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海拔600米左右的青田县万山乡,粮丰人欢。
“有水库抗大旱,没水库干瞪眼。这几年,乡里加强水利建设,真是抓到点子上了!”青田县万山乡孙岸村农民孙爱淼望着水稻收割后刚种上青菜的土地,脸上挂满了喜悦。
地处高山的万山乡,全乡没有一条河流,两千多亩山垄地,过去收成全看“天的脸色”。近三年来,万山乡抓住水利这个农业命脉,大兴水利,让灌溉之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之泉,源源不断,经久不息。
山顶治水,干群合力修水渠
从万山乡政府出发,沿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进20分钟,记者来到位于山坡上的陈吾寮村白坦自然村,一睹2009年修复的白坦山塘真容。
这座山塘,是最近几年来万山修复的两座山塘水库之一,当地村民把这个水库称为“粮库”。这个地处白坦自然村的水库,蓄的是孙岸村400多村民的“生命水”,因为孙岸村海拔更低。陈吾寮村的水源,则在更高海拔的山塘。
据目测,这座面积约10多亩的山塘,蓄水量占库容的百分之八九十。秋冬季节,能保持这样的库容,说明水库没有渗漏。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一度渗漏严重。每次好不容易等到梅雨季节或者台风暴雨,却成了自流水,等天气晴好时水就不够用。
“这座水库是乡政府牵头带领村民群众甩着一串串汗珠辛苦修复整理出来的。”万山乡党委副书记周晓峰说,当年只争取来9万元钱,仅够买一些水泥、砖石等建材,全部靠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
除了修复两座年久失修的山塘外,万山还完成了1万多米主干渠的重修大工程。正是这些延伸到山边、山脚的水渠,才将珍贵的水源送到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灌溉滋润了成百上千亩良田。
记者沿着连接白坦水库的水渠下行,宽约30厘米左右的水渠,均覆盖有水泥,坚固畅通。一路所见,是刚刚收割的早稻田、正在收割的糯米稻谷,还有农民丰收的欢笑。
不难想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乡广大村民投工投劳,用双手开挖修筑了1万多米的水渠干道,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但是,他们用双手,构筑了丰收的希望,奠定了增收的水利基础。
活水入渠,“靠天田”成了丰收地
“3年前,村民常常为争水而发生矛盾。”孙岸村村委主任孙爱波,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过去村民对水的渴望记忆犹新。他形象地说,以前,山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一库水三分之二白白渗漏,三分之一流到水渠,路上还渗去一半。
村里的水利管理员孙苏康,过去比谁都忙,家家户户找他“要水”,三天两头村民间因为用水发生争执矛盾。“以前,满满一山塘的水,开闸放水灌溉,不到一星期,库底就朝天。现在,连续放水,半个月也放不完。” 许多边远一些的田地,没有水源保证,村民就忍痛割爱,要么改为旱地种植,要么干脆荒芜废弃了。
说起管水,孙苏康激动无比。他拿手比划道:过去水渠没修好,出闸口的水放得满满一水渠,到了下面最后几户的稻田,却也只见到一丁点水,上面田里“淹死”,下面地里“渴死”,不闹矛盾才怪。现在不一样了,开闸只要放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到最后的田里还基本上是这么多。“田里都有水了,矛盾纠纷就少了,‘矛盾田’变成了‘和谐田’。”
无水一片荒,有水一片绿。用水能保证,收成就有了保证。
孙爱东是村里种植水稻最多的村民,今年他一共种了11亩水稻,亩产平均达到了600公斤,仅是水稻就能获得2万多元的收入。全村共有40多户村民种植水稻,今年均获得了丰收,种粮热情高涨。
除了种植水稻外,村民们还在稻田里养起了田鱼,部分村民还发展了高山茭白,搞起了与水相关的多种经营。目前,孙岸村仅是茭白就已经种植了10多亩,仅一亩就增加收入3000多元。
“水真的是我们的致富之源。”村干部介绍,根据统计,孙岸村去年人均纯收入已近6000元,比3年前增加了2000多元。
因渴盼水,果园窘境有望改善
在万山乡,孙阔村是海拔最低的一个村,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400多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低海拔的位置,却是目前全乡最“渴”的地方。这里找不到一处水源,离最近的山塘水库,也有两三公里远。
记者来到位于村东南侧的高山桃基地,基地负责人罗佐彬一脸苦涩地告诉我们,由于远水难解近渴,600多亩荒山不敢开发,放在这里晒太阳。新开发的几百亩基地,也因为缺水,没有种植果树苗。
海拔更高一点的千亩基地,是早几年开发的桃基地,产出的高山桃由于日夜温差大、光照强等原因,品质颇佳,闻名县内外。
在基地里,虽然不至于无水可用,但用水一直十分紧张。早几年,基地投资修建了一座蓄水池,在丰水季节蓄满水,然后用水泵抽到山顶,以滴灌的形式浇灌“嗷嗷待哺”的桃树苗。
“全部要依靠用电,仅是一年的电费,就需要10万多元。”罗佐彬苦笑着说:“差不多要卖出2.5万公斤的桃子,才能挣得这么多的钱。”
不过,“花果山”的窘境有望在今后几年得到改善。
年初,万山乡就邀请专业的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公司,编制了《万山乡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计划对全乡剩余的5座山塘水库进行修缮,恢复一座消失的水塘,并整修或新修1.5万米的支渠,将源头活水送往全乡任何一块农田基地。如今,万山乡的水利建设已被青田县列为“样板工程”。
计划恢复的一座水塘,就位于孙阔村。水塘修复后,只要修建1500多米的水渠,罗佐彬的高山桃基地里就能引来希望之水,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说起“花果山”未来的发展,罗佐彬充满信心。他说,只要有了水,基地的面积很快就能再扩大一倍,并且套种油茶新作物。同时,将在管理上做到更精细、更高效,进一步打响高山无公害水果品牌,让“万山桃”走出青田,走向全国。
|