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拿什么来拯救你 民营书店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五
时间:
2012-3-8 07:58
标题:
拿什么来拯救你 民营书店
温州网讯 “书店实在开不下去了,打算三折处理后就关门大吉。”老板罗纯进微微摇头叹息。算起来,他在市区学院西路经营这家苍龙书店已有7个年头。
前不久,他在店门前贴出一张告示:全场图书三折处理。遗憾的是,门庭依然冷落,顾客似乎并不买账(见下图)。
不过,这家书店能从2005年支撑到现在,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在罗纯进的印象中,当年周边至少有30家民营书店,现在活下来的仅有三五家。
都说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窗口,为什么如今书店难以继续,屡见关门歇业?
批发商纷纷撤离“前线”
罗纯进今年68岁,刚退休那年在苍南县龙港镇开了一家个体书店。初尝甜头后,第二年转战市区开了这家苍龙书店。
这一年,我市民营书店的先驱者朱善乐,关闭了位于市区飞霞南路朝霞大楼的乐华书店,从此退出了书刊零售业。
罗纯进没有察觉到,温州民营书店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久,位于市区飞霞北路和环城东路的两家文乐书店悄然关门,飞霞南路的蓝登书店紧随其后。当时,无论是规模还是整体实力,这三家民营书店在市区都是数一数二的。
罗纯进说,温州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书店,这两年似乎都找不到了。除了这三家民营书店以外,北山书屋、国子书店、求知书店、韶华书店、华越书店、东南书店等等,最终都没能坚持下来。
如果说类似罗纯进经营的书店属于小打小闹,我市图书批发商开设的实体门店则是“大腕”。我市共有8家图书批发公司,整体经营规模排行全省第二。之前,这些批发商都兼营多家实体书店。
市图书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黄志文说,如今除了蓝登图书批发公司,其余已经全部关门。蓝登原来共有4家实体书店,现在只剩下3家。其中,位于市区飞霞南路的蓝登书店,原来的书店二楼已变身为电玩城。
民营实体书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并不是温州特有的现象。2011年,国内民营书店用“兵败如山倒”形容并不过分。整整一年,与民营书店有关的新闻总围绕着“倒闭”、“关门”这样的颓废词汇。
似乎是提前嗅到了危机,近年来我市图书批发商纷纷撤离“前线”,将精力集中投放在图书批发市场。但在黄志文看来,如今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前几年的图书批发市场就像菜市场一样热闹,现在显得冷冷清清。
书店消亡折射浮躁人心
退休市民叶坪是苍龙书店的老顾客,他酷爱写作、书画,嗜书如命。前不久路过这家书店时,听说即将关门歇业,心中有些不舍。
他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区几乎每条路上都有书店的身影,这座城市也飘荡着书香。如今,“一条河里的鱼都生了病”,那就是水的问题了。
“鱼”到底生了什么病,乃至逐渐消亡?罗纯进算了一笔账。
这家面积约15平方米的书店,2005年房租每月1500元左右,现在已翻了一番。目前,书店每月利润约4000元,扣除1名员工工资以及水电费等,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了。
苍龙书店的经营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区民营书店面临的困境。
闹市区的房租成本不断上涨,成为罗纯进们无法摆脱的噩梦。图书销售利润低,再加上网络购书等新兴渠道的冲击,民营书店面临着两面夹击。
在一些悲观者看来,民营书店逐渐消失只是历史的潮流罢了。但叶坪认为,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逛书店不会过时,所以实体书店不会消亡,它提供了网络书店难以提供的独特氛围。
“手里拿着一本书翻阅,这和盯着电脑阅读电子书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叶坪如是说。但他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不少读书人,买书大都是去网上书店。
“民营书店逐渐消失,这和买书的人越来越少有着很大关系。”黄志文说,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书籍很多,人们自然也就懒得逛书店了。
有人认为,实体书店的关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日渐浮躁的人心。因为浮躁,书本上的文字让人没有耐心看下去;因为浮躁,内涵厚重的优秀书籍被各种畅销书所代替。
我市图书批发市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每年图书批发交易额在6000万元左右,基本上以教科辅导书为主,社科类和文艺类书籍鲜有人问津。而全市有权批发图书的,仅有这家位于温州文化用品市场内的图书批发市场。
民营书店面临生死劫难
在民营书店一片“倒闭潮”中,温州龙文教育书店之所以能活到现在,不得不说是沾了温州书城的光。
这家位于市区公园路一条小巷内的民营书店,教辅类书籍销售量位居全市前茅。20年前,老板蔡忠东靠销售武侠和言情类小说起家,后来专攻教辅类书籍。
“温州书城是通过省里配送书籍,我是直接通过出版社进货。”蔡忠东说,他是靠进货时间早、折扣优惠,才在夹缝中逐渐站稳脚跟,不过近几年销量一直在下降。
蔡忠东介绍,2006年的时候销售量最好,主要是还没有受到网络冲击。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始不找他订货,而是直接联系出版社或者图书批发市场,分到碗里的肉越来越少了。
根据合约,2014年龙文教育书店店租期满。如果届时房东要提高房租,蔡忠东表示可能会歇手不干,毕竟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目前,以批发教辅类图书为主的温州图书批发市场,同样面临着生存困境。
迄今为止,温州图书批发市场共搬过两次家,最早位于白鹿洲公园对面的方正大厦地段,2004年搬到市区锦江路,2007年再次搬迁到现址。
“市场所处的地段一个不如一个,逐渐从闹市区搬到偏远的地方。”黄志文说,市场两次搬迁见证了图书市场从繁荣到萧条的过程,最红火的是1998年到2004年,2004年到2007年还算可以,2008年以后就不好了。
让黄志文不安的是,目前温州图书批发市场的优惠政策即将到期,听说下半年要增加房租,一些批发商经常找他叹苦。
没有人会料到,是否有图书批发商会退出市场,下一个关门的会是哪家书店。毫无疑问的是,温州民营书店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何去何从正面临着一个生死劫。
出手扶持书店刻不容缓
尽管已做好了关门的最坏打算,但打折书销售进度慢,苍龙书店老板罗纯进有些不甘心。近日,他添置了一台复印机,打算以此增加一点微薄收入。
温州龙文教育书店同样加入了自救行列,相继引入文具等副业经营,尝试化解经营压力。蔡忠东还设计了一套书券,希望机关、企事业单位出手购买,助其渡过难关。
“财政拿出那么多钱去建图书馆,其实我们这些书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图书馆。”蔡忠东说,民营书店不仅不需要国家投入,还能产生税收、解决就业,在目前面临艰难的情况下,如果能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减轻房租压力那就好了。
面对众多民营书店的消失,保护书店已成为众多爱书人与从业者的呼吁。有人认为,书店本身也是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就理应获得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现在该是政府出手扶持的时候了。
最近,杭州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出台了《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这个省内首个民营书店扶持办法规定,每年将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以资助、贴息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杭州民营书店发展。
与此同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也出台了相似的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配套措施,表示要为民营实体书店“输血”。一时间,业内外出现一片叫好声。
“保护实体书店,保护的不只是一道文化景观,其实也是文化的尊严。”鹿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管理科科长来源认为,如果我市借鉴杭州和上海的做法,并专门规划出一块地方,有意识地扶持文化经营产业,或许更有利于民营书店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