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 项羽岂是 勇释 刘邦(正解鸿门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03: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鸿门宴"上刘、项两人的表现究竟如何
解读"鸿门宴"的关键是看刘、项二人在宴会上的表现.
整个鸿门宴项羽一共说了六句话:
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2、壮士,赐之卮酒;
3、赐之彘肩;
4、壮士,能复宴乎;
5、坐;
6、沛公安在;
项羽的第一句话就出卖了告密的曹无伤.按常理而言,曹无伤已经成为项羽在刘邦集团的卧底.项羽为什么把自己不花钱不费力的卧底出卖了呢?我们先看项羽的第一句话是怎么说出来的:
由于项伯的说服,项羽听说刘邦并无背叛自己之意,立即取消了第二天消灭刘邦的军事行动.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领一百多位随从来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见到项羽之后说了一段极为得体的话:
臣与将军戳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刘邦这段鸿门说辞真是妙不可言,我们不妨细细品评一番:
这段说辞可分三层:第一层是前三句,叙旧.
刘邦在三年反秦阶段的确是项羽的战友,一个战河北,一个战河南.此言并不错;但是,对于秦朝灭亡之后刘、项两大集团来说,这已经是历史了.此刻的刘、项已经成为是独享亡秦之果,还是共享亡秦之果的政敌.项羽因为意识不到这一点,beijing escort,才轻率地放弃了军事消灭刘邦的良机,表现了项羽的政治幼稚和糊涂.居心叵测的刘邦偏偏还要大大地叙一番旧,目的就是要让糊涂的项羽更糊涂,以图逃避因把守函谷关阻止项羽入关招致的军事打击.所以,这种叙旧,彻彻底底是一场政治秀,完完全全是一派胡言.
第四、五两句是第二层,奉迎.刘邦针对项羽的自视之高,卑躬屈膝地说他自己没有想到能先入关中,言外之意是他自己认为先入关亡秦应当是项羽.这是公开奉迎项羽,而且是奉迎的最高境界:浑然不觉.项羽听了这番话,对刘邦的奉迎可谓混然不觉,但是,心里头的那个爽甭提了.
最后两句是第三层,化必然为偶然.刘、项两大集团在秦亡之后的矛盾是必然性的利益冲突所致,刘邦却轻描淡写地将它说成是小人从中挑拨离间,是偶然性的误会.刘邦说此言,一定是从项伯处了解到刘邦集团有人告密,但告密者为谁,或者项伯未言,或者项伯不知,总之,刘邦知道有人告密但却不知道何人告密,故有此二句.此二句的要害是化必然性冲突为偶然性误会.刘邦之善言,不可不谓不高明.
从上述分析可知,刘邦的鸿门说辞,完全是一番别有用心的谎言,但是,这番动听的言辞却忽悠了项羽,这才有了鸿门宴上项羽的第一句话(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正因为项羽为刘邦所忽悠,项羽才深感对不起自己的哥儿们刘邦,这才以曹无伤为自己准备消灭刘邦开脱责任.
两人鸿门相会的第一次交锋,项羽就败得一塌胡涂.刘邦之政治精明,项羽之政治糊涂,岂不昭然若揭?
项羽的第二、三、四、五句话是在樊哙闯帐陈词之时所说.
攀哙作为鸿门宴刘邦所带的四员战将,本无资格面见项羽,他之所以能够面见项羽,完全是刘邦危在旦夕之际,张良为打破困境所为.
项羽在以曹无伤为自己开脱之后即宴请刘邦,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本来,参加鸿门宴的只有项羽、范增、刘邦、张良四人.范增不知道项羽内心的变化,屡屡暗示项羽在宴会上斩杀刘邦,但是,已经被刘邦忽悠得不知敌我的项羽早已无杀刘之心,这决不是什么"勇释"刘邦.项羽是何等人?战场上一声怒吼,可以让敌人吓得趴下来.为了解除后患,可以活埋二十万秦降军.鸿门宴上之所以不杀刘邦完全是没有意识到表面上臣服的刘邦其实是他未来最大的政敌,也是最终战败自己的人.如果项羽意识到这一点,岂有不杀之理?岂有"勇释"之心?为什么二十万秦降军可杀,一刘邦却杀不得?关键是认识跟不上形势,完全为刘邦忽悠得找不着北所致.
正因为如此,面对范增的暗示,项羽才"默然不应".范增无计可施,才临时安排项庄行刺.项庄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由,向项羽请求舞剑.这才有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句千古名言.项庄舞剑的目的是为行刺刘邦,以刘邦之精明不能不知项庄舞剑的目的,但是,此时端坐在席上的沛公却无计可施.张良非等闲之辈,当然更清楚地知道项庄要行刺沛公,但也一时无应对之策.范增是这次行刺的主谋,项庄是刺客,他们二人自然心知肚明.项伯是个糊涂人,糊涂到汉字中只认识一个"义"字,但是,此时的项伯却突然表现非常精明.他见项庄舞剑,立即拔剑陪舞.而且"常以身翼蔽沛公",使项庄无法行刺.此时的鸿门宴由于项庄、项伯的入席,成了六个人.其中,刘邦、张良、范增、项庄、\项伯五人皆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惟独项羽一人不知.
此言何以见得?
项羽早已为刘邦忽悠得无地自容,后悔自己不该下令做掉刘邦,甚至于出卖曹无伤为自己开脱责任,他要是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岂能同意项庄入席舞剑?他之所以同意项庄舞剑,正在于他完全不知项庄是以舞剑之名而行刺刘邦.所以,千古名宴鸿门宴其实五个明白人陪着一个糊涂人的宴会,是一个埋单者完全不知宴会已经改变性质的宴会,是一个既充满杀机又让人哭笑不得的宴会.项羽的糊涂令人扼腕叹息!刘邦之命大亦令人惊叹!昨晚刚刚结下来的亲家,今天就排上了用场,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政治最讲究现实也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不得不击节赞赏刘邦头一天晚上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是多么高明!恐怕刘邦也未想到头晚的结亲,今天就派上了用场!
张良是个心细如女人之人,他看见有项伯护驾,刘邦暂时有惊无险,但是,这么一个表面平静却杀机四伏的宴会,真不知道还会生出什么变故来.
于是,他借机离席招樊哙入帐.樊哙未得项羽命令入席,只能强行闯帐.他的闯帐,让项庄、项伯的舞剑不得不停下来.连项羽都十分戒备这位不速之客,直到张良介绍了樊哙的身份,项羽才将十分紧张的神经松驰下来.樊哙闯帐是为了解刘邦之围,项羽对此却混然不知,他完全没有把张良离席和接下来的樊哙闯帐联系起来,也不追究樊哙擅自闯帐的无礼,反倒十分欣赏樊哙的勇武,脱口一句"壮士,赐之卮酒",表现了项羽英雄相惜的心理,也表现了项羽的糊涂mm樊哙为何会闯帐?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项羽连想都没想,反倒欣赏起攀哙的勇武.真真让人不知该如何评价项羽此时的作为!
赞叹之余,项羽说了第三句话:赐之彘肩.
又赏酒,又赏肉,关爱有加,视敌为友.
接下来第四句话: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粗中有细,立即抓住这句话的机遇,慷慨陈辞,其言与刘邦昨晚与项伯之言异曲同工,但是重点却只有两点.
一是骂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一是警项: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番陈词比刘邦之言多了两点,一是骂秦,二是夸刘.樊哙厉声斥责秦王,其实是告诫项羽,勿蹈亡秦复辙.二是盛夸刘邦,其实是再次忽悠项羽.
面对樊哙的外卑内恭,软话硬说,项羽竟然感到理亏心虚,无言以对,只说了一个字:坐.
这是项羽鸿门中说的第五句话.一个字,只一个字,再也无言相对了.面对樊哙的一番忽悠,堂堂正正的项羽竟然无言以对,真是匪夷所思.
项羽在鸿门宴上说的第六句话是:沛公安在?
项羽何以出此言呢?
原来刘邦利用樊哙闯帐,项羽阵营完全被忽悠之时,脚底抹油,开溜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与其在鸿门宴上如坐针毡等着挨宰,不如立即逃席.
刘邦即使逃席也决不是鲁莽行事,而是作了周密安排:
第一,商讨是否告别;
第二,安排张良善后;
第三,安排随从人员;
刘邦对是否告别一事心中犹豫不决,但是,他却再次发挥了善于集中部下意见的好传统,向诸将征求意见.樊哙虽然粗鄙,但是,other entrepreneurs have attempted apt money in ashore the county's parks,beijing escort service,这一次他的判断却很好:不辞行.因为,办大事不拘小节,行大礼不顾细节.身处项羽大营之中,稍有不慎,必招不测.刘邦立即采纳了他的意见.
虽然不辞而别,但是,一定要派人善后,刘邦选择了最合适的人选:张良.刘邦心细至极:他告诉张良,项羽大营离我们大营有四十里,但是,抄小路走只有二十里,你一定要估计我跑回军营,再去告辞.
对于一百多名随从,刘邦一个不带,他们的死活不是刘邦考虑范围的事;四员大将(樊哙、夏侯婴、纪信、靳强)不准骑马,步行随后.
刘邦这一招真够损了!四员大将不准骑马,当然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马多动静大,惊动了范增怎么办?其实,刘邦真实想的是:万一项羽追兵杀来了,没有马的四员大将就是他最好的一道防火墙.
看看稀里糊涂的项羽,再看看精明老到的刘邦,一时强大的项羽岂是刘邦的对手?
直到刘邦逃回大营,张良进帐辞行,被忽悠得摸不着北的项羽说了鸿门宴中最后一句谢幕辞:沛公安在?
沛公在哪?在自己的大营中正美呢!说不定一边品酒,一边在心里嘲笑项羽这小子的糊涂呢;而且,刘邦回到军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死曹无伤,根除卧底.
三、"鸿门宴"写出了刘邦、项羽的什么
鸿门宴结束了.刘邦忽悠住了项羽,躲过了鸿门宴前的军事打击,也避开了鸿门宴的行刺,在接下来由项羽主持的大分封中又分到了巴郡、蜀郡、汉中郡,号为汉王.不久,汉王刘邦重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占关中.三秦王中除了章邯之外,迅速被刘邦消灭.章邯在关中坚守了十个月,他在等项羽,等项羽杀回关中时做内应,但是,他始终没有等来项羽.项羽面对刘邦攻占三秦杀回关中的现实,仍然不相信刘邦是他真正的对手,没有及时出兵关中,将刘邦逐出关中加以消灭.反而误以为成不了大气候的齐地田荣是最大威胁,出兵齐地,致使刘邦在关中坐大坐稳,将关中变为刘邦与项羽对决四年的大本营.自从之后,项羽就再也没有走进关中.
直至刘邦站稳关中,又挥师东进,占领了西楚国的国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这时才意识到刘邦这老小子是自己真正的敌人,但是,此时离鸿门宴已达半年之久了.
可见,项羽不仅在鸿门宴上认识不到刘邦是自己真正的敌人,而且,刘邦占了关中之后还认识不到刘邦的危害之大.等刘邦占了自己西楚国的国都才认识到刘邦非同小可,是真正的敌人;但是,为时太晚了.
从上述分析可知,项羽在政治上实在是幼稚得可笑.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都认识不清,还谈什么取天下呢?
鸿门宴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的转折点,在此之前,项羽节节胜利,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鸿门宴之后,项羽一错再错,苦战四年,兵败乌江.刘邦在鸿门宴之后,继续忽悠项羽.在他攻占关中之地后,还把齐地田荣联合他反项羽的信函面呈项羽,误导项羽出兵田荣;而把自己攻占关中说成是只想当个关中王,并无其他意图.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忽悠项羽是因为项羽在政治上太幼稚,是因为刘邦看透了项羽的政治幼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1 18:17 , Processed in 0.038261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