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分享] 他们把博物馆当教具-来看看法国孩子的“星期三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5:3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檩子: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檩子虽然是小白领一枚,但是也曾经在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服馆浮光掠影地转悠过。去老牌资本主义城市,看的最多的就是博物馆,而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博物馆里那一堆堆的小孩。小孩去的最多的是艺术馆、自然科学馆、科技馆。他们不光是周末跟父母去,而且学校还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个博物馆往往要去好几次,每次参观的主题都不同。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不光有家长或老师的讲解,还会让孩子做笔记,不会写字的小朋友可以通过涂鸦、素描来记录自己喜欢的展品。记得在伦敦的自然博物馆里,馆方还随处提供质量很高的白纸和铅笔,免费给孩子们去涂涂画画。可以说,不光博物馆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参观博物馆也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

今天,特别和你分享下面这篇文章,可以看到在法国和西方国家,人们是怎样让博物馆成为孩子教育的一项实用工具的。下个决心,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多带孩子参观几个博物馆!



法国孩子的“星期三现象”

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你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你到博物馆看一看,那里简直成了学生专场,一群一群小学生,在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睁大眼睛去发现艺术和科技世界。有些博物馆在“参观指南”中特别指出,最好避开周三下午。

法国教育部新闻处官员贡巴雷谈到 “星期三现象” 时说,这是儿童教育的一部分。法国战后开始实施的素质教育,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卢浮宫前等待参观的孩子

国立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卢浮宫“文化服务部”主任加莱尔先生说,提高学生的历史和艺术素养,是博物馆的使命之一。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不过,“我们对学生的关心远不止于此”。

据他介绍,卢浮宫有一些为学生的服务项目。“艺术车间”是其中之一。卢浮宫拥有数十个“艺术车间”,既为成年人,也为学生服务。今年二、三季度,学生“车间”开设32个专题的活动,如“了解园林”、“认识菘蓝”(一种植物染料)、"古埃及服饰”等。

所谓“车间”是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三者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场所,为50平方米的厅室,中间有一工作台,周围有放置用具的大壁架。设立“车间”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车间”活动,凭借卢浮宫的资源。




例如,园林课先由教师带领参观卢浮宫前的杜伊勒里花园,讲解其风格,回到“车间”后,学生用模具搭一个他们想象中的花园。6到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没有任何限制,交30法郎上课费即可。“艺术车间”很受欢迎,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

第二项服务是少年出版物。卢浮宫出版社出版的介绍新展览的书籍,有成年版和少年版两个版本,少年版的文字简洁明了,还有许多启发式的提问,封面上画着一个顽皮的男童。

第三项服务是教师培训。全法的中小学教师均可免费到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培训期间,借阅馆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由资深馆员引导参观,作专题讲座。加莱尔说,名师出高徒嘛,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无疑给学生更好的影响,报名参加这项培训的十分踊跃。加莱尔介绍,他们最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新开了“卢浮宫教育网站”,这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的另一种途径。


维莱特科学城

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这个密特朗时代的建筑,由花岗岩、钢铁和玻璃组成,气势恢宏。1986年建成以来,不断地满足着公众了解科学与工业的需求。

我到维莱特采访,国际开发部主任古当女士对我强调两点:

一、科学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

二、科学城并不是青少年科技馆。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愿意到这里来更新知识。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出现,疯牛病、口蹄疫在欧洲肆虐……这一切使当代人对了解科学技术的愿望更强烈了。

“那么,你们对青少年有无特别的服务呢?”“怎么没有呢?”古当女士介绍说,“科学城”每年接待300万人,18岁以下的占40%,这个比例接近卢浮宫。

“科学城”为12岁以下的儿童开设了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意大利、黎巴嫩等国定制“儿童馆”,移植到本国,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科学城”另一个独特的青少年项目是开设“维莱特班”,中小学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科学小试验。

科学城平均每年接待250个“维莱特班”,一些欧洲国家的学生也慕名前来这个班。

博物馆、科技馆热心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不断提供新的活动方案,提供种种方便和优惠,将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这在法国蔚成风气。




教育部长雅克·朗就此谈道,如果想使法国仍然保持创造性,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就应该考虑人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音乐之于心算,戏剧之于阅读,造型艺术之于几何,不无裨益。

科学、艺术教育唤醒敏感,催生创造力,它像是学生进入其他未知领域的“芝麻开门”的呼唤,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何况一个自幼亲近博物馆的人,长大后自然会爱护遗产;一个从小喜欢动手做实验的人,自然有更丰富的“发明因子”。

来源:中青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6-4 14:41: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7 03:05 , Processed in 0.037504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