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难以置信的书写的力量(巴黎海芬日记第46天)
[打印本页]
作者:
海芬心语
时间:
2020-12-14 19:18
标题:
难以置信的书写的力量(巴黎海芬日记第46天)
难以置信的书写的力量(巴黎海芬日记第46天)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
巴黎天气时有细雨
题记:每一个字是一块砖石,我们铺砌、铭刻、投掷。法媒用一个“超级罕见”的发现来作为发现一张小小纸条的标题,更证明了文字的非凡力量。
现在手机、网络、电视等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在这个快速、信息漫天飞舞的时代,你的文字,报纸,还有意义吗?”我自问,也经常有朋友这样问我。
我是6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出生底层的世代农民的我来说,能够有机会读书、识字、写字,从第一天开始直到现在,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但是,大学毕业工作到现在,一辈子卖文为生,也得与时俱进,否则徒有诗歌远方,连茅屋牛奶都没有,也是无法幸存的。感恩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日报》的当记者日子。1987年开始当记者,到1999年互联网出现不久,报社就拨出100万人民币,派我这个外行,让我从零开始学习,从北京中新社的中新网,到南方羊城晚报等南方媒体的网站走了个遍,从杭州网的人员招聘、设计logo、字体、颜色等开始,筹建杭州网
www.hangzhou.com.cn
,使我这个喜欢写字的人,1999年就误入了“网”。直到今天,亲手打出来的字,第一时间可以发表在法国侨网、法国华人头条等网络媒体,这是最感到开心的事情。
无论别人怎么说,无论有多难,我依然喜欢写字、写书、读书……加上现在巴黎一位有情怀、有方法的钢琴老师在给我扫“钢琴盲”,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说的“琴棋书画”之魅力。巴黎疫情严重的日子反而给了我更多学习、反思的机会,我更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人,因为这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了。尤其是,我的孩子比我更喜欢读书、也读得更好。以前是我懂的她不懂,我教她。现在是我懂的,她基本都懂;我不懂的,她也懂。我这一点更让我欣慰、知足和感恩。
今天,偶然看到法国媒体2020年11月8日发表的“一条疑似 1910 年被信鸽遗失的德军信息于 2020 年奇迹般重现”的新闻,更让小编震撼,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难以置信的文字的力量。
法新社说:今年九月,法国阿尔萨斯一对夫妻在英 格斯海姆(上莱茵省)的一片农田里散步时,偶然发现了被保存在“一个小小的铝制金属壳”里,用德语,哥特体字迹的“一种透写纸”小字条。这对夫妻把这个金属壳和里面的信息一起交到了当地的织物博物馆。
纸条是用德语写的,字体很像哥特体,很难辨认。
经过一位德国专家的帮忙,破译了纸条的内容:这条信息是由当时驻扎在英格斯海姆以北的普鲁士步兵团的一位军官寄给同团的另一位上级军官的。内容提及德军在比施维尔和英格斯海姆之间地区的军事行动,在那个时期阿尔萨斯地 区被德国占领。
博物馆是为纪念 1915 年法德在孚日山脉阿尔萨斯一侧的战役而建成的。 负责的馆员十分兴奋:“这样的发现实在太罕见了!40多年来第一次发现!”德国是最早给军队配置军鸽的国家之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在所占领的国家内大量使用通信鸽。所以博物馆馆员分析说:在那个飞鸽传书的年代,总共应有四只鸽子同时传达一条信息的四份备份,很显然,其中一只鸽子在起飞后不久就弄丢了它的那条信息,而这条信息在 2020 年重现天日……
纵观古今、中外,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人生,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今天读了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看哭了!张桂梅女校誓词太震撼:“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一文,更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63岁的张桂梅,是全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高校长。
12年间,她帮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
她说: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
她用自己带病的一生,教会了大山里的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她用教育事业,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了一生!
她无儿无女,没有房子、没有财产。
而我,有优秀的孩子,有自己的小窝,可以随时见自己想见的人,读自己想读的书,还可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发表在自己创办的媒体上,还有好多闺蜜、热心读者每天给我各种鼓励和支持……
真心珍惜、感恩生活对我的这些额外赏赐……
我喜欢如此的书写,如此的分享,如此的力量。
最后,我想用张桂梅女子中学的誓词来作为此文的结束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阅读愉快!
推广
IMG_3656.JPG
(1.77 MB, 下载次数: 7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20-12-14 19:09 上传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