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娱乐] 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 外销呈“三少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0:52: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小龙(资料图)
                               

                                       
                                        成龙(资料图)
                               

                                       
                                        李安(资料图)
                               

                                       
                                        张艺谋(资料图)
                               

                                       

  窘境——


  中国电影外销票房少、增长少、影片少


  日前由北师大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公布的“中国电影国际生存状态”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外国观众鲜有接触中国电影;他们中不少人对中国电影仍停留在“动作片”、“功夫片”的印象中;所熟知的中国演员除李小龙、成龙(微博)外,其余基本“没听说”;最喜欢的中国导演除李安、张艺谋等几位外,其余都不认识。


  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等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的外销呈“三少现象”:一是海外票房少。2010年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仅为30多亿元,不到美国的1/40;二是连续增长少。近5年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虽增长113%,但明显低于国内票房410%的增幅;三是进入海外主流院线的中国影片少,2010年达成出口交易的纯国产影片仅1部。


  据记者了解,一些国内影视企业正通过合拍方式在海外推广影片,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中影集团译制中心主任杨和平(微博)等专家分析说:“目前合拍片主要以技术合作为主,而电影的内容被外方垄断,合拍电影就像‘穿着唐装的洋人’,没体现中国文化的输出。”


  瓶颈——


  内容狭隘 译制障碍 发行不畅


  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效果不佳源于三大瓶颈:其一是影片表达内容狭隘,不会讲故事。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分析指出,《阿凡达》、《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大片,均以未来时空、虚拟时空为主要时间背景,表达内容多为“真善美”的人类普世价值,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界限,易被全球观众接受。“而我国电影一直强调现实主义创作,如《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等多以当下或过去现实生活为素材,采取怀旧式表达,即便国内票房再高,也很难融入世界电影大潮。”


  “中国其实不乏经典故事,但我们要么没有讲,要么讲得不够精彩,使电影缺乏文化穿透力。”知名演员李菲说,“两部好莱坞影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故事题材均来自中国,竟被美国人借用、改编、拍摄,而且还进入中国市场实行‘反输出’。”


  其二是语言译制障碍。杨和平认为,译制是影片对外输出的关键,但我国的译制工作仍处于“散兵游勇”、“拉郎配”的状态,缺乏专门的译制机构和标准,质量无人把关,导致一些赴国外参展或营销影片的翻译“驴唇不对马嘴”,大大影响对外传播效果。


  “不少中国影片在海外发行,往往找外国人翻译。他们外语虽好,但不懂中国国情,在翻译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词句时经常闹笑话。”美国迪斯尼公司创作总监张云明举例说,“比如,把‘知青’简单译为‘受教育的年轻人’,外国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究其原因,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在我国,无论译制片的市场收益如何,译制人员不参与分成,这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而美国的同行获得票房收益的5%,全球轰动的美国电影《怪物史莱克2》的译制演员,每人能获得近千万美元的酬劳。


  其三是版权发行不畅。不少国内影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制作的国产影片若想在海外放映,需要相对固定、权威的发行单位,但我国目前在这方面仍为空白,尚未与国外发行方无缝对接,只能靠影视企业自行联系,大大降低了电影输出的数量与进度。


  建议——


  中国影片海外落地如何不再难?


  针对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三大瓶颈,业内人士提出三大建议助推其在海外成功落地:其一是在电影制作中,须遵循“中国主题、世界元素”的原则。


  据北师大教授黄会林介绍,“北师大2011中美青年暑期DV计划活动”邀请多位美国高校影视专业优秀毕业生来京,以“美国青年眼中的北京”为主题,拍摄多部涉及北京“公园文化”、“茶文化”等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在美国各高校官网和微博传播,点击率达上千万次,传播效果良好。


  其二是在电影传播中,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译制工作在电影走出去中的关键作用,特别要借鉴国外译制模式和经验,完善我国的译制机制、提升译制水平和传播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麻争旗举例说,美国早在上世纪就成立能够完成世界所有语种配音及字幕制作的全球最大影视翻译机构“SDI”;日本各大电影高校均配有翻译学院,专门负责影像作品引入和输出的翻译工作;欧洲多国都有本国的电影翻译家协会,在保护译制人才收益的同时,促进译制水平提高。这些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其三,在电影营销中,可推广“3+1模式”解决版权发行不畅的难题,即由国内影片版权方、中国电影译制拷贝制作方和国外院线方三方联动,并借助海外华裔的支持,共同推动中国电影的海外落地。


  据记者了解,由中影集团译制中心推动的“中国经典影院项目”今年在马来西亚启动,该项目由马方提供影院、我方提供版权和拷贝制作,并吸引当地华裔参与投资宣传,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截至9月末,已有《风声》等50多部影片被外方选定播放,受到当地极大关注。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30 06:40 , Processed in 0.055661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