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三美”谈新诗 1w5z1geh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3:5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三美”谈新诗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过诗歌创作和欣赏应注重“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后人大都奉为律条,称之为“闻氏三美”,用以检验诗歌的身份。其实以现在的眼光看,时代发展了,人们对诗歌文学的认识也逐步深入,“闻氏三美”已不能涵盖诗歌的特性。单就“绘画美”而言,闻氏强调的给人的印象只是一幅幅平面的彩让孩子早日恢复一个健康的心身[url]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kongjuzh56244.shtml]对视偶尔让人心里发慌如何办[url]绘,然而诗歌强调的却是人们常说的“意境”。这种意境已不是一张张僵硬的画面,而是立体的,给人空间感的,富有质感,动感,光感,声感等多种通过形象思维能够创设的艺术效应。再说,“绘画美”以至“三美”并未涉及更未突出诗歌的情感因素,这就忽略了诗歌的立意和功能,忽略了诗歌创作和欣赏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治疗失眠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url]。如果忽略这些,诗歌将失去感人的情感氛围的酝酿,失去共鸣力及内张力,失去诗歌的生命线。至于“音乐美”和“建筑美”现代诗歌创作也都赋予许多全新的内涵。由此可见,我们在继承“闻氏三美”的基础上,对于诗歌创作和欣赏应该有一个新的理念,即“意境美”、“音乐美”和“结构美”。“意境”亦有人称之为“诗素”。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李魁贤指出:“诗的美是意象的新颖,联想的丰盈;即诗素的美,而不是语言的美。诗的深奥,是意象的深邃,联想的闪烁;即诗素的深奥,而不是语言的深奥。”(李魁贤《心灵的侧影》,引自邹建军《台湾现代诗论十二家》第139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版)他把诗素作为意象,作为联想。温东华著《征在主义诗论——以此宣布征在主义正式诞生》《论诗象》中就提到“想把诗搞清楚,最好是从诗的象和诗的语言说起。其理由是,象作为单一的,都是诗素,作为整体,它又是诗本身。诗(或诗象)最终是通过语言来约制成型的,从语言的角度看,诗是语言的最高存在形式。象与语言虽分而为二,实则合而为一。象与语言虽明有所见,但最不容易说清楚。”温东华把诗素称为“象”或“诗象”。余光中译(美)罗勃.佛洛斯特/RobertFros《雪夜林畔小驻STOP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有关“诗的元素”就把“结构密度大(把诗思、诗材、诗情、诗眼、诗素,有机的用诗语,把他们混合组织起来)”作为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着重於诗质与诗素之把持,且以繁富的意象去构成其诗境。憎恶那种赤裸裸的所谓“情绪的独白”。大致看来,他们所言的“诗素”,应该是指诗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图画感,动感,质感,情感以及能够振动人心,激发情志的力量和气质。应该是我们通常所说“意境”。其实,中国人发明意境这一概念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中国唐朝中期意境的基本内容与理论框架已经确立。概括的说: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的因素和审美想象空间。此后,可以说,对意境真正理解的是王国维,他认为意境是真实性的体现,即情真、景真。(清.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认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肺腑,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是王国维对意境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情感的真实是意境的本质也是目的,对情感的描写要“沁人肺腑”;对景真实的描写要“豁人耳目”。这些都必须具有“见者真、知者深”的真实感,这样才能创造出真实感人的意境效果。情真景真,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体现着意境美的真实性特征。   

  意境的百度定义:“意境是指抒情性春季,为白癜风患者皮肤补水![url]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意境是对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高度统一,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想象的审美空间所构成的艺术形象整体。可见,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作品的意蕴和内涵及由此产生的冲击力量,是通过诗人的精心构思和精彩描绘实现的,是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虚构加工产生的,因此更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诗歌创作中,诗人运用语言信息创设特定的意境,伴之卓有成效的语言技巧,履之音律,韵律(包含音韵和情韵),便酿造成一首诗歌。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於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於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就是说,真正意境的形成并感染读者,还要靠读者的再创造,这种创造是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有形象的塑造,意境的拓展,又有情感的酝酿,哲理的感悟,还有语言技巧的愉悦。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修养、文化程度、阅历、信仰等素质的不同,意境在每个人身上显示的状态千差万别,正像人们读小说所说的,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因此说意境除王国维认为的情真景真的真实性特征外,还有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新诗的“音乐美”也是不容忽视的。古体诗、词、曲在格律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与演变以及“五四”以来新诗的发展都是一脉相承的。“近百年来,中国诗歌从完全与外界隔绝形成的自我完善的古典美学形态,蜕变出一种全新的现代新诗形式,这种全新的诗歌能够与世界发生关系,经过三次大的“横向移植”运动,汲收了西方欧美和苏俄诗歌影响,不断丰富和发展新诗自身的特性;同时,中国诗歌上千年的悠久传统,也由其强大的吸引力,影响中国新诗从外来影响下回归传统的“纵的继承”,形成了中国诗坛空前的丰富多样。”(当代诗歌的发展以及面临的境遇(叶延滨)http://chinawriter.com.cn)新诗是从古诗文学中解放出来,无论是语言还是格律,都不必严守旧体诗的束缚,形式和内容完全可以更自由化。其实我们已经这样做和正在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诗歌如果脱离了音韵的轨道必然会散文化。现代新诗的体例按诗歌的格律音韵标准划分,可以看到大致有这么几种:1.格律体新诗(包括仿古诗);2.自律体新诗;3.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诗歌文学的全新解放形式,读起来已经不再朗朗上口,顺畅自然,怎么说也失去了不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9 07:50:19 | 只看该作者
我又回复了












板凳
发表于 2015-10-30 08:41:4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值得收藏,大家都顶











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川岛电器  http://www.kawasima.cn 川岛电器授权代理,淘宝店铺搜索“方凌电器”就可以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5-11-1 11:25:3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吧,确实是不错的贴子。
caoliu社区 最新地址   www.caoliu59.com












caoliu最新社区2014
5#
发表于 2015-11-4 14:55:5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先吧












12V7A电源适配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9 09:43 , Processed in 0.037625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