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大雁南飞;文脉千年,薪火相传。2014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基金会理事长潘际銮教授率基金会同仁在位于庐山之麓的白鹿洞书院举行颁奖仪式,授予九江学院甘筱青团队“儒学传承与创新奖”。潘院士在致辞是指出:甘筱青团队“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系列工作,是他们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加以连接,文理交融,对国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2008年5月以来,九江学院以甘筱青教授领衔的“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研究创新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原意和本质,开始用公理化的方法对先秦哲学进行诠释,力图以基本假设、定义、公理为基本要素,推导证明众多蕴含在《论语》等中华经典中的客观命题,便于东西方人士超越不同文化语境的局限,共同地用理性的方式理解和准确把握儒家思想。该团队先后出版了《<论语>的公理化诠释》(中文版、中英文对照版)、《<孟子>的公理化诠释》(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等专著,即将出版《<荀子>的公理化诠释》。
“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得到了杨叔子、杜维明、李学勤等学术界前辈的肯定和鼓励。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先生认为:这一探索十分重要,极富价值。这是因为这一探索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阐明了儒家文化睿智丰厚,论证了《论语》思想伟大不朽;并富有开拓性地证明了可以引入公理化方法来对我国传统文化有关方面进行系统梳理、诠释与深入理解、领悟,用以弥补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鼓励道:“你们对国学经典公理化诠释的研究,思路别具一格,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较高的学术价值。你们开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研究工作,既是创新,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少学者评论:“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科研创新团队以期用一种新的方式展现儒家思想,使之成为中西方共同接受的文化遗产,值得赞扬。国学终身成就奖得主、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李学勤教授在贺词中称赞:甘筱青教授及其团队,引据公理化的诠释方法,别开生面,对儒学典籍做出新的探索研究,将有明显影响。季羡林基金会决定授予“儒学传承与创新奖”,是非常有意义的。季羡林基金会副理事长潘文国教授在颁奖仪式上讲话:九江学院得白鹿洞书院的山川灵气,甘筱青团队承续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精神,他们的研究中体现的儒学传承和创新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生气勃勃的学术团队的灿烂前景。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于1995年11月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宣传、传承和弘扬季老的学术思想和人文精神,以激励更多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及青年学子谱写璀璨的时代篇章!今年10月28日该基金会致函九江学院:经过专家多次考察论证,决定秉持振兴中国国学的宗旨,对甘筱青团队在国学之研究领域的突出成果“儒学经典的公理化诠释”,授予“儒学传承与创新奖”。
筚路蓝缕锲而不舍,协同创新蓝图可期。在季羡林基金会的颁奖仪式上,甘筱青教授在获奖感言时认为:奖励是“礼”的一种体现,它是庄重的,但奖励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名利之心;作为学人,钻研的是成为民族脊梁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共同心愿,是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九江学院“庐山文化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亮点。与此同时,他们决定从季羡林基金会奖金中捐出10万元作为九江学院“国学传承奖”的基金,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热爱国学、严谨治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