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民俗摄影入门基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2:3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俗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摄影门类,与其它摄影虽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许多个性即特殊性。民俗摄影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掌握并适应这些规律,就能在民俗摄影实践中取得主权,从而使自己的民俗摄影水平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创新。要搞好民俗摄影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如提高摄影技术、技法等,但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学点民俗摄影理论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都是合格的民俗摄影作品。因为,民俗摄影具有极强的学科边缘性,它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相联系,其自身也涉及摄影艺术的许多门类。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就目前我国民俗摄影队伍而言,不论是有一定资历的中老年摄影工作者,还是众事摄影经历不长的年轻人,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初涉民俗摄影这一领域,对有关民俗摄影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缺乏,对诸如什么是俗学、民俗学包括那些内容,民俗摄影的特性、内涵、原则及应具有的技术技法等比较模糊。致使一些同志的创作思路长时间停留在单纯为了猎奇而纪录或囿于唯美的艺术创作。

  有的认为,民俗摄影就是到少数民族、边远落后的地方去拍摄,汉族、内地、城市没有什么民俗题材可拍;有的在拍摄过程中,舍本求末,不得要领,使得许多难以遇到的拍摄良机失之交臂;有的干脆这也拍,那也拍,似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片子消耗不少,收效甚微;还有的由于不大懂民族政策和当地民俗习惯,到民族地区采访闹出笑话,有的甚至违反当地的民俗禁忌和国家民族政策,引起民族地区的不满,造成了民族矛盾。如此种种,虽现象各异,但却说明了一个共同性的问题:缺乏民俗知识,缺乏民俗意识,一句话,缺乏学习。这就从中得出一条结论:从事民俗摄影,不下一定气力学点民俗知识是绝对不行的。许多颇有摄影经验的同志经过一段波折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搞民俗摄影,不学点民俗学知识就不知道哪些该拍,哪些不该拍,应该从哪个角度拍,通过学习才明白,原来民俗摄影的题材如此之广,范围如此之大,既大有作为,又大有学问。”

  实践证明,从事民俗摄影须着重学习以下基本知识:一是民俗学,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民俗,民俗学及民俗的范围;二是学习民俗摄影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拍摄技法;三是学习有关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的民俗民风特征及民俗禁忌,熟悉国家对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有关政策。应当指出的是,即便是从事民俗摄影有相当资历的同志,在采访前还要先期学习有关民族政策、民族习俗,民族心理。过去由于宣传内容与研究资料的界线不清,本应作为内部学术研究资料的却拿来公开宣传,结果虽满足了一些读者的猎奇心理,扩大了刊物发行量,但却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同志的感情。
  本文只所以不惜笔墨地论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是由于它实在是从事民俗摄影必须的先决条件和最基本的要求,大概也是与从事其它摄影的显著区别之一。

  二、要具有两个感情

  民俗摄影工作者的对事业的感情与对被采访对象的感情,是决定能否克服一切困难,能否拍出感人至深照片的重要因素。

  拍摄民俗照片,必须深入民俗活动的生活中去,特别是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拍摄,需要作者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的坚毅品格与顽强精神,而这些又来源于作者对民俗摄影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很多同志以为民俗摄影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实际,在经济、交通发展迅速的今日,即使再偏远的山寨,也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而考验民俗摄影工作者意志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吃饭、睡觉、走路三大要素。入乡随俗,你能到藏区喝酥油茶、吃糌粑吗?在生活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能一个星期甚至十来天地把土豆又当菜又当饭来与老百姓共处吗?睡眠是恢复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在条件较差的山区,没有床甚至没有被还有各类小动物的干扰,或者十多人乃至几十人共享一个大帐篷甚至露宿,你能保持足够的休息来维持连日紧张的工作吗?再说走路:过溜索,骑马,攀越白雪皑皑的山脉,背上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连续几天或十几天的步行,所有一切构成了民俗摄影工作者的艰辛的工作写照。民俗摄影的收获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如果对民俗摄影事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对事业的深厚感情,也许一个跳蚤就会把你吓回去。

  至于民俗摄影工作者第二个感情就显得更为主要。这个感情问题实际也就是立场问题,无论是哪个民族,即使是最贫困、最弱小、最偏远的民族,采访者都应对他们抱着诚恳、平等、尊重的态度,只有这种态度才能被他们接受,才能受到他们的信任。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小山寨,来一个外人是会有“轰动效应”的,很久以后,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后都会由爷爷传诫子孙,某某汉人是我朋友,某个汉人是骗子,他们待人的态度是认真的,甚至是刻板的,是凭感情来认识的。对待被采访对象最好的方式是诚意,有诚意就不必怕误会,有诚意就可以交朋友,有诚意就会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一旦与被采访者之间有了感情,你就不会去拍猎奇的照片,哪怕拍一间破茅屋,拍一位破衣烂衫的劳作者,也会充满了温馨,充满了人情味,你就会从现实的贫困中找出他们和昔日的不同与发展,你就会从相对的落后环境中发现在现代城市里已经难以找到的情感与信任。你就不会嫌脏,你就不会嫌穷,你就会把充满诚意的镜头去寻找能反映他们真情实感的一举一动,去对准他们虽然贫困,但却认真而火热的生活,你也会在这样的采访中获得升华的快感,悟到更多人生的真谛,一切艰难困苦,一切生生死死的威胁都会被你那高于感情的采访热情所溶解。

  三、进行民俗摄影创作的两个要点

  1.就地就近为主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传统的民俗事象在正在迅速消失,需抢救的民俗资料极多,需抢救的地域遍及全国,而从事民俗摄影的人力虽不断增多,但与面临的任务相比较,仍有杯水车薪之感。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我们应采取何种战略来完成“抢救性”的历史任务,确实是一个艰世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首要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科学地使用现有力量,才能达到又快又好又省地完成任务之目的。对此,近年来已有许多民俗摄影同仁发表过见解。目前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可以做到的组织形式,应是坚持就地就近为主的拍摄创作的原则。这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有许多好处:

  植根当地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具有许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可使创作得心应手,从容自如,有可能拍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作者对生活工作的家乡故土是最熟悉、最多倾注感情的地方,对当地的各种民风民俗最为了解,把当地做为自己的创作基地,经过充分准备,有步骤地将各种民俗事象作为特定的地域文化现象,深入观察体验,细微探索考证,用相机去揭示、展现、研究,一定能拍出更多的风格各异技艺品位具佳的民俗摄影作品,一定能出色地完成当地民俗抢救任务。这种形式,可省却到外地创作食、住、行等大量的开支,可减少到外地采访的诸多困难和不便。

  试想,在各地各级民俗摄影组织的指导协调下,全国各地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及爱好者都来各守一地,全面搜集,坚持积累,然后再逐渐向周边地区延伸扩展,用不了多久,抢救民俗文化的“星星之火”就会在祖国的万里疆土形成燎原之势。

  当然,我们这里提倡就地就近为主的原则,并不否定适当地组织民俗摄影工作者外出开阔视野,结合创作进行业务培训、研讨、观摩或交流;也不排斥集中力量对某些老、少、边、穷地区及民俗摄影力量薄弱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突击性抢救。因为,这些作法都是与加强摄影队伍建设,完成祖国民俗摄影的宏伟事业相一致的。但从宏观部署上,我们应提倡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把着眼点放在就地就近方面


2.全面反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构成了数不清的风格各异的民俗图画。由于各民族所处地域不同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速度。有的民族已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的民族则刚刚走出原始状态。如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尚保留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的云南基诺族人;被人们称为人类活化石,目前还残留着母系社会印记的摩梭族人……对于这些落后的生活方式,民俗摄影应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文献资料。如实地拍摄纪录下来,以便收藏和研究。我国大多数的民族已大踏步地向现代康庄大道迈进,但又有许多新风新俗层出不穷。这些,同样是民俗摄影应该反映的内容。

  从全国56个民族看,少数民族在数量上占55个,分布全国各地,民族特点各异,民俗风情差别较大,民俗事象十分丰富多样,加之这些民族与汉族比较相对落后,所以在生活习俗方面,在许多人看来比较“奇”,加之交通不便,多数人亲临实地的机会较少等原因,使得一些同志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民俗摄影就是到少数民族地区拍摄。这显然是有失全面的。

  汉族,无论地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民族文化之悠久,民俗事象之丰富多彩都是民俗摄影应该反映的重要方面。绝不能因对汉族的民间习俗司空见惯而忽略其存在,对其珍贵价值而无所谓,更不能形成一提民俗摄影就想到少数民族的偏见。所以,凡有志于民俗摄影事业的广大同仁,应对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予以同等关注,合力发掘、充分展现、潜心研究,努力使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灿烂民俗文化得以全面纪录、整理和发扬光大,让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要小题大作,深度采访,系列报道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题大作与前面提倡的“全面反映”的原则并不矛盾。广泛拍摄,全面搜集纪录,是就民俗摄影的宏观职能而言的。而小题大作,则是在宏观原则的指导下,对某项具体拍摄活动的要求。

  小题大作,就是要求拍摄者要善于抓住千万种有民俗特色的事象之一,进行有深度成系列的透彻反映。如民俗事象,分若干大类,其中一大类是物质民俗,物质民俗其中之一是服饰民俗,而服饰民俗又包括装饰(服佩)民俗,装饰民俗又可细分为头饰、衣饰、鞋饰三种。如此多的种类、层次,我们从哪个种类层、次拍起呢?根据小题大作的原则和要求,我们不仿从最低的层次最具体的事象--头饰民俗这个小题目中作文章:把某一民族支系的头饰种类和式样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拍摄下来,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不就是一篇小题大作有深度成系列的大文章么!若再以此类推,把一个民族所有支系的头饰乃至全国各民族的头饰逐步收集拍摄下来,加以整理说明,就是更大的一篇文章了。



  深度采访,系列报道是以小题大作为前提的,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题目小才便于进行深度的采访,有了深度,作品才不平淡不俗套,才会有新意,才能更生动地反映民俗事象的真实本质。把小而深的题材成系列(成组)进行反映,就会形成“横排、竖比”皆成文章的境况。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收藏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更易于被读者所接受、所喜爱。

  五、要认真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在一次拍摄活动之前,认真地有重点做好先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对采访拍摄成功的程度影响极大。通常,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将要采访的主要民俗事象进行先期调查研究

  具体方法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也可以请了解情况的人介绍,还可以事先找当地群众座谈。通过调查,力求对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活动的方式内容、特点、意义等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做到对拍摄对象的活动程序有先见之明,予有准备,打有把握之仗。


2.做好予测及拍摄计划

  根据将要拍摄的民族地区的特点,对民俗活动开始、中间、结尾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突发事件做好预先构想,尔后订出概略拍摄计划。

  即便在拍摄过程中,当拍完一个情节后,也要迅速对下一个情节中可能出现的带有实质性的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一旦预测的情况出现,就不会因只顾光圈、构图效果而失去拍摄民俗事象本质的机会,就不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3.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

  如相机、胶卷的准备。在拍摄过程中,也有一个不断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的问题。一个有经验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往往会在民俗活动高潮即将到来之前,把相机中胶卷的尾数几张尽快拍完,而换上满满的新“弹夹”,关键时刻猛猛地“扫上一梭子”。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长时期民俗摄影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问题,采访中由于摄影者经验和技术处理的不同,常常出现在同一场合的活动中,一些老手可以有拍不完的内容,而有些新手则只听别人相机咔嚓咔嚓的拍摄声不断,自己却半天按不了一次快门。

  六、要多看、多听、多问、多拍

  反映民俗民风,重要的是要抓取有代表性的、有典型性的、有特色的东西。

  典型与特色需要作者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挖掘。到一个地区进行民俗摄影创作,不能只图求新鲜的、刺激的、热闹的、好玩的去拍。必须要多观察,多询问。

  从观察到的大量民俗事象中,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提出问题,去问历史、问发展、问内容、问意义,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深刻的本质认识中,概括出典型环境、典型民风、典型事物、典型特色。为拍摄作好选材的准备。也即依此而定出选择画面的标准,依标准而去衡量。那些是有代表性的、哪些是有特色的、哪些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只有如此,我们所拍摄的东西,才能有意义,才能做到以少量画面,反映一个民俗的博大内涵。

  在看与问的基础上,要多想、多思考。即想想如何去表现典型,从什么角度,用什么光线,画面怎么安排,构图怎么处理……等等。想好、构思好,这是一幅艺术作品成功的基础。构思的程度,就是作品优劣的程度。切不可无构思的一味盲目按动快门。盲目是出不来好作品的。

  好作品,都是深入观察,深思熟虑的结果。初到一个地方,摄影者极易被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激动,看到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拍,处在一种盲目的追求表面的状态之中。此时,只注意民族的外在打扮,只注意服装特色,而忽视选取有代表性的东西,更谈不到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

  要防止作品的表面化,要达到反映民族精神与内心世界的高度,必须要加强形象思维,多角度地去观察与发现。一个民族最宝贵的东西,是他的意志,他的精神。人的内心世界是人身上最本质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拍摄民族题材的作品时,除了注意他的外在形象,更多地应透过外形,去着力表现内心的真实精神,这是创作的根本。表达内心世界,需要反复深入的观察,然后去捕捉,捕捉那微妙的一瞬,精彩的一瞬,深刻的一瞬。抓住那一瞬,就抓住了成功。拍摄,只是一瞬即可完成的,而要观察、发现并捕捉到一瞬,则需要刻苦研究,随时随地做有心人,不懈地去思考与追求。

  当然,想得多拍得少,也不行。实践出真知。在构思好的前提下,要不吝惜胶卷,多多地拍。由于拍摄环境、光线的变化,角度的变化,拍摄对象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与运动着的,所以,要多拍几张,从中找出最好的,否则,很可能因拍得少,效果不理想而无选择的余地,错过了大好机会。致使只有好的构思没有好的作品,导致失败
沙发
发表于 2012-8-21 14:22:0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内涵的东西
板凳
发表于 2012-8-21 15:55: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好好学习了
地板
发表于 2012-8-21 17:46: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资料,真的很好
5#
发表于 2012-9-6 04:51:37 | 只看该作者
华夏经纬网9月3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地检署侦办平面媒体刊登李宗瑞不雅照案,3日传唤杨姓副总编辑到案,讯后谕令以新台币5万元交保。  

    据报道,继一家平面媒体因刊登不雅照,邓姓副总编辑等4人被列为被告后,欲望之城另1家平面媒体8月26日在头版及次版刊登“变态淫魔,硬上月事妹”等新闻,以及李宗瑞与女子在房间内的偷拍画面截图。台北地检署26日分他字案侦办,朝“刑法”妨害秘密及散布猥亵物品等罪追查。

    承办检察官上周先以证人身份传唤撰文的陈姓记者等人,他们坦承报道对被害人处置未尽完善,并指出最后决定刊登者是报社的长官,但不清楚是谁。全案转为侦字案。













湖南卫视在线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8 23:31 , Processed in 0.070593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