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是法国中学毕业会考(BAC)的第一天,此考试实际上具有法国大学选拔之功能,相当于我们的高考。第一天的考试科目就是“作文”,但他们的作文却不属于“法语”考察之范畴,而是位列“哲学”名下。法国高中教育也有类似中国的文理分科,不过是分为三科: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科,所有的学生都会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学习哲学。可以看出,为人类贡献了众多思想大家的法兰西民族对哲学教育是极为重视的,而将作文作为考察哲学学习的载体,则反映出了法国教育对语言文字逻辑性和思辨性的重视。让我们来看一下作文题目。
经济社会科:1)在交换中能让我们能获得什么?2)技术的进步是否改变了人?3)评论洛克《人类理解论》中关于“普适性道德准则”的一段文字,其主要倾向与正义和尊重法律有关。文科:1)历史的客观性是否取决于历史学家的客观?2)语言背叛了思想吗?3)评论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关于“幸福与愿望”的片段。理科:1)向往不可能之事是荒诞的吗?2)是否存在科学无法解答的问题?3)阅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文字,评述“全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间的关联”。各科考生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
这样的题目对国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即使拿来给中国高校哲学专业的学生作答恐怕也不算简单。显然,这些作文试题并非仅仅考察语言运用能力,这些题目对语言能力的要求绝对很高,同时它们极为注重对专业所需思维素质的要求,而这一点无论考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从事的职业是否与文字有很大关联,都是必不可少的。好事的法新社还专门拿了理科作文“向往不可能之事是荒诞的吗?”作为问题来考验各路政治人物,左、中、右几党回答方式各异,但大都较为精彩,堪称盛宴。
社会主义者弗朗索瓦-霍兰德说:“对不可能之事的渴望并不荒诞,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收获可能”。
中间派法国民主联盟主席弗朗索瓦-贝胡的答案也掷地有声:“这可是人类最纯粹、最朴素的愿望,是构成人性的基石,荒诞?恰恰相反,它简直就是生活本身!”
“这绝非荒诞,甚至是最应该受到尊重的品质。”法国目前最大在野党、左翼政团社会党现任主席玛蒂娜-奥布里回答,“我们左翼政党正是由那些想要主宰个人和集体命运的人组成,我们就是要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将理想化为现实!”
执政党、属保守党派的人民运动联盟发言人多米尼克-帕耶说:“这种对‘不可能’的渴望正是人类不断拓宽‘可能’边界的动力。”
那么,是否忽略日常观念之限制,更有利于人勇往直前呢?右翼政党保卫法国运动领袖菲利普-德-维里耶引用丘吉尔的名言做出了回答:“起初人们不知道‘不可能’为何物,后来才有人创造了它。”
法国国会议员,左翼政治人物让吕克-梅朗贡的回答格外专业:“对不可能之事的追求是人性的固有条件之一。虽然在加缪等人看来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但我们更应该因此去想象西西弗斯式的幸福。我对人生的规划即是如此。”
回答者中很遗憾地没有出现总统萨科齐的名字,但是人们仍然记得他2007年总统大选时的口号:“一起行动,一切都变成可能!”这句话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依然适用。
“向往不可能之事”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永恒动力,各派政治人物的回答基本一致。而居然拿高考作文题目来让政治明星们作答,这件事本身不止说明了作文题目在公众心中的“满意度”足够高,而且可以看出法国人对哲学学科的重视。在他们眼里,这一道道命题并非“今天天气……哈哈哈”式的无聊空谈,或以供玩弄文字技巧的雕虫小技,而是每个个体,无论今后将走上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必须面对的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