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纪事(13、14) 13、地铁交通,城市动脉
地铁交通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特别是象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地铁犹如人体的动脉系统,维持着城市的生命。记得中国城市地铁建设是上世纪60年代从北京开始的,但改革开放后,国内许多城市相继起步地铁建设。经过一、二十年的历程,我的故乡上海后来居上,从1995年4月第一条线路正式运营起,到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的15年间,已开通运营11条线路、282个车站(另有全线位于世博园区内,仅供世博园游客和工作人员搭乘的世博专线),运营里程达420公里,已经超越伦敦的408公里,跃居世界第一。近期及远期规划将达到510公里(2012年)和970公里(2020年)。
我曾搭乘过伦敦、纽约、巴黎和香港等国际大城市的地铁,相比较而言,上海地铁与香港一样,空调和安全保障系统更为先进。目前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高达478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超过568万人次,管理水平一流。上海轨道交通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速度,被世界地铁协会称为“地铁建设史上的奇迹”。与此相比,伦敦地铁建设用了147年(408公里)、纽约用了143年(368公里)、巴黎用了110年(213公里)。
回忆上海的城市交通,除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外,本来还有1908年始建的有轨电车。但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轨电车开始被拆除,直至1963年,南京路上最后一条有轨电车也淡出了历史。当时国外也有相同的情况,如我现在居住的法国斯特拉斯堡,该城市有轨电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78年,就兴建了线路,1894年引入电力机车;上世纪50年代,有轨电车被私人汽车、公共汽车所取代,1960年5月后,有轨电车停止运营,并被拆除。今天看来,当时拆除有轨电车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环保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各国都重新加紧发展城市的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有轨电车等。1994年,斯特拉斯堡开始建设新型的有轨电车,并使有轨电车成为整个城市交通的核心,迄今运行线路有5条,总长为53公里(2010年将建成第6条)。斯特拉斯堡市区人口仅27万(加郊区有65万),但每天大约有30万人搭乘有轨电车,也因此成为有轨电车的样板城市。上海浦东张江地区于2009年8月,也开通了一条有轨电车。然而,地铁的优点是通行无阻,特别快捷,对大城市尤为重要,因此上海能如此高速发展地铁交通,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此外,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磁悬浮轨道交通,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东到浦东国际机场,设计时速430公里/小时,实际时速约380公里/小时,线路全长30公里。总之可以说,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是大中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方向,小城市则以有轨电车为主。
今次在上海期间,我多次搭乘了多条地铁线路,感觉很好,方便快捷、干净舒适。除早晚高峰时段人流量升高外,一般总有座位。4月20日那天,女儿陪我去参观试运行世博会时,就没有自己驾车,因为从五角场搭乘地铁8号线,可直达浦东世博园入口处,既方便又省时。据称,如今上海市中心城区居民,出门500米即可找到地铁站,线路四通八达。随着近期和远期规划的实施,上海地铁交通将更上一层楼,无疑会达成世界第一流的先进水平。
14、五角变迁,繁荣腾飞
从来,江湾五角场是上海人人皆知的“乡下”地方。过去非常僻静,但近几年经过规划建设和发展,昔日破败的五角场,如今已成为继徐家汇之后的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开始繁荣腾飞。
据历史记载,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拟定了开发江湾、建设“大上海”的规划,并规划设计了“五角场”的构成:用五条马路即黄兴路、其美路(今四平路)、翔殷西路(今邯郸路)、翔殷路和淞沪路形成五条放射状主干道,其间各有横向的马路加以联结,如同蜘蛛网一样,结成密度平均的“棋盘状”道路网络。根据当时设想,五角场将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二首都”(经济首都)。但抗战爆发,最终摧毁了五角场的繁荣梦。
新世纪唤醒了五角场,随着被定位为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五角场拥有了新的梦想:打造历史与时代有机交融、知识与产业联动发展,以科教服务为特色的智慧型城市副中心;分担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服务于东北部地区。
现今的五角场环岛地区,以其独特的鸭蛋形设计,在沪上各建筑中独树一帜。面积达6300平方米的五角场环岛下沉式广场,位于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和淞沪路5条道路的中心,是五角场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接了五个角的各大商业设施,沿着下沉式广场环廊的5个出入口,可以走到环五角场的任何一条马路,走进周边每家商城的地下层。环岛下沉式广场地面上建有横跨中环线的椭圆形(鸭蛋形)漂亮建筑,俗称“彩蛋”,当夜幕降临时,鸭蛋形环岛建筑流光溢彩,非常漂亮。五角场环岛周围的大型商城,如万达商业中心、百联又一城、东方商厦、大西洋百货等,各具特色。平时每天光顾这个商业新地标的人群有20多万,双休日每天可达40多万之众。
过去,我很少到江湾五角场地区,依稀记得因参加学术会议和联系科研工作,曾到过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那时,五角场真的是很荒凉,交通又不便,好像到了乡下一样。直至1993年,女儿迁居到这里,我开始对五角场的环境慢慢熟悉起来。当时市容依旧,并无太大变化。1995年后,开始出现一些新建高层建筑和居住小区;1998年“大润发”、1999年“欧尚”等外资大型超市进驻该区,呈现初步的繁荣景象。但真正改观,是从新世纪开始被定位为上海城市副中心之后,才发展到了今天的繁荣局面。许多国内外老牌、名牌店,进驻了五角场商城,极大方便了本地区的居民。女儿过去常去远处市中心的淮海路、南京路购物,现在不必舍近就远,在五角场就可以办到了。我逗留上海期间,也常去万达商场的“上海书城”,选购喜欢的图书,或者在食品部楼面,品尝各种各样特色美食,真的是一种享受啊!…。
城市副中心建设可以加速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目前已有徐家汇、五角场、花木和真如四大城市副中心区域。五角场的变迁和繁荣腾飞,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