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罗伯特-麦基来京授课:鼓励原创反对模仿(图)
[打印本页]
作者:
狗仔队
时间:
2011-12-6 20:51
标题:
罗伯特-麦基来京授课:鼓励原创反对模仿(图)
罗伯特-麦基
昨天,有“好莱坞编剧教父”之称的罗伯特·麦基来到北京,他将于北京电影学院授课四天,教授编剧如何讲出好故事。作为名编剧导师,麦基的学生们共获得过32个奥斯卡奖项、182次艾美奖项。在昨天的见面会上,麦基表示,他的讲座并不是教大家如何学习、模仿好莱坞,中国影视界需要创作真正的“中国故事”,“编剧是一个有故事要写的人,不是一个别人要你写故事的人。”
剧本创作:要让观众有收获
“好莱坞有自己的灵感源泉,自己的做事态度。”在发布会上,麦基指出,中国的电影人、电视人,应该努力去做原创的工作,“你们应该知道,世界上想从你那儿得到什么,这包括本土的观众和国际的观众。”他谈到观众在观看一部片子前会有一个“祈祷”,希望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为一些未知而好笑的东西去发笑,或去感受一些从没感受过的东西。观众希望得到“人类学的快感”,发现自己未知的“新世界”。即便编剧把故事设定在当代的北京,也有很多新东西、新视角是观众从来没有看过的;或者,观众希望进入这个世界以后会找到他自己,找到自己人性的本真,能够引起他共鸣的东西。在文化引进和输出中,文化差异、理解上的“文化折扣”是个永远的话题。麦基表示,作者不能刻意去克服“文化折扣”。“《卧虎藏龙》在全球都还不错,恰恰在中国不行。《赤壁》在中国行,美国不行。为什么?好莱坞每年生产500部影片,真正成功的也只有50部。”麦基希望中国的作家能写真正中国的故事,“如果一味模仿,人们很难知道你的诚意,要知道,观众希望从电影里发现中国的文化精髓。”
人才培养:好莱坞没有“大师”
麦基认为在中国,电影“大师”与其他电影从业者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我发现中国有大概四五个电影‘大师’,然后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接下来的档次突然低很多。好莱坞没有大师,我们最大牌的名字是斯皮尔伯格,但他不是大师,而是很商业化的导演。好莱坞有上千名好导演,但是没有大师。好莱坞有很多编剧没有工作,这是好莱坞的生存之道。好莱坞是一座国际城市,参加制作的不光有美国人,也有很多英国、澳洲、其他各个国家的人。”麦基表示,中国的情形则不同,“有一批‘大师’,但整体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水准。我们需要做的是使有才华的人得到提升,有了这样的人才库,做什么才不会产生参差不齐的感觉。”
编剧维权:有观众就有权利
近年来,中国编剧讨要稿费、为署名权与片方发生争执等纠纷屡见不鲜。麦基表示,在美国,编剧维权有诸如编剧工会等组织,“每过十年编剧就罢工一次。罢工的原因往往是微不足道,目的就是让导演、演员、制片人知道,如果缺了编剧大家就没活干了。美国每天有上百个频道,对节目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人才有限。所以这些人才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是占主动地位的。如果有人请我来做电视剧的编剧,就必须让我做制作人或者监制。如果我能够达到好的收视率,我就能够掌控主导权,只要有观众编剧就有权利。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电视的剧本是最棒的。”
商业运作:能赚钱就是成功
如今中国的电影,票房屡创新高,甚至动辄上亿,商业成功也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麦基却指出,“难道只有几亿美元票房才算商业成功吗?”麦基表示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给投资人的回报能够比股市多一点,就是很成功的。“在理想情况下,股市的回报也就是10%,返回投资人超过15%的利润,他肯定爱死你了。明年他还会给你投资,再过一年还会给你投资。我对我的学生说,你拿到了投资人的钱,一定要考虑给他们少量的回报,这样你就能一直写下去。如果你老琢磨着,‘我肯定要赚几亿’,那你肯定会失败。成龙(微博)是一个巨星,他的项目都是巨大的,需要巨大的投资,但只要参与项目都能赚钱。他有很好的故事意识,总能把自己置于很好的故事中间。如果一个编剧老是想着成功,他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充满铜臭味。对电影艺术家来讲,所谓电影成功,就是他所操持的事业能够一直养活他。只要你还在演,只要你还在导,只要你还在写,这就是成功的。”
晨报记者 刘婷
作者:
antiblood
时间:
2011-12-8 13:04
创新才是王道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