毛,倔强致使自己饥饿三天,只有出租房的水可以喝,第三日下午找出房子六个啤酒瓶,换了一个火烧,向店老板要了一碗汤,就着眼泪,艰难的吃完了那顿餐。
也是那一次让我明白知悟了很多,在北京四年,24岁离开北京,辗转几个城市,最后回到家乡,一切都很顺利,也没有父母的依靠,慢慢还清了债务,现在在异乡一切都在有序着,一年比一年好,来这的三年也买了曾经梦想的房与车,其实生活多点坎坷才有意思,在北京曾经的故事现在想想都挺有味,祝你好运!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