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标题: 法华人如何为子女择校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五 时间: 2012-5-28 08:05
标题: 法华人如何为子女择校
华人原本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飘洋海外定居异国后,大多数华人虽然不指望孩子凭学业光宗耀祖,但希望他们起码能够很快融入当地文化,不要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且能尽快学到自强自立的技能,不再像第一代移民那样谋生艰难。有了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家长更是希望孩子将来的发展不低于自己,并同时掌握好汉语,保留住“文化的根”。为此,相当多的华人虽然对法国的学制和学校教育并不十分了解,但希望能在经济承担得起的范围内让孩子从小就上一所“好学校”,用国内流行的说法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众所周知,前些年法国的公立中小学教育都遵循就近入学(carte scolaire)的原则,学生会被自动分配到家庭居住地所在的街区公立学校。然而,不同学校间的教育和生源质量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如果对自己所在街区的学校不满意,家长们只能要么搬家,要么选择让孩子读私立学校,而这都需要较多的经济投入。
2007年起,法国政府松动了有关就近入学的规定。那么如今中小学生择校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余地?具体申请步骤是什么?华人眼中的“好学校”又有哪些标准?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访问了巴黎学区区长办公室(Rectorat de Paris)、部分教育界专业人士、华人协会和巴黎大区的部分华人家长,在这里为感兴趣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幼儿园和小学要不要择校?
在法国,孩子到了3岁就可以上学,在6岁之前他们上的学校叫école maternelle,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但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不是强制性的,6岁和16岁之间的少年儿童才必须接受中小学教育。
据巴黎学区区长办公室通讯部门负责人介绍,在读高中之前,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进入按居住地址划分的街区公立学校,而希望选择另一家公立学校,需要向市政府提出特别申请,而这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很少见的。
据我们了解,法国人普遍认为幼儿园与小学(école primaire)是逐渐从“玩”过渡到“学”的阶段,各学校间的教学质量差别不大。同时由于孩子小,需要家长天天接送,所以找一所离家近的学校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最方便也最实际,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按市政府的安排将孩子送入离家最近的公立学校。
不过,也还是有一些家长选择送孩子进私立幼儿园和小学读书,即使每年要为此花费数百甚至数千欧元。他们这么做大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建立一个“让家长放心的”、稳定的同学和朋友圈;也有的家长相信一些有别于传统的特殊教学法,例如蒙特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因而选择这一著名的国际连锁学校;还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外语能力而选择多语种国际学校。
张先生是一位大学老师,住在巴黎南郊94省的一个平民街区。十年前在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入读幼儿园时,他选择了位于巴黎六区的著名私立学校“阿尔萨斯学校”(Ecole Alsacienne),目前孩子已经在这所学校读到了高中。张先生认为,“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到了国外生活后更加有理由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我们是移民,知识结构和价值观与当地文化肯定存在不一致之处。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就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鼓励孩子保持勤劳、爱读书、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同时吸纳本土文化中的长处。”
张先生表示,“名牌学校的师资和生源素质都比较有保障。而且孩子之间的影响有时比家长的影响还重要。公立学校就近入学原则本意是为了促进街区的阶层融合,但确实压制了一些孩子的能力。”
在一家文化企业担任干部的武先生在孩子读小学时也选择了私校,且该校学生大多来自中产或富裕家庭。孩子虽没说过在学校里与同学有过什么不愉快的经历,但武先生还是能感觉到其他家长与其保持的距离。他表示,“在那种只有两三张移民面孔的学校里,孩子会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这对他们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我那时没有留意。”幸而武先生的孩子读书很优秀,缓解了他对孩子的一些歉疚。后来读高中时,孩子转入了街区公立学校,虽然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塌糊涂”,但孩子对爸爸说,他在这个学校里结交了一些让人感到舒服的好朋友,心情很好。后来武先生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著名高校。
作为“过来人”,武先生提醒为孩子择校的家长们,“选学校不能只看升学率,还要看孩子与同学和周围环境能不能相处得融洽,这对孩子的平衡发展很重要。”
(欧时网0
欢迎光临 法国侨网 (https://france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