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 移民潮中的“温州样本”:移民不移生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5:4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温州网报道,一则来自各国移民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通过移民海外的人数在逐年增加,移民人数居全世界之首,当今中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移民热潮。作为著名侨乡的温州,在新一拨的移民浪潮中究竟经历怎样的时代变迁?海外的43万温州移民究竟演绎怎样的“温州故事”?
“教育福利”成移民北美首选
一直以来,欧洲是温州人最主要移民目的地。
来自侨办一组数据表明,在海外的43万温州移民中,有85%以上是移民欧洲,其中移民到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这五个国家的温州人,占了全欧洲温州华侨的92.68%。
近年来,随着欧洲经济的低迷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当地排外现象有所抬头,移民欧洲不再是温州人的首选,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开始受温州人青睐。
“加拿大和美国是老牌移民国家,社会福利和教育资源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尤其是加拿大,是当之无愧的无明显的种族歧视国家。”温州侨务出入境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叶苇笛透露,这两个国家的移民门槛较低,只要有一定的资金和企业管理经验即可,没有学历和语言的要求。
“每年通过我们公司移民到这两个国家人数在60至70位,而且这个数字有增长趋势。”叶苇笛分析,早年温州人移民欧洲更多为生存打拼,如今小有成就的温州人移民北美更多是为子女的教育和未来的晚年生活考虑。
“投资移民”折射温州人“候鸟”特性
与早年以劳工移民欧洲不同,眼下的温州申请移民多以投资移民为主要形式,富人为主要移民的群体现象,成为当下温州移民的主流现象。
移民的新变化折射出温州经济“候鸟”特性——哪里有商机就去哪做生意。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区经济形势不好、欧元贬值,我市开始成规模地流向非洲掘金,移民非洲的人也多了。
记者从市侨办不完全统计,2005年温州人移民非洲只有1900多人,现在非洲34个国家的温州侨民一共有3000多人。
“温州对外贸易主要以小商品为主,利润率低,主要依靠汇率差价和相关优惠政策盈利,移民也是生意场上的需要。”温州新通出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投资移民部经理林微微认为,有了他国的身份,可以规避关税,这也是绕开贸易壁垒的一种有效途径。而非洲仅仅是温商移民海外掘金的冰山一角。



“欲走还留”移民不移生意
“移民不移生意”几乎成为眼下许多温商移民共同选择。
今年一场温州世界侨领的聚餐上,同去赴宴的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自嘲是个局外人,因为许多在座的都拥有国外绿卡。
与会上,德国同乡会的名誉主席冯定献这几年一半时间在温州,投资房地产,酒店等多领域。美国温州商会会长陈永坤出国一二十年,也是一半时间居住在温州继续投资。
周德文证实,眼下温商中移民他国不在少数,“即使拿个国籍,拿个绿卡,依然不放弃国内的生意,对他们而言,国内的市场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通过移民后两地奔波,他们熟悉国内市场需求,能及时掌握国外最新的市场讯息,生意一般进行得顺风顺水。
业内人士透露,早年国家对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企业在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政策,由此引发了不少温商通过移民,实现身份转换后再回到国内投资热潮。
时过境迁,他们对国外的身份甚是低调,“以前移民回归创业会享受一些优惠待遇,但这几年没有了,在国内做生意,现在这样的身份没有优越感,大家也就不尽量去说这事。”
“反哺归本”温州华侨带回消费与投资
海外移民一直是温州市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国际“主力军”。
温州市的三资企业中侨资企业占主体,现在温州市各类开发区约有80%的项目都是由温州华侨投资的。
根据粗略统计,温州市侨民仅个人消费每年就会汇入25~30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生产资金和投资。
近年来,温州市分别举办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温州日”以及轻博会等境内外大型经贸活动,邀请移民海外侨胞参与经贸、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据悉,有2000多人次侨胞参加各类经贸活动,签订合作项目237个,总投资达21.69亿美元。
移民海外的华侨对故土有很深的感情,近年来,海外华侨以赈灾扶贫、设立基金会、造桥修路、资助贫困学生的形式反哺故土的善举处处可见,对改善我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起到了很大作用。
(欧洲时报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7 16:16 , Processed in 0.015330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