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 毕飞宇回家谈创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4:4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很骄傲
  编者按:9月29日至30日,刚荣膺第八届抵触文学奖的兴化籍作家毕飞宇应兴化市市引导的邀请,回乡加入市委市政府为其举行的庆功会。其间,9月30日上午,毕飞宇非常愉快地与故乡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一场活泼的交流会,会上,毕飞宇与大家分享了他写作中的心得与感悟,并与与会者做了互动交换。【本文经录音收拾,有删省。】
  毕飞宇创作谈
  这次回来搞这个运动是良久以前就定下来的,时间也改了好几回,我一直有这个打算,与兴化的文学喜好者,聚一聚,聊一聊。
  首先,我说说外界对兴化的见解。在外界看来,兴化是个非常了不得的地方。记得两年前,国民文学的主编李敬泽到泰州来办事,我陪他来兴化逛逛,他很惊讶:“你们兴化怎么会一直地有人出作品!”说这话时,是晚上8点多,我答复他:“原因很简单,此时此刻,我们兴化起码有40个人在写作。”我这个话其实也不准确,究竟没有真正去考据过,这只是我的直觉。记得我讲完后,李敬泽好半天没有讲话。后来,李敬泽遇到了铁凝,他就把我这句话当成一个论断告诉了铁凝。他说,天天晚上兴化都有40个人在写作。在中国的大地上,每块地方都有很多文学爱好者,都有许许多多的作家在耕耘、在工作。但是兴化一个县每天晚上起码有40个人在写作,这阐明这个地方的人爱这个东西。对文学来讲,这里有最优质的乳汁,有最优质的水土,她合适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去做这个事情,文学未必是个了不得的大事情,但是人们爱她。我想这就是一方水土上能够产生这样一个特定景致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一个兴化人,尤其作为一个兴化的作者,我非常自豪,因为我来自于一块文学气味非常丰沛的地方,感觉自己根正苗红,这种感觉很鼓舞人心。
  那么,作为一个来自兴化的写作者,我想在写作过程中确定是遇到过一些问题的。于我而言,起码有两三个问题,我是长期以来把它们当做大事情来对待的,我觉得如果这几个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影响我的创作,相反,这几个问题处置好了之后,它会为我的写作带来新的能源。
  第一个问题,就是区域文化跟文学的关联。这个东西可能每个作家都会碰到,尤其是在本土写作的人。每个处所都有它自己不同的特点,严厉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区域文明作支撑的话,写作是无奈实现的。区域文化为一个作家供给血液、肌肤,可是区域文化有一个十分致命的问题,就是它的局限性。如何在区域文化的局限性与文学的创作之间找到一个点,一个人如何从区域文化之外找到一个更加宽阔的文学局势,最少在我20多年的文学写作中始终是一个让我感到迷惑的问题。在写作中有些人可能在人物、故事、风土人情这些方面要牢牢地捉住了区域文化特征,但在精神上我们要跳出去。说到精力上要跳出去,我想最中心的一个概念就是价值。没有一个艺术家身上不弥漫着浓烈的价值特征。与我而讲,我的价值观跟兴化无关,跟江苏无关,跟中国无关。我的价值观就是通常意思上西方人讲的那种普世价值――自在、同等、博爱。从区域文化的特点来讲,兴化也有兴化的价值,比方,咱们兴化人最重要的价值观是讲人情、讲体面、爱享受。在兴化人情是第一位的,所有价值首先体当初亲情上,这种价值的价值是否有价值是成问题的,如果一个文学家在他毕生的创作中仅仅刻画了所谓的亲情,而不体现出其余的价值追求,那么充其量只是一个风土人情的写手,永远不可能回升到艺术家的高度。人的大小、作品的大小是以一个硬件来做衡量的,就是作品的内部和人的内部所体现出的价值特征,价值特点是有大小的,普世价值关乎每一个人,他对每个人都有用;而区域风气、人情民风它极为迷人,但永远不可能发生让更多人共识的货色。兴许会有人反驳我,很多作家在作品中都展现出了浓烈的区域文化特征,例如沈从文、莫言、鲁迅等等,也有人会问我:“你本人不也是在《玉米》、《地球上的王家庄》等作品中寻求那种区域文化特征码?那种乡土文化风貌吗?”对,可你要说我始终是保持那种风土写作的,坚持地方写作的、坚持乡土写作的,我还真不否认。无论是《玉米》仍是《平原》关注的东西比风土人情、区域文化都要大。这个大体现在人物的命运上,人物命运是摆脱区域文化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如何去权衡呢?如果说这个人物的命运是这块土地的区域文化所决议的,那么命运的特点就是文化的特色;如果作品中体现出的人物的命运感是超越了风土的,那么这个作品将必定是超出区域文化的。所以我斗胆说,《玉米》、《平原》是借了区域文化微风土着土偶情的特征所构建起来的一个谣言,终极要表白的东西是我心坎所认识的那个命、那种运气感。他们不是等值的,假如这两个东西是等值的,那应当不是个好的东西。文学意义上的东西局限是无比小的,风土人情、区域文化足以支持一个人写一辈子,然而格式毕竟是有限的,可是如果能从区域文化动身,站在一个人辞意义的高度,站在一个轨制考核的高度,站在一个普世价值的高度,站在一个直面人道的高度,去面对文学,我想,局面会有所不同。这个问题,在从前的漫长的历史中,是我一点点地写、一点点地积聚、一点点地思考所得出的一点有价值的意识。
  另外一个问题,口语与书面语――或者说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蛮重要的。小说是叙事的,面对详细的事情,塑造详细的人物。你要是问我,如何写作,如何应用语言的,我个人以为,我是一个坚持用书面语言用普通话写作的作者。有人要反驳我,《玉米》、《平原》有兴化的方言呀,可是内蒙人、东北人、河北人看到我的小说时,也会觉得我在使用他们的方言。其实《玉米》、《平原》中你们所看到的方言特征是我做出来的,你们可以把句子拿出来剖析,根本上还是书面语的特征。许多用方言写作的作家,下面要用许许多多的注解,而我的作品中没有一个注解。也可以这么说,需要用注解的地方,我一定把它改掉,我要的只是城市语言的那个调子,因为《玉米》、《平原》是写实的,写实的作品要让人信任。如何让人信这是一个叙述当中极为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小说叙述过程中最本质的问题。艺术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要动用一切手腕来证实“我的话你要信”。比方说《玉米》,我要让人相信在文革期间,中国有这样一位女子她有这样的命运,所以我第一要做的是,把她的性格断定下来,今天你古龙了吗 【出门随手带相机】――冠希~~10.07,第二要做的是用语言去包装人物,语言的现场、气场跟玉米这个人是要相对吻合的。所以我认为《平原》、《玉米》的写作,是借助了书面语和方言的一些元素让语言尽可能地贴近玉米这个人物。在人物和人物性格眼前,语言是次要的。方言和白话永远不是写小说最好的道路,只不外是一些元素放在小说里增长语言的生动性,增添语言的可托度,好的语言一定是书面语,一定是普通话。因为语言的骨架是书面语、一般话。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非常有情感,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口语、方言,一定要在书面语、普通话的框架中纳入它的元素,不能弄反了,不然你就设置了语言阻碍让别人无法理解你的作品。
  第三个问题,爱好者与艺术家的差别。这是一个很好玩却又极为残暴的话题。简略来说,如果你想做个爱好者,你是完全的,如果你盘算做一个艺术家,你一定是残缺的。这象征着,当你决定做一个艺术家的时候,你需要在生活中手里拿一把刀把许多东西全体砍掉。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丰盛,正好相反,加法是做不了艺术家的,艺术家做得越好,减法做得越多,手上的刀子越快。不停在自己的身上拿刀子砍,砍成最后,把自己砍成了一个艺术家。以我个人的领会,一个人决定要做一个艺术家,砍得过程不是一个好玩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不堪忍耐的过程,需要非常大的力气,你才干熬过去。
  毕飞宇答读者问
  问:当你自己的价值观与四周人的价值观出现冲突时,在坚持自我的过程中,你有过苦楚与纠结吗?
  答:实在文字最实质的问题就是冲突,从浅档次来讲,是性格冲突,从高层次来讲是价值抵触。没有冲突哪来文学。矛盾是一定的,在摩擦当中能够为个人谋取好处,可有时候个人也要为此付出代价的,这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要英勇的拿起刀子砍。砍是我常做的一个动作。所以别怕失去,不怕失去对写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东西。 问:对一个想写小说的人来说,需要读哪些书? 答:如果想把小说写到一个合格的程度,需要读三本书,一本是《唐诗三百首》,一本是《水浒》,一本是《红楼梦》。对我来讲,我的资源就是四个东西,《唐诗三百首》、《水浒》、《红楼梦》,还有就是通过西方浏览所树立起来的价值理念,终生的一些基础信条。《唐诗三百首》教会我们如何营造氛围,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放大,让自己的语言洋溢出它应有的芳香,读书笔记;《水浒》不是最巨大的作品,但施耐庵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施耐庵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用最短的篇幅和最短的时间,即时把一个人塑造起来。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部作品起码有三四个主人公,这多少个人物他在作品当中是需要发育和成长的。你要用很大很大的篇幅去给他发育和成长。所以与此相干的周边的一些人物,当他们涌现的时候,你是不能用太多的篇幅去给这些二线或三线的人物去发育的。如果你用太多的篇幅让这些人物去发育性格的话,那么你的小说会越拖越长,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致。《红楼梦》,这是一个最尺度的、最整体的教材,我们看到的是命运的那种戏剧性,跌宕放诞起伏、令人嘘唏再三的、很巨大的东西。他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如何表达你的主题。《红楼梦》是找不到主题的,但《红楼梦》抒发主题思惟的方式,却是最好的一个范本。《红楼梦》的主题就是空!白茫茫的大地真清洁,一切都没了,读心专家。《红楼梦》的细节描述是极为扎实的,每个地方都给你刻的很细,每个人物都交待得非常清晰。沿着这个清楚的途径往下走,走到最后你发明都是虚妄的。这也是《红楼梦》如斯迷人的一个最重要起因,它的艺术沾染力是伟大的。 问:您在写作中有没有对自己失去过信心,在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我说瞎话,写作中,我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信念。《青衣》写完后我13个月没写作,找不到感到,就每天在家等,认为自己江郎才尽了。《玉米》写完了以后又呈现了这样的情形,找不到感觉了。《平原》、《推拿》写完了还是一样。天底下没有永远自信的人,自大不自负是人的常态,自信是一种异态。自信是在特别的生理、精神和周边的环境鼓励下产生的一个好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告知自己以及孩子们,猜忌自己是畸形的事件。在写作过程中,每部作品遇到的艰苦都不一样,有技巧的、语言的、构造的问题,有性情成长的问题、人与人关系的问题,还有思维上、道德上、感情上的问题。情绪问题对作家来讲是最纠结的。例如,悲剧有一个准则,悲剧永远是向最美妙的性命和最爱的人下手。如果写一个十恶不赦的无赖,作品中把他写逝世了不叫悲剧。最可爱的人,最亲的人,最美的人赶上了可怜,这个不幸固然是生活给她的,可是在作品当中,就是作者给她的。所有的悲剧命运都是作者把她一点一点地推到那儿去的。这个推的进程对一个小说家来讲是宏大的折磨。问我在写作当中最大的难题在哪儿,就在这个地方,尤其是死亡!可能用非常负义务的立场去面对虚构人物生死的时候,今天你古龙了吗 【出门随手带相机】――冠希~~10.07 秋宫尚,这个人才配做一个小说家。
  问:小说的创作中,往往很轻易纠结于自己的事实情绪,不能自拔,写到最后,更像自己的情绪宣泄,如何跳出自我呢?
  答:这个问题异常专业。日常生涯的安静情绪会跟着小说的递进随着转变,变成了书中的那个气氛,由于人和作品必需合一。在情绪没到的时候,要坐在那里酝酿,酝酿好了当前再开端写作。但是将写作变成了个人的情绪宣泄就恐怖了。一定要分明白作品的情绪与个人的情感,当作品的情绪与个人的情绪合二为一的时候是好办的,但是要提示自己,当把自己的情绪调剂得过火饱满时,你可能会把自己不恰当的情绪放到适当的作品中去,这个是要警戒的。艺术家的情绪要丰满,但是在恰当的时候如何节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小说家的必修课。不晓得把持的作家是要出大问题的。
  问:良多人提到《推拿》的结构有些疏松,你说过这个结构是与内容有关系的,可否具体讲授。
  答:《推拿》发表出来之后,有些批驳是针对《推拿》的结构的。其实现代主义小说的结构与古典小说的结构已经完整不一样了,古代主义的小说结构比古典小说的结构要自由得多,因为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最基本的区别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不一样。古典主义对时间空间的认识是比拟綦严而物理的,它忘却了人的主观性。而意识流小说,是不太在意时间和空间的物感性,更自由。相对于《推拿》来讲,因为《推拿》里面所有的人物是盲人,盲人的行动受到了许多局限,他们每个人生活都长短常枯燥和俭朴的。如果我用一个框架结构来写《推拿》是没措施完成的,《推拿》它自身所形成的事件非常少,我要是用那样的结构来写,那就是为自己找别扭,而且让人一看就觉得是假造出来的,基本不具备可信性,所以我采用了相对来讲比较松散的结构,与盲人的身份、生活相吻合。
  问:前面您说艺术家是“砍”出来的,您作为艺术家是当之无愧的,那么您“砍”了什么
  答:砍的就是世俗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局部,比喻说仕进,做官须要花大批的时光去应酬人,比方说生意人,为了挣钱需要和不同的人来往、应酬。你的心理不归你自己做主,在写一个作品的时候,内心是绝对关闭的,处在某种情绪中,在写《按摩》的时候,我的留神力都是跟盲人在一起,如果我的生活是过于庞杂的,在某些时间段里,我就必须把那些盲人“赶走”,必须把大量的不相关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内心,它一定会构成过大的内讧。所以小说家在世俗生活中是不能要太多的,也要不到太多。
沙发
发表于 2012-3-20 10:07:16 | 只看该作者
没来得急看,应该不错,先帮你顶












板凳
发表于 2012-3-22 09:3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一下吧












地板
发表于 2012-3-24 07:27:2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很好很好,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1 15:43 , Processed in 0.027939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