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4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绝对原创] 火车穿越欧亚大陆 之六 过贝加尔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7:2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晚上大家说起明天要经过贝加尔湖。我想这哪能错过这个机会,单凭俄罗斯人榨了我这么些血汗钱。我就换上一脸的沉重和一车厢的国际游人去说:这曾经是中国的土地。可惜被俄罗斯人无耻地抢走了。两千多年前,曾经有个叫苏武的在这里牧羊。我告诉他们说,后来本朝太祖访问苏联经过这里,他向周围的人说起这个故事。后来列车到站,地方官员都在站台迎接。太祖却一言不发,不肯下车。这是他访问苏联途中,唯一没有下车的地方。

我在莫斯科时间早上三点钟起床,天地混沌。大概是因为地势平坦,这一路走过来,经过的流水大多都很平静。只有在这一处,溪流格外多,流淌得也格外欢快。我守在窗口,几次都看走了眼。终于在茂林之外,苍茫茫一片湖泊出现了。雨水敲打车窗,窗外细浪拍岸。乌云下,远近灰蒙蒙的,天水一色。那时清角吹寒,苏武牧羊的皮鞭在这里清厉的响起。

贝加尔湖,这是先人经过而不 肯下车的地方。尝试设想当年先祖的情绪,大约包含着对开疆拓土者的愧疚,对现实的无奈,也有隐忍和承担。

时因北风,我就想起 “答苏武书”,作者托为李陵,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为一时勇将。他以五千人马遇到匈奴主力十万众,力战之后而被迫投降,书信中说自己投降是为了日后有所图谋。然而汉武帝杀了他的妻子老母全家。却厚封自己的宠妃的哥哥。司马迁 为李陵辩护而受宫刑。

李陵在书信中叙述他的母亲在老迈的年纪被屠杀,他的妻儿无辜被斩首。他说他生在礼仪之邦,却违弃君亲之恩,而入无知之俗。他说,我让我祖先的后裔,变成了戎狄之族。李陵的投降真的只是为了卧薪尝胆,还是一时求生心切,或许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而这篇文字的作者也一直存疑。然而字字锥心泣血,大概的确是李陵心情的写实。

当年霍去病夺取阴山,马踏匈奴,匈奴失此宝地,匈奴歌谣唱,夺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你唱罢来我登场, 古往今来,人们却不得不投入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中。

阴雨连连,贝加尔湖烟波浩淼, 想起李广,霍去病等英雄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想起“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句子。我就就着方便面心祭李陵辈及古往今来的士卒们。

贝加尔湖附近水草丰茂



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小湖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0 收起 理由
anna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1-8-10 22:54:13 | 只看该作者
天气果真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anna + 5 看贴回复是美德!

查看全部评分

板凳
发表于 2011-8-29 13:34:11 | 只看该作者
霍去病英雄啊
封狼居胥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anna + 5 看贴回复是美德!

查看全部评分

地板
发表于 2011-10-3 13:11:05 | 只看该作者
走古人走过的路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anna + 5 看贴回复是美德!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1-11-4 05:37:4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顶顶~~~







6#
发表于 2011-11-18 21:18:57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3-17 13:19:51 | 只看该作者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篇读来有了历史感沧桑感。
8#
发表于 2012-3-18 18:17: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让我们领略了贝加尔湖的美
9#
发表于 2012-3-19 16:57:4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问好楼主。。。
10#
发表于 2012-3-22 20:14:22 | 只看该作者
小黑 发表于 2011-8-10 23:54
天气果真不好。。。

所以效果也不好
11#
发表于 2012-3-22 20:15:21 | 只看该作者
蓝色幻想 发表于 2011-8-29 14:34
霍去病英雄啊
封狼居胥

大英雄!
12#
发表于 2012-3-22 20:16:26 | 只看该作者
江南紫音 发表于 2011-10-3 14:11
走古人走过的路

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1 03:25 , Processed in 0.100095 second(s), 2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