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法国华人社会的变迁 [打印本页]

作者: 天蓝星    时间: 2011-7-7 23:27
标题: 法国华人社会的变迁
在法国生活近30年,也见证了30年来法国华人社会的变迁。刚到巴黎时,走在街上,难得见到一张华人的脸,远远见到了,心中不期然的会生出一份亲切感。据说,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整个法国的华人不超过六、七千人;而如今,在法国,华侨华人的总数已达40多万了。现在你走在巴黎街头,到处都可以看见中国人的面孔。
  华人到法国,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战期间,法国参战后,需要大量战地后勤人员。当时的法国政府与中国的北洋政府达成协议,1916年至1918年间,从中国北方几个省份招募了14万劳工到法国战地从事后勤工作。战争结束后,绝大部分华人劳工返回中国,大约有3000左右华工选择了留在法国谋生。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老华工吕虎城先生还活着,他的法国妻子已去世,孩子早已自己生活。多年来,吕老就是一人孤苦伶仃的艰难度日。在法国漂泊了70多年,吕虎城老先生至死都没有能回一次老家。
  第二阶段到法国的华人可分两大部分。一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不同时期,从中国到法国求学的留学生,他们学成后返回中国,不少成了各领域的精英人士。另一部分留学生学成后留了下来,成为早期的旅法华侨华人。他们中的杰出人物如艺术界、文化界的赵无极、程抱一、朱德群、熊秉明、李治华等,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肯定和重视;侨界知名人士任岩松、钱直向等,当事业有成后,都曾经帮助过不少后来的华侨在法国立足。早期到法国的华侨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温州、青田人,他们不少人是贩卖青田石雕,从陆路或坐船抵达法国,并留在了法兰西这块土地上谋生。
  第三阶段到法国的华侨华人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975年开始,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东南亚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先后易色,在那里居住的大量华侨华人作为难民,逃离火海来到法国。另一部分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放宽,容许中国大陆居民有海外关系的,以探亲和继承遗产的理由出国。还有一部分华侨被有些人称为“新移民”,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来留学的留学生,有公费的,也有自费的。他们最后选择留在法国发展,创业并在当地扎下根来。
  由以上不同时期、不同途径来到法国的华侨华人,组成了目前法国华人社会的基本族群。
  巴黎三个主要“唐人街”
  过去人们一直说,在海外谋生的华人靠的是“三把刀”,即:切菜刀、裁缝剪刀和剃头刀。对早期的法国华人来说,他们谋生的恐怕只靠两把刀,开中餐馆的切菜刀和制衣的剪刀。那时的华人还无法开店给法国人剃头。
  30年前我到巴黎时,巴黎还没有“唐人街”。华人在巴黎兴旺起来,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从东南亚三国来的华人,作为难民,没有专门技术,开始大部分被法国政府安排在一些国营的工厂,如汽车制造厂、糖果食品厂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在做了几年后,有了一点积蓄,就自已出来开中餐馆和制衣厂。所以,在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巴黎的中餐馆和华人制衣厂发展得很快。
  巴黎13区“唐人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形成。那时的巴黎13区是在拆迁了一些工厂后,兴建了一些高层住宅楼,房价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华人都处于初创阶段,于是13区成了华人首选之地。80年代初“陈氏公司超市”在13区的开设,可以说开启了巴黎13区“唐人街”的先河;后来,“巴黎士多超市”和“中国城大酒楼”先后落户13区,带动了大大小小的华人店铺竞相开设。于是,巴黎13区以AVENUDECHCOISY和AVENUDEDIVRY这两条街为代表的“唐人街”开始扬名了。连欧洲其他国家的华人亚洲食品商店和中餐馆也要到这里来进货。而当地法国居民要品尝中国餐和购买亚洲食品,巴黎13区自然成了首选之地。
  巴黎19区“美丽城”又一个“唐人街”的形成,是在13区“唐人街”之后。也可能13区的华人店铺开始有点饱和,华人又朝另的街区发展。
  巴黎3区、4区以RUEDUTEMPLE为标志的“唐人街”从历史上算起来,应该是巴黎最老的了。这个街区主要居住的是温州、青田籍的华侨华人。据说原先那里最早都是犹太人的一些店铺,最先进入这个街区的温州、青田人立足后,慢慢亲朋戚友也跟着来到,不断的买下店铺,逐步把犹太人挤出去。直到现在,这个街区还是温州、青田人的各类批发店为主,其他省籍的华人难以插足。
  在巴黎的主要三条“唐人街”中,13区基本上是以东南亚三国来的华侨华人为主,他们经营的也是以亚洲餐馆、亚洲食品超市为主。3区、4区的华人华侨店铺,则清一色是温州、青田人经营的手饰、礼品、服装批发店。唯有“美丽城”的“唐人街”则有点特别,华人的成份可说是一种“混合体”。最早进入的是东南亚来的华人,后来,在3区、4区“唐人街”呈饱和的情况下,一部分温州、青田华侨也开始进军这个地区,温州特色的饭店、亚洲食品超市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局面是,东南亚华人只处“守势”,而温州、青田籍的华侨华人还在大举进军该街区。
  法国华人社团从产生到兴旺
  在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社团。现在,在法国的华侨华人团体,大大小小的已近90家。除外省有几家外,主要都是集中在巴黎和巴黎郊区。
  30年前,刚到巴黎时,生活上实在寂寞。看不懂法文报刊和电视,又没有多少朋友。后来才知道巴黎有一个华人团体,叫“旅法华侨俱乐部”,中国人经常在那里聚会,有时还有中国电影看。听到这个讯息后,当时心中真不知有多高兴。
  “旅法华侨俱乐部”获得当地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是在1972年,现在改名为“法国华侨华人会”。她可说是法国华侨华人最早的团体,也是早期最有凝聚力的“华侨之家”。
  在众多的法国华人社团中,还有3个团体需要特别提着的是:华人融入法国促进会、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87年的华人融入法国促进会,是由从东南亚来的陈培辉、陈克光等人发起成立的。其起因是当时法国的一些媒体发表了一些有损华人整体形象的“黄祸论”和“华人死亡不报论”等。为此,华人融入法国促进会通过法律的途径,向社会讨回公道,在当时造成了极大影响。多年来,华人融入法国促进会为争取华人的正当权益、让当地人民正确了解华人社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成立于2000年的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是代表法国华侨华人的一致意志,盼望中国台海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而发起成立的。这个华人团体不同于一般的侨团,她的一个特点是,几乎所有的法国华侨华人团体都派代表参加了这个组织。在历次海外反“台独”的行动中,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成立于1995年的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是由法国著名老侨领汪漱芬发起成立的。鉴于当时中国大陆有不少贫困地区的孩子上不了小学,汪漱芬女士等老华侨,决心为那些地区的孩子能上学而尽自已的一份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到目前为止,已为中国大陆贫困地区捐建了16所中小学。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30年的时光只是一瞬间。但是对于法国的华人社会来说,却经历了一个奋斗和发展的历程。从小到大,从平淡到兴旺。经过了风风雨雨洗礼的法国华人社会,到现在可说已成规模,影响也日隆,且正朝着更辉煌的前程迈进。(来源:法国欧洲时报 作者:萧良)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法国侨网和本人》观点。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