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法端午节联手找故人》后续报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4:5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6月10日,当这篇微信发到读者手中时,法国华助中心的爱心人士、法国华侨华人会第一副主席任俐敏、华助中心主任郑金标、副主任王晓燕《法国侨报》社长钱海芬摄像段炼已经在里昂和里昂的爱心人士,开始了寻找故人墓地等活动。(详细报道请见明天的微信。)



从6月8日中国《都市快报》和《法国侨报》刊登《中法端午节联手找故人》连续报道后,许多热心人士加入了了寻找故人的行列。

这份绵长细腻的思念,经过都市快报和法国侨报前天共同报道后,打动了很多人。

杭州和巴黎、里昂,这相隔万里的两个国家两座城,很多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法国人自发参与了这场穿越中法时空的爱的思念接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沉寂近一个世纪的音讯,终于呈现了。

昨天中午,里昂的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说:父亲找到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号361,王嘉騡(quán)。
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负责人(里昂中法大学档案资料)法国人Gilbert先生,找到了39份王嘉騡(quán)的历史档案。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份死亡证明,这意味着寻找父亲的墓地有了重要线索。

热心的读者杨弢留言说:

这接近一个世纪的80多年,中法两国,都发生了巨少大的变迁:无论是社会形态、还是科学技术;更主要的还是人类社会开始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认识,与社会价值观趋同和相斥差异的认识,以无法掉和。虽然这样,但也已经无法阻扰人类对共有的,人与人之间真情实感的认同和追求了!



希望通过中国的《都市快报》《法国侨报》两家媒体,在法国钱女士等爱心人士的挖掘下,这个83年的“妻思夫,女念父”的感人故事,能再度启发我们人类对“信念”的执着追求,永不放弃的决心和意志。
谢谢钱女士和里昂学联的同学们!给你们献[玫瑰]!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中国女子俞惠芳,用了72年等待她留法未归的丈夫,这1764730个日日夜夜,几乎是一名女子一生的时间。72载翘首企盼,带着无穷遗憾,带着滴血的心,2005年俞惠芳含恨西逝,享年97岁。俞惠芳的女儿继续了母亲的思念接力,寻父数十年未果。
83岁的“女儿”给都市快报发来一封求助信说:我于今也已耄耋高龄,垂垂老矣,犹似一盏油将耗尽的枯灯,且行将入木。我唯一的愿望,能在有生之年,了却母亲未能与先父相聚的遗愿……亲赴先父墓地祭祀尽孝。”(官微登稿件链接……)

来自《都市快报》的消息说:

得知父亲找到了电话那头女儿默不作声
“女儿”和丈夫目前在象山的一家老年公寓养老。

拨“女儿”电话告知这一消息前,我心里有些忐忑。“女儿”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前天采访时,她告诉我,手头唯一留存的父亲的遗物就是一只牛皮皮夹。

关于父亲,这是一个熟悉的词语也是一个模糊的形象,“女儿”活了83岁,也想象了83年。  

当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女儿”后,电话那头是长长的寂静。半响后,电话那头传来了“女儿”丈夫的声音,他对我说:“我老婆哭了。”
丈夫描述说,83岁的老太太,哭得像一个孩子。

丈夫说,“中午媳妇赶到老年公寓,翻出手机里快报官方微信号的报道读给老婆听,听着听着,老婆哭了。”

“我问老婆哭什么?她说,想起小时候,很多很多个清晨,母亲起床梳妆打扮,念叨着父亲可能会回来的。然后,很多很多个夜晚,她睡觉前都能感觉到母亲寂寥失望的情绪。”

丈夫再三强调,对于赴法扫墓的诉求,他们全家和老婆一样心意坚决。因为这个愿望,他们家族已经花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

“我老婆一生没出过国门,但去法国给父亲扫墓,不要说83岁,就算是93岁,只要活着,都要去。”
端午佳节的中法感谢
远离祖国乡愁更浓

昨晚,“女儿”的侄儿小许给我微信上发来一封感谢信。
小许说:“今天是端午佳节,我们杭州的亲戚们在晚饭时照例给象山的伯伯、伯母(即“女儿”)打了祝福电话。我伯母说,白天和记者通电话时情绪有些激动,很多想说的话没能说出来。叮嘱我爸(老许)代笔写下感谢信,希望能刊登在都市快报上——

  尊敬的《都市快报》编辑部:  自本人向贵报发出寻找先父讯息的求助信后,贵报可谓雷厉风行,今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贵报还与《法国侨报》取得联系,在侨报社钱海芬社长的热心奔走下,中午好音飞降,“已找到先父在中法大学的档案”,闻此讯息,本人泪流满面,可谓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沉寂近一个世纪的音讯,终于逐渐呈现,对于贵报真诚的帮助,本人无法言表,还请通过贵报向《法国侨报》暨钱海芬社长致以诚挚的谢意。  且期盼着能找到先父墓地。  此致并颂撰安! 俞雅金于2016年端阳 
钱海芬社长说:“我已买了从巴黎去里昂的火车票,10日凌晨巴黎时间5:50出发,7:56分可以到达里昂,能在上班时间前到达,不耽误办事。法国华侨华人会第一副主席任俐敏、华助中心主任郑金标、副主任王晓燕也会陪同我一起去,大家发动所有关系,全力以赴寻找线索。”



微信上聊着聊着,钱海芬社长突然给我打来了电话,她解释“要节约手机用电,不断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打她电话,提供‘寻父’线索。”

我在电话里能真切地感受到钱海芬社长语气里的那份激动与热切,我问她“为什么‘女儿寻父’的‘思念接力’,激起了你身边那么多华侨的帮助?”
钱海芬社长说,“‘女儿’83岁了,大家都想着争分夺秒帮老人完成寻父之梦。还有就是,远离祖国,乡愁更浓。”

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男子?
能让母亲一等就是72年

其实,昨天“女儿”还有一个愿望没有细说,但是透过侄儿小许,我还是得知了。“女儿”很想了解,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男子,能让母亲从一而终一等就是72年?

我从里昂学联主席张嘉宇以及旅法杭州人姜嘉蔚提供信息中,拼凑出了关于父亲的一个关键词——[size=1em]学业优秀

张嘉宇说,我非常仔细地查询了中法大学的学生名单,并未发现有文中提到的“王嘉騡”先生的名字。因王先生1933年出国并于26岁时病逝于里昂,我更仔细查找了1933年-1936年的学生名录,也没有发现名字相近的人物。

`王先生是学农业及相关内容,经过分析,我再次扩大查找范围,在1921-1951年的“奖学金生名录”中再次查找,找到一个名叫“王家quan”的学生,出生日期是1911年,来自浙江,学习农学。

那个年代,获得奖学金很不容易,学号361的“王嘉騡”先生学业优秀。

姜嘉蔚说,在巴黎索邦大学华裔潘老师介绍下,我请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负责人(里昂中法大学档案资料)Gilbert先生帮忙,他找到了39份王嘉騡(quán)的历史档案,分别是入学、专业、成绩、就医病理、死亡证明等。

Gilbert先生说,根据历史资料,当年同批次的中国留学生都拿到了毕业证,只有一位没有拿到,就是这位因疾病遗憾离世的学号361的“王嘉騡”,361号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

83岁女儿想去法国给父亲扫墓的愿望能实现吗?

昨晚十点,姜嘉蔚说:“接下去我会去了解档案的具体信息,只要记录了死亡时间就能在市政府找到下葬时间,进而找到具体的安葬地点。”

中国时间10日13:56,钱海芬社长一行也会到达里昂,展开父亲的墓地寻找。

《都市快报》《法国侨报》将继续关注这个故事,期盼能完成母女俩的思念接力。
  法国联系方式:地址 :3 rue de montmorency  75003 paris联系人:钱海芬0 033 6 71 25 28 81[size=1em]/139 580 220 59(中国)邮件:846898392@qq.com[size=1em]/ecmdpress@gmail.com微信:q0671252881/ecmdpre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1 10:16 , Processed in 0.102311 second(s), 22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