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温州历史故事大王走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五    时间: 2012-1-2 08:07
标题: 温州历史故事大王走了
      温州网讯 他曾作为主要编写人员之一,参与了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编写;他是大学教师,却“不务正业”地给青少年写了40多本历史读物……  12月26日,历史学家、市政协原副主席、温州大学副教授马允伦先生走完他86年“历史路”。今天上午8时,马老的遗体告別仪式将在市殡仪馆举行。
  历史老师开“文学小灶”
  马允伦,1926年出生于平阳昆阳,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平阳中学和瑞安中学任教,后到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任教至退休,从教50载,桃李满天下。他还是温州市民进组织的发起人之一,曾担任温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常委等职。
  学生夏海豹记得,马老师上课风趣,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虽然教历史,他却对喜欢写作的学生特别关注,经常开“文学小灶”。“我们晚上经常去他家,他把自己写作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分享,如果我们有什么投稿被报纸杂志采用,他比我们还高兴。他真的是不求回报地来帮他的许多学生。”夏海豹说。
  “马允伦的学生中,走出了好些“笔杆子”,现任新华社温州支社社长、高级记者张和平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小儿科”有大学问
  能开“文学小灶”,是因为马允伦本身热爱写作。他曾在内地10多家出版社出版过历史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历史小说等43本,共计500多万字。他还在台湾出版过《将略奇才》、《读历史话英雄》等。
  这些历史故事都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因此,有人认为,大学教师应多写点学术论文,不应去搞这些“小儿科”。“父亲觉得,如果连青少年都不知道祖国的历史,那还谈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儿子马邦城说,父亲的学术论文确实不多,因为他把时间都花在了写历史科普读物上。
  别看是“小儿科”,也有大学问。如何将深奥的史料变为趣味盎然、通俗易懂的作品,特别考验作家的功力。马邦城记得,父亲常用“岩缝里长出的小草”来形容自己,因为他的作品是历史和文学交集的产物。“那时候,出版社的人都笑称父亲是‘历史故事大王’。”马邦城说,每次收到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写来的信,父亲总是特别高兴。
  一辈子的历史
  一名学者,能以己之学为地方文化发展出力,必当义不容辞,马允伦也是如此。参与编纂《汉语大词典》是30多年前温州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汉语词典,当时商定由五省一市合作编纂,温州编写组抽调地市精干力量,马允伦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父亲为编撰词典所整理的有关资料卡片,就装了满满的四大抽屉。”马邦城记得,这种编纂工作十分枯燥而繁琐,比如温州分到的是“寸、戈”等七个部首,他们要把这个部首的每个字都找出来,然后去查找多方资料进行释义,并做好索引。1994年5月10日《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胜利完成,马允伦和温州其他12位学者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荣誉证书。
  近年来,马允伦还参加了《温州文献丛书》的编写工作。“他做事情十分认真,定好了什么时间交稿,他就会严格遵守,就算扭伤了腰还是坚持。”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卢礼阳印象中的马老,做事认真,而且特别“识才爱才”,总是很热心帮助年轻人。
  马邦城说,父亲是“学了一辈子历史,教了一辈子历史,讲了一辈子历史,写了一辈子历史”,86年“历史路”,走得踏踏实实。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