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旅游] 走进米勒的田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8:28: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珍珠少女(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 1868)


拾穗(让-弗朗索瓦·米勒 1857)
藝術小鎮巴比松
巴比松是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这个地方引以为傲是,是曾经诞生了一个巴比松画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其中的佼佼者就有诗人风景画家柯罗(J.B. C. Corot )、科学风景画家鲁索(The’odore ousseau )以及农民画家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一百年前,画家塞温这样描述巴比松:“它就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这实在是块好地儿,当我们在高高的橡树下面,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的矿物颜色画画时,你将看到它是怎样的美丽!”
巴比松,紧挨着枫丹白露森林,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邮局、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纯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先是鲁索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到这里居住,几乎成为一条“画家村”了,画史上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便由此开始。
而今的巴比松已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艺术小镇,依旧是那条不足200米的老街,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
原先画家们聚居的“GANNE”客栈如今已经变成了市政博物馆。19世纪中叶到后期,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寄宿在这家饭店里,他们没有钱付食宿费用,便在墙壁、家具上绘画来抵充费用。绘画的内容,有跟着画家去写生的猎狗、有画家背着画夹的场景,最有意思的一幅是在橱柜里画上各种器皿和食物,据说是画家因为肚子饿,吃光了橱柜里的东西,便在橱柜外边画了画,逼真地竟一时瞒过了屋主。在博物馆的一楼,还有一间售卖各种纪念品的商店。
巴比松的房子现在很多已变为画廊,展览着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很多房子的外面都刻有某位著名画家曾住在这里的石碑,其中保留最完整的当数米勒的故居了。1849年米勒带着妻儿前往巴比松,并定居下来,从此过着与繁华的都市所隔绝的日子。在这里,米勒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19世纪50~60年代),他一边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米勒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这种新型风俗画受到欢迎,因而被他称为“农民画家”。米勒故居座落在一个简朴的小院子里,“农民画家”的本色自然流露出来。不大的画室分为里外两间,里面摆着很多漂亮的风景画,听说这些都是米勒的学生所作,他们模仿恩师的画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派别。
巴比松小街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杉树林,那里也曾经是那些年轻艺术家们写生和聊天的地方,在一块大石头上还刻有米勒和鲁索的头像,以代表二人的友谊长青。
沿着米勒故居的指引,我们寻到了他当年画《拾穗》与《晚钟》取景的地方,路边竖着一块牌,上面就印着米勒的画。竖着的地方就是当年画家绘画之处,现在的麦田正是当年《晚钟》里的样子,这里的一切据说都保持着19世纪的面貌。


米勒介绍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19世纪60年代,米勒的作品在法国画坛引起极大的反响。他的作品曾经一次次地被拒绝,直到1867年,米勒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社会的第一次承认,人们逐渐认识了米勒艺术的真正价值。 他的一生,物质生活极为不幸,有时甚至几幅作品仅换得一双小孩子的鞋。而他死后,法国为购回《晚钟》一画,竟花了80多万法郎。
天才往往在不幸的命运中消逝。1875年12月22日,画家在巴比松逝世,享年61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2 01:58 , Processed in 0.028320 second(s), 23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