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生来就在艺术圈 [打印本页]

作者: chocolatelit    时间: 2011-7-22 01:47
标题: 生来就在艺术圈
本帖最后由 chocolatelit 于 2011-7-27 23:21 编辑

李俊毅,和父亲施养德留给别人洒脱不羁的印象不同,他的身上多了一份安静的书卷气。父亲是著名的设计家和出版人,母亲是著名的画廊业翘楚,他似乎是天生注定要在艺术这个领域成就自己的作为。收藏家、艺术顾问、艺术资产管理与投资者、当代艺术推手,带着多重的身份,他正在逐渐成为艺术传承的中坚力量。


MW=《周末画报》(Modern Weekly)
JL=李俊毅(Jeff Li)

MW:作为收藏家,你选择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样的?你收藏了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JL:我喜欢美的东西,美好的、给人以力量的,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雕塑等等。每个人的品味有不同的偏好,有些人喜欢带着一些血腥的、诡异的,这些作品许多都是很好的,有它的艺术价值独特性;但是对于我自己的话,还是比较喜欢美、好看、舒服、容易沟通、可以一起生活和产生共鸣的作品。选择年轻艺术家作品一般来说,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我更能从他们的作品那里得到共鸣。这两年,市场的高峰期已经暂时停止,几年前年轻艺术家可能总是忙着做作品,没有很好的沉淀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市场是经过调整的,这对年轻艺术家来说尤其是件好事,他们可以专心地去创作,不但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符号和风格,并且可以进一步思考它的延续性。

MW:为什么对亚洲,尤其是日本的当代艺术感兴趣?
JL:他们的作品形式很新颖、特别,另一方面,这也跟我小时候的记忆有关。日本卡通对台湾人有很深的影响。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看日本卡通和漫画。日本的当代艺术是传统元素和当代元素很好的结合,我也在这个收藏的潮流里认识了许多有同样爱好的朋友。
MW:第一次买入的作品是哪件?最得意的收藏呢?
JL:2006 年春季,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我一眼看中了松浦浩之的作品,红与黑的颜色,很有日本卡通的感觉。就像我之前说的,小时候在台湾看到的漫画的感觉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我当时买下它的候花了9万港元。一年半之后,我把它卖掉了,价格超过10倍。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件买入的作品,也算是成功的。我最喜欢、最得意的就是你看到的那个“鹿头”。它是动物标本,也是日本的一位艺术家—名和晃平,用玻璃和水晶加工做成的。当时第一眼看到就震撼了。买下这件“鹿头”就是用的松浦浩之那件作品卖得的收入。

MW:说说你之前的经历吧。
JL:可以说我从小是在画廊长大的。我出生在台湾,七八岁的时候,一放学就是回到台湾的龙门画廊,因为母亲在那儿,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卡通、画画。这些东西对我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9岁的时候去了美国,国外的教育让我有一个广泛的吸收,所以只要是跟艺术有关系的东西,什么都会爱好,小学和高中的美术老师给我的成绩总是A 或A+。长大后,我在南加州大学学习商业和传播。对于成为一个艺术家,我觉得更适合做现在这个工作。其实我之前做过很多事情,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的一个卖玩具的零售网站eToy s .com。我很喜欢这些小玩意,觉得这份工作特别适合自己,又能看到很多玩具,又是一种管理和销售的经验。后来因为金融危机,网站倒闭了。2004年的时候去到北京瀚海,开始慢慢正式地踏入这一行。之后又去香港苏富比公司。这些经验都是一个顺其自然慢慢积累自己投入艺术行政与管理的过程。

MW:从父辈那儿学到了什么?
JL:我的父亲是非常崇尚自由的,看上去一直在玩,做着充满乐趣的事情,但是他很专业,而且又注重生活!母亲是非常完美主义的,是个很好强的女性,在艺术圈很早就是头条人物。我从他们两个人身上挑好处,平衡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学习他们的心态。他们有各自的方法,我有我的。

MW:你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说说香港、台湾和上海对你来说的不同感受。
JL: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就算离开办公室,可能回到家还会想着一些工作的事情,只是不像在办公室那样, 还需要特别留意同事间的工作互动而已。有一点我是非常幸运的,不管是在哪个城市,上海、香港、洛杉矶,我都有各个行业的完全不同的朋友。香港节奏很快,但是地方太小,生活上的活动空间不大。如今上海已经越来越成为金融中心,非常国际化,也有非常多的留学生朋友。在上海打高尔夫球比较方便。我很爱台湾,因为台湾的小吃实在太棒了!

『周末画报』 采访_ Dao 摄影_ 老焯麟、吕祝君

作者: Rose    时间: 2011-7-27 22:15
呵呵,这么发帖的,可能是第一个呢。大家只敢看看,不敢相信真要这么做的。不过我可以帮你联系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