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闾丘露薇:薄熙来主动提到儿子的传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0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闾丘露薇:围观重庆团 他最后主动提到儿子的传闻文章来源: 南都周刊

他最后主动提到关于自己儿子的传闻,就是一个在场记者都没有问他的问题。

来采访“两会”前,被很多人问,这次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我的回答当然是:等着重庆团开放日,希望能够向薄熙来书记提问。

采访“两会”15年了,每年“两会”,到了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有兴趣的采访对象,不管有没有采访的可能,都申请一遍,这样,即便不能够单对单地采访,至少集体采访不会落下。

这些年,“两会”采访申请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进,过去是自己打印出来交给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查无对证的情况,而现在,透过电脑系统登记,好处是,可以看到自己的申请,是不是已经成功提交。也因为这样,这次“两会”接到好几个电话,表示收到了申请,欢迎去采访和提问。

直到重庆团开放日的早上,人大新闻中心的网站上都没有登出相关的消息,到了大会堂,二楼的楼梯口已经挤满了记者,人大新闻局的工作人员正在那里对着群情汹涌的记者高喊:“只要是提前申请过的记者都可以进入,请排好队。”

只是,不管怎样叫喊,这个队伍就是排不起来,而我和我的同事,都是突破重围才走上楼梯,经过二次名单核对,才获准进入四楼的重庆厅。最后得以进入的记者大约150人,事实上,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给再多一点的记者了。在这个问题上,重庆团和人大新闻局一开始有不同的想法,前者想开放,而后者认为,如果不控制人数,那么根本无法维持秩序,于是决定按照是否有提前申请这样一个标准。

我支持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因为自己进入了,而是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全部记者进入的话,重庆厅会是怎样的混乱景象。就在之前几天,新疆团开放,最后记者一拥而上围堵张春贤,香港的一个记者扭伤了韧带。而在几年前,为了围堵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又有一名香港记者在混乱中,头撞到柱子上,当场昏迷,结果,汪洋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把他送上救护车。

每年“两会”,总有那么几个地方团的开放日会吸引众多的媒体,今年,重庆团更是明显。在其他代表包括黄奇帆都到了之后,薄熙来还没有出现,按照我的采访经验,前些年他都是比开会预定时间迟十多分钟进场,一个惯有的画面,就是进场的时候,他是被一群记者包围着的。但是这次,他比预定时间早了几分钟,而且很低调地从边门进入会场,避过了在前面正门准备堵截他的我们。

虽然,薄熙来说,来的记者能够对重庆的经济发展成就多关心,但是我相信,他自己也非常清楚,媒体,就算是不报道,也充满好奇的,是重庆经济发展之外的那些事情。

在黄奇帆以及其他重庆代表发言的时候,薄熙来一直在思考问题,时不时地在手边的白纸上,写下一些东西。当记者会开始之后,我发现他在回答我的提问时,拿起了那几张纸,上面应该写着一些他要表达的重点,特别是对重庆打黑的看法。而在最后,他要进行总结的时候,更是把几张纸来回翻阅,我猜想他是在寻找那些他想说,但是记者却没有问到的问题。他最后主动提到关于自己儿子的传闻,就是一个在场记者都没有问他的问题。

撇除开头的代表发言,记者会进行了一个半小时,这里面包括了薄熙来主动提出的延长十五分钟。算了一下,提问的媒体大约15家,当中至少10家的提问,分别来自港台、德国、日本和英国,还有一家内地媒体,都涉及重庆的政局以及他个人前途。就在之前一天,薄熙来没有在全体大会的主席台出现,引发了很多猜测,他告诉大家,那是因为,自己身体稍有不适。

剩下来的那些问题,我作为一个同行,感觉是为了让薄熙来和黄奇帆讲述重庆的成就。当然,这样的提问,在其他的小组开放日里面同样很多。倒是答记者问之前,重庆人大代表的发言安排很有心思,先是黄奇帆讲述重庆的成就,之后是发改委主任告诉大家,重庆在拉近贫富差距问题上做得多好,最后一位发言的代表,谈到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而他提出的建议,不少针对辩护律师,这不免让我想起了一件发生在重庆的事情:李庄案。

沙发
发表于 2012-3-20 17:07:1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好像还没有写透。
板凳
发表于 2012-3-20 21:02:5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现在最热的话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4 12:46 , Processed in 0.026415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