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璋,1970年生于永嘉张溪乡(现并入岩坦镇),意大利侨网董事长、意大利华商总会秘书长、安特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很能讲。”当记者近日采访意大利侨网董事长、意大利华商总会秘书长戴小璋之前,熟识他的人曾这样评价。
他果然健谈。尤其对欧洲华人和温州人经济,他有自己的见解,很容易让对方变成安静的倾听者。作为从传统外贸起家、如今进入新媒体领域的商业实践者,戴小璋说:“我只想发出欧洲华人经济圈的声音,邀请更多人关注探讨海外华人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点上,只要能抓住每个机会,无论当发言者还是倾听者,他都愿意。
从温商到华商:专注而不安分的经营者
戴小璋的人生是两种不同内心声音相互竞争的结果:一种鼓动他不守安分,大胆尝试新事物;另一种提醒他保持专注,看准的就坚持到底。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军校毕业后作为连级干部分到温州军分区服役,随后他作出的决定让所有人吃惊:没到转业年龄就请求以普通战士身份退伍。如今他坦言,虽然军旅生涯受益良多,但那种“一辈子看到头”的安稳生活让他心生离意。这一次,“不安分”占了上风。
离开部队后,戴小璋创办安特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尝试服装外贸。但那不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好时候——一年后亚洲金融危机暴发。这位首航就碰上风暴的新手没有放弃,白天做单证,晚上盯货柜,一天睡眠时间经常性压缩到5小时以内,一年里按坏好几台计算器……这些换来安特拉在行业性萎缩中反而找到业务增长点。
当他在本世纪初把生意做到意大利没多久,又被迫面对当地华人经济转折期:大量华人涌入致使同业竞争加剧;所在国政府大举打击华商不规范经营行为。大量华商转投国内房产市场。戴小璋选择坚守意大利市场,并先后在宁波、广州开出分公司。当经商不受时运眷顾时,轮到“坚持和专注”帮他两次摆脱困境。
从经营到研究:关注欧洲华商生存发展
如今在海外站稳脚跟,戴小璋却认为,个人发展已不是他唯一的关注,他更喜欢站在华商群体角度来关注欧洲华人经济和温商的生存发展。从亲身的商业实践、思考中,以及和其他欧洲华商经营者、研究者的交流中,他形成了自己关于欧洲华人和温商经济的观点。
戴小璋认为,华人能在欧洲形成庞大经济体,主要是抓住两大机遇:一是中国工业化;二是欧洲传统产业从业人员新老更替,新一代青年不愿从事的由华人接班。温州人经济之所以能在华人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特有的民间信用型经济体系。这一体系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营建了独有的销售渠道,其最大优势是盘活海外温州人中优质的人力资本,为那些没有资金但有信用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创业平台。同时,温州文化中对失败的高容忍度也让创业者能从失败中再次获得机会。这种经济体系和商业文化还能在代际间传递,保证温商经济延绵发展。正是从这点出发,他对这次民间金融风波对温州信用体系的破坏深感担忧。
但他清楚看到,欧洲华人、温州人经济是孤军深入的远征军。由于文化和成人再教育被边缘化,没有教育、科研、培训机构支撑等因素,导致华商经济无法转型升级,处于欧洲既无法忽视、但又长期游离于主流经济之外的边缘状态。“要想改善这一状况,实现在居住国长期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为居住国创造税收”。
从个人到群体:汇集研究华商经济的声音
“执着和专注”让戴小璋对欧洲华人经济的研究热情没有随时间推移而退却。他不仅从亲身商业实践中思考欧洲华人经济趋势,还创造种种机会和更多关注同样问题的海内外人士进行交流。
为了跟世界华人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张甲林当面探讨,他专程赶到西班牙,两人交谈了3天。他还专程回国拜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与该中心商议筹建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欧洲分部。厦门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日本一桥大学等不少高等学府研究移民和欧洲华人经济的学者都因此成为他的朋友。
个人力量有其局限,戴小璋想为欧洲华人经济的发展鼓与呼,引来更多更广泛的讨论;他想说出华商的困惑,引起海内外更多学者的兴趣,并参与到欧洲华人经济发展的研究当中。
由此,他在2008年创办意大利侨网。期望借助这个平台整合欧洲成功华商资源,会聚欧洲优秀华文媒体工作者,并与国内外教育、研究、咨询机构一起,为欧洲华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如今,意大利侨网作为意大利主要的华商媒体网络,已经在意大利的华商群体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并在其新闻传播、华人温州人经济研究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我不企望网站能赚钱。”戴小璋说,这只是他发出华人声音,引起更多人关注华人经济的一次尝试。(记者 张睿)
1.jpg (83.88 KB, 下载次数: 49)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