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人] 美媒:亚裔抑郁比例高华裔自杀频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03:12: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媒体:亚裔患抑郁症比例偏高 华裔自杀频发
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美国《侨报》编译报道,美国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数预计达到5700万。如果按族裔进行研究,可能会发现亚裔群体中患有抑郁症的人很少,整体自杀率较低,同时他们寻求心理治疗的人也不像其他少数族裔一样多。

[/td]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只是他们的文化导致了这一情况。
  ■ 故事
  相隔千里 她俩却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
  伊萨贝尔(Isabelle Thuy Pelaud)和杉田(Danise Sugita)从血缘上来讲都是亚裔,不过她们的背景并不相同。伊萨贝尔是越南和法国混血,她在法国出生,19岁时移民至美国。杉田是第四代日本移民,在南加州的安大略市出生长大。
  这两位女性的生长环境天壤地别,但在19岁的时候,她们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自杀。诱发杉田和伊萨贝尔自杀的原因具有相同点,包括生活环境和精神健康状态。
  当初见杉田时,你可能会认为她漂亮并且乐观。她今年28岁,住在布鲁克林,为未能得到良好生长环境的青少年争取权益。杉田并非那类健谈的倡议者,她很安静,当谈到自己或家庭时,她不敢跟人直视。
  “当我很小的时候,就是刚能记住事的时候,我记得每次听见父母大声吵架,爸爸到处摔东西时,我就自己躲在房间里抱着娃娃,或者试着安抚自己,”杉田回忆称。
  每当说起这件事,她都无法与人眼神交流,她继续解释恐惧是她童年时最强烈的感情之一,这一点很可能延续至她的成人生活。杉田同样记得,校园生活是一段极其孤独的经历。
  远在千里之外的法国,伊萨贝尔在上高中时同样体验了相同的经历。亚裔血统,使伊萨贝尔被她的大家族驱离。“我妈妈从未被她丈夫在法国的大家庭所接受,他们经常将我们视为完全的陌生人,甚至是从其他星球来的外星人,”伊萨贝尔回忆称。
  和杉田类似,伊萨贝尔回忆她父母总是打架。伊萨贝尔目前在旧金山州立大学教书。她美丽自信,是一个诗人和艺术家,这是她小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的。在伊萨贝尔的回忆中,学校的孩子总是忽视她,只要有时间就捉弄她。杉田和伊萨贝尔在中学时挣扎度过,之后是高中。然后,在19岁,她们的忍耐到达极限。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杉田不经意地翻着她19岁时记录的日记,尽管只写了几个月,但却十分重要。她翻到2002年12月2日那天的日记,那时她还生活在安大略的家中。“‘我可以听见外婆和妈妈在说着什么,我觉得他们想打电话给中毒控制中心之类的事’,这是我最后一天日记所写的最后一句话。”杉田称。
  当杉田大声读出日记内容时,听起来就像是在讲别人的事。但当问及那天的具体情况时,杉田下意识地挪动了椅子,然后解释称,那天她吞食了一瓶药片。杉田平静地说,“我在嘴里倒了很多药片,然后到水池边喝水,最后吞下整瓶药。”
  之后的事情,杉田有些记不清了。她记得她姐姐发现她在浴室的地板上呕吐,她妈妈和外婆很害怕并且向对方大吼,然后是911电话,接下来她在医院醒来。杉田称,“我当时很难过很愤怒,我希望自己不要醒过来。”
  在世界的另一边,伊莎贝尔也是在19岁的时候,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孤立感,以至于连话都不会说。
  “在生命的前19年里,我完全沉默寡言,当我想说话时声音也非常小并且口吃,”伊莎贝尔称,“这并不是天生的,和我是亚裔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环境迫使我沉默,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说话的资格。当你不能说话,或者感觉没权利说话的时候,沉默将内化,并且吞噬这个人。”
  这种孤立感太强,以至于伊萨贝尔选择了自杀。她不想说当天的什么事压垮了自己,不过她承认自己不止一次想自杀。伊萨贝尔说,“没有人愿听我说话。”
  选择自杀,还是选择治疗
  在19岁选择自杀之后,杉田和伊莎贝尔在治疗精神疾病的问题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尽管家里不支持,但杉田终究选择了心理治疗。她尝试了入院治疗和门诊治疗、集体疗法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然而,杉田自称这些治疗尚未产生效果。她上一次自杀是在2010年,那时她26岁。
  杉田叹息道,“我对生活的感觉依旧如故。我对未来没有信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好转或者更糟。这样的想法真的让人很沮丧。”
  杉田称自己仍然很压抑,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不过至少她现在能将这一些说出来,这对其他需要早期治疗的人来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伊莎贝尔像杉田这么大时,她仍在逃避曾自杀的事实。伊莎贝尔称,“我将很大精力用于向前走,试图忘掉过去的自己。我想要杀了她,想抹掉过去的自己。”
  当伊莎贝尔移民到美国后,她的英语并不好,而且她没钱没保险。
  直到40多岁时,伊莎贝尔才开始接受过去的自己。那时她认识了亚裔艺术家辛西娅唐(Cynthia Tom ),唐问了一个改变她精神状态的问题:“如果你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那里会是什么样?”
  在经过数周的讨论、规划、塑造和建筑后,伊莎贝尔完成了木雕作品“心灵之屋”(A Place of Her Own),并以一根羽毛覆于屋顶。伊莎贝尔称,羽毛令她想起自杀行为,因为当她身处逆境,屋顶曾飘落下一根羽毛,当羽毛落在手中时,它改变了她的命运。
  2010年,伊莎贝尔的“心灵之屋”在洛杉矶木雕沙龙(Driftwood Salon)上展出。她很喜欢“心灵之屋”的活动,并在2011年再次参加。
  对于伊莎贝尔和杉田而言,治愈抑郁症和自杀心理并非一日之功。曾试图自杀的经历将会伴随她们一生。但这两位亚裔女性都逐渐找到勇气,将长久以来憋在心里的困扰释放出来。

8.jpg (34.32 KB, 下载次数: 16)

8.jpg
沙发
发表于 2012-6-23 10:24:4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问题,坚决支持












www.xzqbj.com   闸门启闭机 钢制闸门  栏污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5 11:01 , Processed in 0.045672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