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泰坦尼克”露丝原型时年53 曾护理过海明威(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闻速递员    时间: 2012-4-17 12:32
标题: “泰坦尼克”露丝原型时年53 曾护理过海明威(组图)
“泰坦尼克”露丝原型时年53 曾护理过海明威(组图) 广州日报





















爱德华·肯特。(资料图片)海伦·丘吉尔·坎迪。(资料图片)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此前已经感动了无数人。但与片中女主角露丝不同,女主角的原型并非妙龄少女。她名为海伦·丘吉尔·坎迪,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时,已经53岁。“杰克”名为爱德华·肯特,也已58岁。当船撞上冰山并沉没时,爱德华随船沉入大海。海伦奇迹生还,并且用文字把那场灾难如实记录了下来。半个世纪后,詹姆斯·卡梅隆以她的故事为原型,塑造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不朽的爱情。







文字:阿南







6名男士争相献殷勤







海伦1859年9月5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她的祖先曾是“五月花”号上的移民。她在新英格兰的多个私立学校受过良好教育,成为一名记者、作家、女权运动活动家。海伦在20多岁嫁给商人爱德华·坎迪。但爱德华是个放荡的伪君子,喜好家暴,这段婚姻并不幸福。







1912年“泰坦尼克”号起航时,海伦已经53岁。当时,已经离婚的海伦在法国接到一封电报,说她的儿子哈罗德在纽约的一次飞机事故中受伤。而尽快赶到纽约的唯一办法就是乘坐正在处女航的“泰坦尼克”号。







尽管已年过半百,但海伦风韵犹存。登船后,她吸引了头等舱内至少6名男士的注意,这些绅士争相献殷勤。但海伦并不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女人。相反,作为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她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她的主张。在那个年代,离婚女性受到教会、社会的歧视,但海伦敢于离开虐待自己的丈夫,并靠自己的力量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没有经济援助的情况下,她靠写作过上了体面生活。她写的《女人如何自力更生》成为国际畅销书,这使得她能够买得起世界上最豪华邮轮的头等舱船票。







浪漫恋情被无情中止







在“泰坦尼克”号上,富有的艺术家爱德华·肯特最终赢得了海伦的芳心。58岁的肯特是纽约“锡尔斯比和肯特”公司的合伙人,刚刚结束欧洲的假期返回美国。短短的航行生活中,海伦与肯特发展出一段浪漫感情。但他们的恋情在1912年4月14日晚11时30分被无情中止,那一刻,“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获救之后,海伦写了36页回忆录,记述了沉船的经历。“当时我正在浴室,准备洗热水澡……灾难降临,我们的船撞上冰山,这消息简直把我吓蒙了。”海伦写道。一名乘务员安慰她不要惊慌。没过多久,海伦和其他头等舱的妇女儿童一起登上6号救生艇。她亲眼看见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缓缓沉入大海。 “柔软、安静的海水没过第二行舷窗。轮船必沉无疑……简直就像世界末日。”







她还记录了当海水涌入船体,船长爱德华·史密斯指挥疏散的情景。史密斯船长命令说:“让女人们到救生艇里去。男人不许离开。”一个妇人请求船长让她的丈夫跟她一起走。但得到的回答是,“男人不许上救生艇。”







斯人已逝信物永存 八十高龄笔耕不辍







和电影情节一样,肯特在海难中丧生,而海伦活了下来。肯特把海伦护送到了6号救生艇边。就像影片中的“海洋之心”宝石一样,现实版泰坦尼克爱情故事也有一件信物。在上救生艇前,预感幸存希望渺茫的海伦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传家宝”——装有她祖母照片的小金盒和一个银质白兰地酒壶交给肯特保管,以此留念。“请帮我保管,你知道,我们女人没有衣兜。”她对肯特说。







与其他几十名妇女和儿童一起,海伦目睹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全过程。她回忆了“泰坦尼克”号巨大的船头消失在水中,而甲板上的人拼命爬到90 度翘起的船尾。“断裂的船头沉到水里,甲板上唯一露出来的地方是高高翘起的船尾——在这个时刻,一堆人挤在那里,以超凡的勇气迎接死亡。”最后,1523 名“泰坦尼克”号乘客中只有700人幸存。在这700人当中,没有肯特。“我再没见到过他。”海伦在回忆录中写道。







后来,救生艇将肯特的尸体打捞上岸。人们在他的夹克衣兜里发现了小金盒和已经被压扁的银酒壶。那个扁平银酒壶上刻着一行字:“忠诚然而不幸”,这是海伦的娘家、美国丘吉尔家族的家庭格言。1913年5月15日,爱德华的妹妹夏洛特将这个小酒壶和微型画饰物寄还给了海伦,并附上了一封短短的感谢信,她在信中这样写道:“我非常高兴你能重新和这些物品团聚。”







曾护理过海明威







大难不死的海伦,为美国的一家杂志写下了自己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故事,这也成为后来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创作素材。 “泰坦尼克”号灾难过后2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海伦在意大利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还曾护理过美国大作家海明威。







一战结束后,她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印度、日本还有中国。她在北京定居了两年,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发生的事情,成了一个“北京通”。她最后回到了位于缅因州的家,直到80岁高龄时,她仍然笔耕不辍。1949年8月30日,90岁的海伦与世长辞。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