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打印本页]
作者:
faneuro9
时间:
2011-8-13 10:08
标题: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本文作者
是
一
个“类单身妈妈”。她和LG两地分居,要照顾一双上小学和中学的儿女,还有自己的全职工作。上班忙单位的事,下班管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平日里忙忙碌碌,属于自己的时间非常有限。
她最近趁着休假,特地写了几篇文章在群组里交流。本文是她阅读文言文
唐甄《潜书》“居心”之后, 所写的一篇读后感。 因为深受群组姐妹的喜爱,发表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附录了唐甄《潜书》“居心”的原文,供有兴趣进一步交流学习的网友们参阅。
谢谢你的阅读欣赏。
--------------------------------------------------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读唐甄《潜书》之“居心”有感
【作者zqy68】
来源:文学城 单身妈妈俱乐部
平日喜欢读些修身养性的书,有时看到闪光的真知灼见,忍不住要说给孩子他爸听。可惜他对此总是反应平平,常见的回应是:“道理谁不会说呀”或是“我可不是圣人”。
最近看了清人唐甄《潜书》中的“居心”一节,觉得似乎可以拿来回应我们家那位。
唐甄推崇孟子,认为圣人和我们大家一样是人,普通人作为一个人,并不比圣人缺少什么,但我们看待圣人,觉得高不可攀。唐甄认为,喜欢学习的人向内反省自身,向外观察世界,但还是觉得离圣人太远,其实是没有把注意力转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求。道不远人,如果你真的身体力行这些圣人的 道理,这些道理就会成为你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你一定会从中受益。
唐甄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舒适的房子,你路过朋友家,聊聊天,吃完饭,就得离开了,这里再舒适,你也不能久留,因为这不是你的家。如果是自己的家,就一辈子也离不开了。人在对待房子的问题上,看的很清楚,但没有想到其实人的心灵更需要一个使自己心思入定的房子,一个心灵的居所。
怎样才能使心思入定呢?唐甄以中岳嵩山打比方。嵩山所处位置是天地开始和终结的地方,它的根基连通四方,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再拿海水做比方,海风忽南忽北,海浪忽东忽西,没法确定它的位置,可以说是不稳定到了极点。圣人之心有如嵩山,众人之心有如海水。善于将自己的心思入定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心思状态从海水变为嵩山。做到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接近圣人了。
我们有了自己心灵的家,就可以心思入定,用心去求真知。心灵开通了,就像有了火焰,领会了真知,就像有了光明。所谓心明眼亮,心里想明白了,对周遭的一切就会看得清楚。
唐甄也很推崇王阳明,欣赏他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格物致知,以良知为核心。每个人都有良知,有是非善恶之心。心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不要偏离正确甘于错误,心里知道什么是善的,就不要背离善而趋从恶。我们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良知做事,就不会有纠结。 “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就是说人人都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干净纯洁,人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心灵找一方净土。
智慧和真知是一种极其神奇的东西,看是看不见的,必须用心思去探求,如果认为道理仅仅是说说而已的道理而已,和你毫不相干,那你确实不可能从中受益,就像是参观别人的舒适的房子,终究不是你的。
圣人的道理并非高不可攀,不可企及,只要我们用心去做。
不存任何成见去和人相处,用正直去对待别人的虚情假意。有人理解我,我的心不会沾沾自喜,没有人理解我,心里也不觉得恼怒,有人赞誉我,心里不觉得是看重我,有人怠慢我,心里不认为是轻薄我。让我的心房宽敞洁净,让我的心窗明亮透彻。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你会在心灵的家园里怡然自得。
-------------------------------------------------------
附:唐甄《潜书》之居心 原文如下:
聖人與我同類者也,人之為人,不少缺於聖人,乃人之視聖人也,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何哉?或曰:天地之氣有叔季,故其生人也有厚薄。我觀在昔,或百年而聖人生焉,或五百年而聖人生焉,或數聖人同朝而立,或數聖人比肩而遊。自周以後,遂無聖人。是氣之薄而不生圣人,非人之不能为圣人也。唐子曰:谓古今之氣有厚薄,其必古之人皆如長翟[狄],今之人皆為侏儒;古之馬其身倍象,今之馬其身不加於犬。而不若是也。以是論人,不薄於形而薄於所以為形,必不然矣。
唐子曰:古之為學者始造於常,常則必至於大。大則必至於精,精則必至於變。變則必至於神。如時之除而不見其除也,如時之進而不見其進也。若農夫然,播穫百穀,候之而弗失焉。今之為學者不然,其書百千於古,其聞百千於古,其論之詳備百千於古。聖人之言,得彼而益見其神,其言合於神矣,其人不出於常,不出於未造之常,則亦不免於爲腥酥矶岩印=裰霜q古之人也,今之學猶古之學也,好學者內省外察,唯恐分秒之不合於聖人,而卒至於相去之遠如是,何哉?曷亦反求諸其心矣!人孰不欲有安宅哉?過朋友之家,語言飲食既畢,則去之矣。假居於人之室,近則日月,久則歲時,則去之矣。之燕趙者,次於旅舍,信宿則去之矣。非已之宅,過而不留焉;是已之宅,終身不離焉。於宅則知我,於心則不知我。以觀宅者觀心,則知心矣;以居宅者居心,則得心矣。
然則當何以居心哉?嵩嶽之山,立乎天地之始,並乎天地之終,處於六合之中以為之位,連乎四極之下以為之根,斯亦不移之至矣,心之不移也似之。大海之水,風乎南北,蕩乎東西,無所表之以識其處,無所維之以得其止,斯亦無定之至矣,心之無定也似之。聖人之心如嶽,腥酥娜绾!I凭有恼撸苁购W儬懮剑瑒t堯孔可幾也。
或曰:心既定矣,敢問求道之何從?曰:子欲將心求道乎?曰:然。曰:子之將心以求道也,豈不以道為至神之一物,望之而不見,將竭心思,窮歲月,如結網求魚,操弓彈鳥乎?曰:其或然乎!唐子指燈而言曰:吾與子處於暗室之中,目無所見,著火於燈,明照四壁,無所不見,豈非以火乎?然則火自明也,明卽火也,非火在是而别有所假以為明也。心譬則火也,道譬則明也,何見為二物哉。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